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




飛魚


 



晨曦




晨曦之二



晨曦之三



晨曦之四



晨曦之五



晨曦之六




點點雲朵一點月




清早五點月亮





















































 


 


   上午,王賜昌、 王良娃 居士再度來訪,還帶來自製的堅果土司供養,看起來美味可口(午餐時,嚐了一下,的確不錯)。原來明天 王賜昌 居士又要到若瑟醫院的眼科做白內障鐳射,為了安心起見,特別再來參拜諸佛菩薩。


    王居士感嘆人年紀大了,身體的零件經常要維修,才摘除大腸的息肉,接著做白內障的鐳射治療。他已有鐳射治療的經驗,所以這次給同一位醫師來做,比較安心,不過,他還是特地前來講堂參拜,以求安心。


    王居士說,現在鐳射治療白內障,不是什麼特別的醫療技術,但手術後一個月要多做保養,例如不能提重物,不能晒太陽等,這個比較麻煩。


    白內障治好後,胃部是否有一種病菌,他要再去檢查。說這話時,王居士神情平靜許多,不像上上次在某醫院檢查大腸鏡那麼不舒暢,或許與他最近常親近講堂的佛菩薩有關。


    事實上,疾病不可怕,人的心情最重要,所以有人說,快樂治百病。身體有疾病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有學佛與沒有學佛,面對的態度不一樣,因而產生不同的結果。有學佛的人,會比較平靜面對身體的疾病,不會焦躁,所以對治療病情很有幫助。如果說得玄一點,就是有諸佛菩薩的加被保佑。


    晚上來一對夫婦,男眾進來就問我寶積經的「甲冑」是什麼含意,怎麼用了那多的甲冑。我說,甲冑是指護衛的鎧甲,但是他認為含意不只是這樣,否則不可能用那麼多次甲冑。


    剛好佛寺有大藏經,他就請出寶積部上,翻到大寶積經卷第二十一被甲莊嚴會第七之一,內文的確常見甲冑二字,例如被此甲冑,不捨甲冑,為諸眾生被大甲冑,於大甲冑而莊嚴之。


    我說,甲冑雖然多,還是多用來強調形容引諭,以示佛法的堅固。


    以一位陌生的訪客,進門就問佛法的問題,我覺得還是有考試的味道,但我還是待之以禮。男眾說他也住虎尾,夫妻二人全省四處去養蜂,也曾經與幾位出家眾結緣,並且互動不錯,可惜一在台東,一在台南已車禍死亡。他只是個農夫,但喜歡研讀般若經典,但同修則不喜歡研讀經典,重視佛法在生活上的運用幫助。


    我說,二人都對,每個人的因緣修持不同,但必須互相尊重包容。


    沒想到才初見面,話匣子一打開,講了一個多小時。交談間,知道男眾喜歡用佛經「電」人,他一個晚上講過三次「電」人,包括「電」一位老比丘尼,在離開時,話猶未盡,他又提到電人,我給他指正說:你是個農夫,卻喜歡研讀佛經,可見前世也有修行,難能可貴。但與人討論佛法,不要用「電」人的字眼,否則容易造口業。也許你沒有惡意,但心存「電」人的態度是不對的。


    不知是否我讓他們看得順眼,夫婦二人顯得很健談,還談到四處養蜂,因為借住舊民宅,所以也多次遇到鬼,他認為碰上鬼眷戀他所住的場所,柔軟的溝通,比強硬的態度來得有效。


    原則上,我還是勸他們多念佛,念佛消業障,先改善實質的生活,再悟入佛的知見,如此可以堅固道心。否則業障不消除,縱然讀再多的經典,對心性的改造也少有幫助。業障不消除,就難以深入經藏,就難以做到解行並重的工夫,如果流於用來「電」人,就會「電」到自己,因為居士「電」僧尼,就是不宜的行為,做多了,會有知識的障礙出來。我讚嘆一個農夫能喜歡研讀佛教經典,但我不認同讀經是為了「電」人,因為八萬四千法門,不可能每位法師都是深入經藏,但不深入經藏,不代表人家的修行不到家,也許人家的念佛工夫是你所不如,我想學佛還是要保持正確的態度,同時謙虛客氣,會比較容易學到東西。


    我想二位居士應該是很有個性,也很率性的人,但既然學佛,有些態度能修正會更圓滿。像男眾的同修在離去時,特別向我頂禮,大概覺得我這個法師不太惹人討厭吧!


附記之一:他們不主動透露姓氏等,我也不多問,反正佛教講的是因緣法,那就一切隨順因緣,知不知道他們的名字或家庭背景,也沒有什麼關係。


附記之二,連續二天的陰雨,今天放晴,而且天上的白雲相當豐富,讓悟耀拍攝不少照片,請大家自行欣賞,不一一說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