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節,早課時除供養水果之外,也應景供養了素粽。早晨突然來了一場暴風雨,風狂雨驟,但應驗一句俗話:暴雨無終日。端午佳節,想要親近佛法的人少,找尋歡樂的人多,所以昨晚可以參加念佛會的蓮友,我還是加以讚嘆。尤其在移民署服務的陳佳薇居士從台北回來參加,而林泰利居士回北部探親,仍然趕回來參加念佛,嘉義市的陳阿柳居士、陳麗鳳居士姐妹,即使今天要到黃山旅遊,照樣以平常心來念佛,陳麗華居士也很難得,找擔任警察的年輕兒子林于聖來念佛。佛法如同玩賞奇石,在未投入興趣前,覺得奇石冷冰冰的,有什麼好玩,但等到將奇石擺對了角度,就欣賞到奇石之美。佛法亦然,若是體會了佛法的自在妙趣,不管多遠、多忙也要參加念佛。

 

    生硬的石頭,常給人冰冷無趣的感覺,覺得只有傻瓜才會去買石頭。但對喜好雅石的人而言,懂得將一顆石頭擺出最為優美的角度,石頭的價值也將因而提高,以玩賞奇石來怡情養性,甚至從中致富的人,可說大有人在。人生也一樣,如果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只是為了養家活口,每天應付工作,而無法從工作中去獲得樂趣,這樣就會感到人生很辛苦,對未來缺乏好的展望。事業成功的人,大概都能從孜孜不倦的努力中,欣賞到人生之美,因而歡喜做,甘願受。如果只是每天想著應付工作,就會衍生無窮無盡的痛苦與煩惱。

 

    佛法亦然,沒有親近佛法的人,總感覺佛法單調而乏味,太早學佛修行難免失去人生的理想與情趣,等同必須放棄人生的一切享樂。會有這樣的感受,大概都是對佛法不夠了解。等到時機因緣成熟,有機會親近佛法,才慢慢體會佛法才能帶給人生真正的自在喜樂。

 

再以飲食來說,苦瓜給人的感覺一定是苦味,但是會料理的人它就會變成一道對健康有益的美食;榴槤有的人聞到的是奇臭無比的味道,如果因而四處跟人宣傳,榴槤充滿著臭味,這樣也未必是正確的味覺,因為也有不少人聞到的是榴槤濃濃的撲鼻香味,而且覺得它又補又有營養。

 

    那些喜歡雅石的人,就是多了一顆優雅的心,才會想盡辦法,嚐試將一顆不起眼的石頭,擺出它的雅與奇的美感,甚至加上一點裝飾物,更是不同凡響。玩賞雅石的人,如果腦海中充滿金錢的誘惑,反而容易顯得庸俗不堪。一方雅石,擺得有韻味,如世界的美好縮影,散發無窮無盡的美感。

 

    學佛修行如能從賞玩雅石、奇石的角度切入,就容易興起探尋佛法神秘面紗的樂趣。如果抱著太重的功利主義,一心想要透過佛法解決健康、事業、婚姻、等問題,道心反而不容易堅固。因為有所求,必有失落,不可能凡事皆有求必應,因為不是諸佛菩薩不靈,也不是不慈悲,而是與因果業力有關。如果肯從觀念上去修正調整,悟入佛之知見,解脫世間的痛苦、煩惱,就可以感受其樂無窮。

 

    又以福建的壽山石來說,色彩絢麗,巧奪天工,人見人愛。但壽山石在未雕琢之前,外表也沒有什麼奇特,如果不懂壽山石的人遇到,可能被視為普通的石頭而將它丟掉。但懂得壽山石的人遇到,就會如獲至寶。尤其經過藝術家的巧思,精雕細琢之後,更能展現一種獨特的風華。

 

人的性靈也像壽山石一樣,需要加以琢磨雕刻,才能呈現它原有的清淨莊嚴與自在。所以好的壽山石需要碰上一個好的雕刻師,才能相得益彰,成為一件曠世難得的好藝術品。學佛修行若能碰上有緣的法師,有緣的道場,對佛法的感受就會截然不同。

 

       維摩詰經:「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溼淤泥,乃生此華。」所以不管賞玩石頭,或是學佛修行的念頭,擺對了角度,才能真正得到利益受用。就像蓮花雖美,但是種錯了土地,就開不出美麗脫俗的蓮花。所以法師弘法也要做到維摩詰經所說:「善別諸根,斷眾生疑。」正如同奇石專家,把不同的石頭,擺出不同的優雅角度,讓它的觀賞價值發揮到最高的境界。

 

是故,透徹了解佛法後,當知人生的歡樂背後,常是煩惱的深淵;而煩惱背後,常是菩提境界。但人有四顛倒,身不淨計為淨,受是苦計為樂,心無常計為常,法無我計為我。因而喜歡追逐歡樂,非常不喜歡煩惱,殊不知追逐歡樂如同追向煩惱的深淵;勇於面對煩惱,便能加以解脫,讓生活獲得真正的安樂,甚至成就菩提。

 

昨晚林士仁居士送土芒果供養。

昨晚念佛會,陳麗鳳居士為媳婦點永久光明燈,並代張清水居士點光明燈。陳麗華居士送長江豆供養。

※上午王繡美居士送長江豆供養。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7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痞客邦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部落格、釋悟耀臉書每天同步發表一篇有關佛法文章,部落格先有兩三年,再設臉書,在臉書之前的文章,就要進入痞客邦閱讀,累積已發表三千篇以上,約三百多萬字。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