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以心經二百六十字最為簡短,只要接觸佛法的人,沒有人不喜愛心經,所以有不少人抄寫心經、繪畫心經、背誦心經。所謂心經,是用「心」去體悟的一部經,所以講解時,不需要太賣弄學問,講得越簡單越好,講得太有學問,反而已經不是心經的真義。

 

    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華,由梵文譯成中文,有七、八種之多,以玄奘法師所翻譯最為簡潔流暢。玄奘法師在公元六二三年,唐太宗貞觀三年,一人獨自西行求法之前,獲高僧傳授心經,一路上依靠心經,躲過不少的災難及妖魔鬼怪。或許如此,玄奘法師翻譯的心經特別的傳神,不論用國語或台語來朗讀,都很有節奏感。

 

    心經很簡短,只有二百六十字,國內外高僧大德解釋心經的版本很多,但都沒有一套標準,各自天馬行空,引經據典,賣弄學問,以致二百六十字的心經,有人說了三天的課程還說不完整,有的用十幾萬字在解釋心經,好像大家不把心經拉長來講,怕被說不了解心經,甚至怕被嘲笑沒有佛學的學問。但是說得太多,太豐富,反而失去了心經的原義,甚至讓人越讀越糊塗,頭尾很難聯貫,文意讓人莫衷一是。凡此種種,悟耀只能讚嘆那些講述心經的高僧大德很有佛學的學問,但未必真正懂得心經,如真的懂得,大概不會如此費盡口舌還說不清楚。這也是國內講經人才的通病,喜歡引經據典賣弄學問,未顧及大家是否聽得懂或看得懂。佛經講得好,讓眾生願意在生活中去力行,佛法如果不能力行,就不是真正的智慧。

 

我的學問及智慧未必比得上這些講述心經的高僧大德,但悟耀只想學玄奘法師,把心經講得簡潔扼要,甚至講得更通俗白話,若是大家因而能領悟一句半句,也很不錯。

 

心經是舍利弗尊者向佛陀請法開示,觀世音菩薩是怎樣修行到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的境界,由觀世音菩薩與舍利弗對話,說出這部心經的修行道理。

 

觀自在菩薩,即指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能解脫種種的煩惱而得大自在。又有一說,玄奘法師避免在翻譯時,使用觀世音菩薩,怕冒犯皇帝李世民的名諱。「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拆字來講,行深乃用功,般若是智慧的意思,甚至比智慧的含意更好更廣,波羅蜜多是「到彼岸」的意思。換言之,用功修行到能搭乘般若之船,到達彼岸的安樂淨土,究竟了脫生死煩惱。

 

「時」,意味達到那種境界,並非代表時間。修行到那種境界,不只是觀世音菩薩,即使一般的修行人,只要能「照見五蘊皆空」,即能「度一切苦厄」。五蘊代表色受想行識受到覆蓋染污,也就是一個人的真心,被這些遮掩,因而無明煩惱重重。如能轉識成智,就能看透五蘊皆空的道理,就不會有任何的妄想執著,就能斷除無明煩惱,就能度過一切苦厄的磨練,而感到身心自在。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此次的舍利子,不是指高僧火化後所得的堅固子,而是指舍利所生之子的舍利弗。這一段,都是講空,但空中卻又不離妙有,也可說是金剛經中無住生心的道理,必須個人去深入領會,不用鑽入文字障中。這些道理很抽象,所以每個大師除了部份文字的共識之外,所體悟的道理,真是人言人殊,不像其他佛經,內容的講解,大都是所見略同,沒有太大的差異,這也是有人可以用十幾萬字來解釋心經的道理,但這部心經如果要以這麼冗長的文字來解釋,那不如不解釋,既然同樣令人不易讀懂,不如教導簡單的概念,由個人自己去領會空中妙有,沒有生就沒有滅的道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受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染污,就不會起六識的作用,沒有造作,就沒有業障,沒有業障,就能去除無明煩惱,沒有無明煩惱,就不會有不斷的生死流轉。這一段有四聖諦的苦集滅道的道理,也有十二因緣法的道理,要自己慢慢去體會。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從字義上來講,很簡單,就像一個販毒的人,或是一個犯罪的人,經常都要躲避警察,夜間睡夢難安,因為內心有罣礙的緣故。如無犯罪,心就無罣礙,半夜鬼敲門也不怕。遠離顛倒夢想,意味眾生因為無明,常視虛為實有,視假為真實,如眼中有病,視空中有花,如果把眼睛的疾病治好了,空中的花自然就消失了;就像大家以為這個身體是實有的,因而想盡辦法去保護,常做一些顛倒是非的事而不自知。修行人想要達到涅槃的境界,就要遠離顛倒夢想才行,否則斷除不了無明煩惱。一般人死了,只能說往生或圓寂,不能稱作涅槃,除非成佛。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三世諸佛都依般若波羅蜜多的道理,修成無上正等正覺,這個具有無比威神之力的咒語,能斷除一切的苦,能了脫生死煩惱,是真實不虛的事。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大師們大概都是這麼翻譯: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家都到彼岸去吧!大家趕快成就無上的菩提。娑婆訶意指快速。菩提指覺悟,連貫起來就是快速悟出這個道理,趕快依照這個道理去修行啊!

 

如果以這樣的內容來講解心經,大概不到三十分鐘,但可能比看十萬言的巨著,或好幾天課程的演講來得容易懂。總之,學習心經,一定要先懂白話文義,再從生活中慢慢去體悟其文字精義。如果稍微用心,最少大家都能知道觀自在,就是觀世音菩薩,好好以智慧修行,就能到清淨的彼岸,同時更深入了解了悟心經,可以斷除一切的痛苦煩惱,幫忙遠離恐怖、顛倒、夢想,現世生活獲得安樂,種下未來往生佛國淨土的殊勝因緣。

 

今晚八時念佛會,歡迎念佛共修。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7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訂於國曆107127日(農曆1211日)星期六前往埔里台灣靈巖山寺朝山,上午七時,在虎尾鎮統領KTV停車場集合出發。歡迎報名參加,收費每人三百元(國小以下兩百元),作為早餐、保險、車資等費用。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