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庭園內,早晨的觀世音菩薩,法相慈悲。



早晨講堂上空的雲彩


早晨講堂上空的雲彩之一


早晨講堂上空的雲彩之二



早晨的天空


早晨的天空之一


    上午吳安治、紀錦義居士不約而同來禮佛,紀錦義居士談到最喜歡看金庸小說的細膩劇情,藉此機會我也表達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說出家人的形象,在武俠小說作者的筆下,被醜化殆盡,事實上,別看今日的佛教很興旺,其實社會大眾對佛教仍存在著很多誤解與偏見,所以有不少年輕人覺得佛教是落伍的,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一群人,偏偏佛教界又沒有能力拍攝一些氣勢磅礡的佛教電影,闡揚佛教慈悲與智慧兼具的偉大崇高,反而是大家常看武俠小說或電影、電視,對佛教的誤解,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可惜佛教界各自發展,沒有能力加以澄清。


    在武俠小說的世界,對出家人的描述大概不離幾種印象:


之一,女主角如果失戀,就想要遁入佛門,從此青燈伴古佛,可是出了家,情緣仍在,甚至等到男主角前來央求重修舊好,就又還俗,缺乏出家的理念與修持。


之二,有些出家人被描述不食人間煙火,只會念阿彌陀,其他人情世故都不懂。甚至與八大門派結合, 成為偽 君子,反而是附佛外道成為實質的名門正派。而少林寺的僧人常被描述為有勇無謀,或是缺乏慈悲心。


之三,為顯示大師的慈悲,常姑息惡人行兇殺人,以致有更多的無辜者被殺害。要不然就是形容出家人的粗暴,只會打打殺殺,有勇無謀。或是描述出家人不守清規,吃魚肉喝酒,將佛門聖地當作淫窟,騙財騙色,姦淫拐誘良家婦女。


可以說,在武俠小說中出現的出家人,很少被描述為持戒精嚴的有德高僧。


如果作家稍微有慈悲心,最多將高僧塑造成不食人間煙火,以致對受害人身心受到摧殘,似乎無濟於事。


    迄今,我仍不了解何以武俠小說作者都會如此口徑一致來醜化出家人的形象,如果從善意的角度,可以說這些武俠小說的作者,對佛教教義不夠了解所致;如果從惡意的角度來看,這是武俠小說對出家人心存偏見。就像歷史中,包括韓愈等名儒,常批評毀謗佛教,小說家有時受儒家的影響,因而在他所創作的小說中,有意無意將出家人加以醜化。


    出家人當然未必都是好人,但歷代有德高僧輩出,也絕非小說作家所描述的醜陋形象。出家人的形象,在每一個年代的作家中,很少是高僧的化身,不知是否尊儒排佛的思想在作怪?


    此外,不知是佛教界的寬容大量,還是佛教界各掃門前雪的觀念使然,反正佛教被醜化,總覺得事不關己,很少有人為佛教出來仗義直言,所以佛教界對小說作家醜化僧眾形象的事情,好像都很包容,沒有人特意出來爭取一個公道或澄清外界的誤解。


    近代佛教界表現最為團結的一次,大概就是殯葬條例的修法,讓立法院終於通過佛寺舊有的納骨塔可以合法化,抵抗了殯葬業者運用影響力,企圖讓佛寺不能設立納骨塔,大家能夠這麼團結,是因為舊有的佛寺都設有納骨塔,以應付僧眾及信徒的需要,如果一旦修法,規定既有的納骨塔皆應取消,影響佛寺的權益至鉅。其實,面對外界大家誤解佛教或特意醜化佛教,如果佛教界同樣有這種據理力爭的精神,相信會減少一些人蓄意醜化佛教。


    但更積極的作法是佛教界應該團結力量,多拍攝一些宣揚佛教理念的好電影,或者將歷代高僧的故事改編成電影拍攝,因為有時一部電影的影響力,超過上百場的佛法演講會來得印象深刻。但佛門各自擁有一片天,所以談團結就很困難,尤其大道場經營信徒如同禁臠,他們教育信徒的觀念是崇拜大師,而非「依法不依人」的理念,所以道場越大,無形的高牆圍得越高,反而小道場才會鼓勵信徒只要正信的佛教,都應護持。


    在世界的舞台,宗教的發展,也形成強烈的競爭。所以有些宗教常有危機意識,為了鞏固信徒的信仰,對外界有人用文宣曲解或戲謔他們的宗教,就會群起抗議。雖然佛教不一定要採用強烈抗議的手段,但連溫和的澄清外界的誤解,佛教界還是經常抱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極態度。


    此外,佛法的宣揚要被接受,講經說法的技巧,也要趕得上時代的潮流,否則年輕人聽不得,中年人覺得陳腔濫調,老年人覺得佛法是在超度死亡,這樣佛教的社會形象,就很難給人帶來積極光明,溫馨和樂的感覺。


    我相信,社會人士越了解佛教的慈悲與智慧,就會覺得它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但要重建佛教的正確形象,必須大家一致去努力才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