早晨時,講堂的天空,好像可以讀出那份無以言說的寧靜。



慈悲而又莊嚴的觀世音菩薩


講堂早晨的上空


日出



講堂上空的雲彩


講堂上空的雲彩之一



日落


黃昏


   


    講堂的執事紀錦義居士是虎尾高中退休的國文老師,所以讀文言文不成問題,但是他對在家居士與出家僧眾所講的佛經內容,大都不能接受,所以對講經人才的培養,他覺得是很需要的,因為不是滔滔不絕就是會講經,講得玄而深奧也未必是會講經,不斷的引經據典,偏離了主題的內容也不算是會講經,講解佛經要讓人聽得明白,而且在生活中可以體驗實踐,讓聽經的人感到真實受用,這樣講經才能賦予活的精神。


    法華經是一部重要的大乘經典,佛陀善於用譬喻來讓大家了解。法華經中,佛就告訴舍利弗:「吾從成佛以來,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令離諸著。」「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


    在法華經信解品中,舍利弗獲佛授記,他形容「忽然得聞希有之法,深自慶幸,獲大善利,無量珍寶,不求自得。」於是,舍利弗也學起佛來,說了一個譬喻。


    舍利弗所說的譬喻,就是有一個人自幼與父親失散,長大後因為窮困,四處流浪找工作或行乞。有一天,他到了一個城市,發現有一戶人家,童僕很多,建築很氣派,他看到主人很威嚴,坐在獅子座上,真珠瓔珞莊嚴其身,讓他覺得這個人很有權勢,更加感到自卑。想到這裡,開始感到恐懼,於是想離開,但主人早已發現,且認為這個落魄的人,正是他失散的兒子,所以就請佣人去找他來,但這個落魄的人越跑,他們越追得緊,被抓到時,他害怕到昏絕過去。


    有錢的主人似乎知道這個兒子自卑感很重,所以不便急於和他相認,於是請人放了他,並且讓他離去。私下卻派佣人裝成一般工人的模樣,然後去找那個落魄的男子,告訴他有人要找除糞的工作,問他願不願意。這位男子不疑有他,當然求之不得,於是就到有錢主人的家裡做除糞的工作,而且做得很認真。


    有錢的主人經常隔著窗戶看他除糞,心裡有些不捨,但看他很老實,認真的工作,則又感到欣慰。有時,主人也穿起粗布衣服,藉機親近,並告訴他可以將他當作父親一樣。這個落魄的男子,除糞工作一做就是二十年,主人也將重要財物交其保管,這位男子也很謹慎用心的管理,不貪不取。等到主人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於是找來國王大臣等人,在他們之前,公開宣佈,這個除糞二十年以上的男子,就是他失散五十年的兒子,今所有的家產都委託給他。


     法華經中舍利弗向佛陀說:「世尊!是時窮子,聞父此言,即大歡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此寶藏,自然而至。」「世尊!大富長者則是如來,我等皆似佛子。如來常說我等為子。世尊!我等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迷惑無知,樂著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諸法戲論之糞,我等於中勤加精進,得至一日涅槃之價,既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


    舍利弗更對佛陀講出他的真心話:「我等從佛得涅槃一日之價,以為大得,於此大乘,無有志求,佛知我等心樂小法,以方便力,隨我等說,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今我等方知世尊於佛智慧無所吝惜。」「佛實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


信解品這一段內容的道理,如果讀得通,可以領悟很多的道理,就像有些人學佛修行,自以為是,殊不知自己所學的只是如長者失散之子在除糞一樣,如果不是長者無私,失散之子,根本不知世間還有至寶。而除糞雖然低賤,但只要用心做,也能得到主人的賞識,委託給他更重要保管財物的責任,在保管財物當中,也考驗了他不貪不取的心性,因而主人安心的將所有財產交付給他。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學佛不要唱高調,要務實的做,如做除糞的工作,一點也不怕髒,而且做得很賣力,自然能獲得主人的賞識。學佛的人喜歡唱高調,不在小處用心,可能忽略了開悟的契機,或者體悟的並不是真正的真理。換言之,只是除糞,就可演繹出很多的道理出來,學佛的人必須就自己學習的環境,所遭遇的情境,自行深入去體悟,或許就能心開意解。


    前些日子請彰化縣政府秘書 陳淑雀 居士帶信給彰化縣長 卓伯源 居士,請他繼續贊助「觀自在」刊物的費用。今早林啟臣秘書打電話來問是要劃撥到功德會還是講堂,我答是講堂,並向林秘書說一聲「新年恭喜」。


    虎尾鎮東仁 國中 老師俞旭展來講堂為其二位小孩點光明燈,同時也帶其在高雄市教育界服務的連襟程建民、 陳淑 君夫婦來為一家人點光明燈,感謝他們的護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