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經說人有二十難,其中之一是豪貴學道難。從實際生活去觀察,不斷在追求名利、財富、歡樂的人,大概都不會主動積極去親近佛法,反而都是遇到煩惱、挫折的人,才會想去親近佛法,這也是佛法所常說「煩惱生菩提」,也就是維摩詰經所說,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何以說豪貴學道難?因為擁有富貴的人,不是忙於享樂,就是忙於人際的應酬,自然沒有時間學佛,何況佛法給眾生的刻板印象常是淡泊寡欲,若是沒有煩惱來刺激,就難以用心去體會佛法的妙樂。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叫南瞻部洲,有苦有樂,且是苦多樂少,但也是佛法興盛的地方。反而長壽天、北俱盧洲的眾生,只有快樂,沒有煩惱,因而沒有佛法的存在,佛法形容這些地方為八難所在。雖然只有歡樂,但福報受盡,天人五衰相現,仍得繼續在六道輪迴,並非永遠可以享有安樂。

人有煩惱,智慧也會變得比較敏銳,因而容易悟道。所以煩惱表面上是壞事,但對改造人生而言,是必要的發酵劑。只是每個人的煩惱不一樣,有的是碰上健康的威脅、有的是婚姻的折磨、有的是事業的挫敗、有的是子孫不賢孝。

人生基本的本質就是離不開三苦,一是苦苦,也就是在母胎住了十個月,本來就是一種苦,出生之後,更遭遇外境種種的壓迫,所以嬰兒出生便會哭著叫苦。其二是壞苦,人生本來就沒有長久可以擁有的東西,就算你擁有幸福,但幸福隨時可能被剝奪,像有人身體好好的,突然檢查出有癌症;有人年輕就擁有幾千萬元的財產,但一場經濟風暴,變得一無所有,所以每個人常要面臨好運轉壞,壞運難改的現象,幸福快樂的生活缺乏保障,人生的不幸卻隨時可能降臨,這就是壞苦。行苦,是說人生因為環境不斷的變化,所以苦受的感覺也更明顯,隨著波折起伏,更加深刻體會人生無常。

    人生的福報、苦報,是由因果業力而產生,所以並非所有的人在遇到煩惱時,都能產生般若智慧,有的可能自暴自棄,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但也有人可能就會激發潛藏的智慧,去思考人生的真諦。例如思考為何別人做生意可以賺錢,我卻不能;為何別人的婚姻可以擁有幸福,我卻不能;別人可以擁有健康的身體,我卻不能;別人稍微做了一點事情,就能升官,我苦幹實幹卻被撤職查辦。到底為什麼?於是可能有人因而親近佛法,想要從佛法中獲得心中的寧靜,也想要從佛法中,去探究解開人生的真相。如果遇到善知識的指引,可能很快消除了疑惑。

佛說無量壽經,早已預測到今天社會的亂象,人間有五惡五燒五痛,父不父,子不子,夫妻不像夫妻,貪欲心重,無田欲有田,有田同樣欲更加有田,有這個還想有那個,巧取豪奪,可是得到越多,越不滿足,也越不快樂。當人類的倫理道德更加墮落時,天災人禍也會相對的增加。所以佛經告訴我們「唯有心淨,才能國土淨」現代社會,還有多少人心可以保持清淨呢?

心不清淨,痛苦煩惱就會多,有的人知道從佛法中去獲得清涼菩提;有的貪瞋癡的心太重,如癡如醉,在生活的苦海中浮沈,甚至不願抓住可以幫助他解脫苦海的佛法浮木。有時想起來還真是有趣,有很多人寧可花許多時間接受痛苦煩惱的煎熬,卻不願花一點時間念佛,設法從苦海中解脫。所以說,佛渡有緣人,眾生本心不覺悟,就很難做到一心向佛。

現代社會現象,五欲充滿,民眾的玩心,相當的堅強。我經常在心裡想,如果這種玩心,只要用一點在學佛修行,人生一定更為圓滿;因為玩心是在消耗福報,學佛修行是在充電增進福報,有消耗沒有充電,福報早晚要享受殆盡,福報享完,就是痛苦煩惱的開始。可是在大家玩心正強時,眾生是聽不進去這樣的道理,因為玩心可以隨所欲為,學佛修行難免受到三皈五戒的束縛,所以管不得福報一天比一天消耗減少,先享樂再說。

    今日眾生,玩樂之心甚為堅強,正如佛在遺教經中的開示:「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執蜜器,動轉輕躁,但觀於蜜,不見深阬。譬如狂象無鉤,猿猴得樹,騰躍踔躑,難可禁制。當急挫之,無令放逸。縱此心者,喪人善事;制之一處,無事不辦。」

    如果真正懂得學佛修行的意義,知道是解脫世間生死、煩惱的最好方法,就會覺得自己的人生由一池濁水,換到一池清水中,感到特別的清涼自在,如此就不會繼續想在濁水中待下去。             

上午林士珍居士送絲瓜供養。

上午三菱電梯黃章哲先生來保養電梯。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6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悟耀法師著作: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訂價二百元。悟耀法師人生解惑,訂價三百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