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宗教發展,偏重於迎神賽會等熱鬧場面,也迎合了民眾喜歡追逐熱鬧的心理。各種宗教信仰的發展,都應予以尊重,但在熱鬧之餘,大家必須冷靜思考的課題是,什麼樣的宗教修持,才能對心靈的改造,社會的改革,家庭的和諧有所助益,正信的宗教信仰,必須幫助眾生在煩惱來襲時,能夠徹底解脫人生的種種與痛苦煩惱。正信的宗教,更必須學會修持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貪瞋癡乃煩惱的根源。

 

    綜觀台灣的宗教信仰,相當的奇妙,表面上,宗教活動比起往昔更為熾盛狂熱,但真正對宗教具有正知正見的人卻少得可憐。以致產生一個很奇特的現象,一個宗教信仰如此鼎盛的社會,人心道德的墮落也是空前未有,可見宗教信仰若是缺乏明確的理念,對人心的影響還是很有限。若是大眾只求神佛保佑,不求自我反省,懺悔業障,宗教就無法對人心發生潛移默化的良性作用。

 

且看台灣的宗教發展,正邪不分,善惡不明,迷信的多,正信的少,導致宗教為了吸引信徒,只知拚命滿足眾生貪瞋癡的需求,沒有好好教導眾生如何修持戒定慧的工夫,來根除貪瞋癡的欲念,當知,一切痛苦煩惱的根源,乃是來自貪瞋癡慢疑五毒的熾盛。

 

    一個人用什麼態度來接受宗教信仰,未來將決定其身心是否能實際獲得助益。例如有人為了買樂透而去求神拜佛,他就會用是否靈感做為價值判斷,這樣具有得失意識的宗教信仰絕對不可靠,隨時可能因為沒有發財而背離了他的信仰。也有人因為病苦而信仰宗教,但卻不知病苦是來自於業力,所以必須透過修行來消除業障,增長福慧,不是只有一廂情願的祈求諸佛菩薩或神明的保佑而已,否則這樣的信仰是不可能堅定,最後可能因所求未遂而牽怒於所信仰的神佛。以不清淨的心來信仰宗教,不可能讓自己的心獲得清淨自在。

 

    所以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必須接受三皈五戒,力行八正道,更要以戒定慧的工夫,來息滅貪瞋癡,才能根除煩惱的根源。佛教徒不是不能求財,藥師經就有「求富饒得富饒」的說法,重要的是求取正命之財,而非投機的邪命之財。佛教徒同樣可以追求快樂的享受,但必須是沒有負面影響的快樂,而非淫逸耽酒等娛樂。所以一個喜歡追逐熱鬧狂歡的人,是不可能消除煩惱,反而更增許多的煩惱,如飲酒、美食等似是在享樂,但可能影響健康,也可能導致人身衝突、交通等意外,如此豈非獲得短暫的享樂,卻換來更長久的煩惱或病苦。

 

    從宗教修持的角度來看,追逐熱鬧是不可能獲得覺悟,只有長時在寂靜自處中,才能啟發自己的悟性。就像一桶污水,經常去攪動它,是不可能獲得澄清,只有讓污水靜止下來,才能獲得澄清,也才可以飲用。正所謂「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

 

    天女問維摩詰居士何為法樂?維摩詰居士曰:「樂常信佛,樂欲聽法,樂供養眾,樂離五欲。」

 

    學佛修行的人更應樂觀五陰如怨賊,才能去除無明煩惱。華嚴經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証得。」人生如幻,眾生妄想執著,執幻為真,以致煩惱無窮。所以一個修行人必須學會寂靜自處,才有能力思滅苦本,一意追求熱鬧,最後只是徒增煩惱而已。

 

是故,我經常灌輸蓮友一種觀念,學會用理性分辨信仰的是非善惡,用感性去相信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宗教信仰太理性,與諸佛菩薩就不能感應道交,如此宗教只是一門學問,無法在生活中圓融運用,藉以改善自己不如意的生活。宗教如果太感性,就會狂熱去崇拜一個人或一種物,如此很容易流於迷信,迷信的人,最後都是吃虧受害的機會比較大,因為真正的明師不會接受狂熱的崇拜。是故不要因為迷信神通,而盲目佈施。佈施雖然功德無量,但是要斟酌自己的經濟能力,且發自歡喜心。

 

    宗教信仰過度的狂熱,於人於己都沒有好處。例如有人對父母很不孝,對大師的奉獻卻什麼都不計較。正信的宗教信仰,乃是透過修行來改善一切人生的逆境,包括病苦、婚姻、事業等,如果對因果有深入了解,就不會去狂熱崇拜神通,而是藉由修行來消除業障,每個人都必須了解,自己的業自己造,所以也要自己去承擔消除。真正的大師,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現出平凡自然的人格,但卻不失令人尊敬的威儀。

 

    舉凡正信的宗教,無不勸人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不會特意塑造個人的崇拜,因為真正的修行不能依賴別人的神通力,阿難尊者就是太依賴佛的威神之力,所以雖然多聞,但卻未必實修,出外化緣,中了摩登伽女的娑毗迦羅先梵天咒,差一點破了戒體,幸虧得佛解救。所以一個正知正見的佛教徒,必須懂得依佛所說的法去修行,而不是盲目迷信神通去解決問題,這樣對身心的發展才會有正面的幫助

 

今天的照片為今年觀音菩薩聖誕及釋迦牟尼佛佛誕合照。

上午安溪老人會會長林永順居士來訪,送蕃薯葉供養。

下午斗六聯合藝品店老闆陳永清居士供養三寶。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繼續受理108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合法登記的佛寺,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

講堂電話:05-6333622

電子信箱:uxhfmj@yahoo.com.tw

講堂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104-8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