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修行不必覺得很艱深,一步一腳印,由淺而深,信解行証,由求感應到了解佛法的正知正見,圓滿智慧。感應固然有助激勵道心,但若不入佛法的智慧大海,最後不是感應變得平凡,就是過度依賴神通而迷失自己。學佛修行既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也少有人依靠頓悟而能有所成就,最重要的是日積月累的修持,幫助自己在佛法的觀念上更為圓融通達,即使碰上障礙,也能突破堅持。

 

    主持念佛會二十一年,有一段期間,在念佛會時,邀請參加共修的蓮友輪流發表學佛心得報告,透過相互的切蹉,激勵大家更為精進用功修行,應有一定的幫助。

 

    學佛心得報告,大家都難免談感應的事情,感應只能說是學佛的初步,但初步很重要,如果沒有任何的感應,就無法體會念佛的好處,於是就會懈怠,甚至放棄。但如果太執著於感應,也未必正確。維摩詰經中說:「先以欲勾牽,再令入佛智」換言之,感應只是讓初學者體會佛法的奧妙,但這不是學佛的真正目標,只是一個過程而已,只能說這個過程很重要。

 

   學佛修行在有了感應之後,就要進一步深入經藏,若是不識字,則老實念佛,從正確的佛法觀念上,慢慢的調整學習。例如學佛修行必須深信因果,一個人如果不深信因果,碰上病痛,或者工作、生意、感情等挫折,可能就會對佛法失去信心。深信因果的人,隨時反省懺悔自己的業障,因而碰上挫折時,會更努力的用功,透過念佛、誦經等方式消除業障,業障減輕,福慧自然增長,人生的逆境就可以獲得改善。如果每次念佛、誦經都要得到感應,久而久之,對佛法就會失去信心。

 

信仰了佛教,是否從此平安健康,不再有病苦?當然不是這樣,佛陀示現人間,還是有衰老病苦;天人同樣難免有五衰相現,更何況世間眾生。在衰老病苦的過程中,有人體會世間生命無常,沒有一個堅固不變的東西可以依靠,因而更加積極從佛法中,想要探求人生的智慧;有人只會抱怨諸佛菩薩不夠靈感,沒有保佑身體平安健康,因而遠離。人生常在緣起緣滅中,散聚兩無常。

 

    台灣的佛教以修行大乘為主,大乘佛教必須奉行菩薩道,也就是己利利人,不求獨善其身。但小乘佛法,如阿含經的教法,是修行的基礎,也不可心懷輕視,例如四聖諦的道理,苦、集、滅、道,正是告訴你修行的步驟,首先知道人生是苦,是由各種原因累積聚集起來,要消除這些惡因,必須修道,修什麼道,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觀念,正信的佛弟子修持三十七道品,其中的八正道,就是眾生應該信受奉行,最起碼幫助自己的人品更為端正圓滿。

 

    大乘佛法強調行菩薩道,要行菩薩道,必須實踐六度萬行,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大乘佛法的宗派有別,只要相契,便是適合自己修行的宗派。如果選擇的是念佛法門,就要以老實念佛為主,念佛有四種要領,包括觀相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持名念佛,而以持名念佛最適合眾生的根器,最簡單,最安全,自力的修持,又有佛力的加持,功德利益殊勝,容易有所成就。

 

    在學佛的過程中,必須很務實,一步一腳印,不可妄求神通,不可貪戀境界,因為這些路都很危險,不可靠。每談佛法,常喜談玄奇境界的人,依照我的研判,十有八九都誤入歧途,實在可惜。

 

    因為真正的佛法,在生活中既平凡卻相當的實用,處事既圓融又有智慧。如果修行有一定境界,又能解脫生死煩惱的大事。

 

今天的照片為昨日黃昏,今日早晨。

上午王繡美居士送蕃薯葉供養。

上午吳安治居士來禮佛。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慶祝地藏王菩薩聖誕,訂於國曆八月二十九日(農曆七月二十九日)星期四晚上八時舉行慶祝法會,歡迎參加,同霑法喜。法會之後,茶點聯誼。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繼續受理108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合法登記的佛寺,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

講堂電話:05-6333622

電子信箱:uxhfmj@yahoo.com.tw

講堂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104-8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