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陽光普照,天空有祥雲,紀錦義居士、吳安治居士來禮佛,我說時間很快,明日就是農曆十二月一日,也談起宗教的福德因緣問題,眾生看人都看現世,佛法則看三世,甚至更多世。以春節來說,道場大小,福報各不相同,大道場受到眾生的關愛,獲得更多護持的資源;小道場缺乏知名度,逢上年節等重要節日,反而相對的冷清,因為眾生未必有能力分明道場的好壞,誰的修行如法或不如法,難免依照世俗的眼光,那裡熱鬧,就往那裡去。是故,主持小道場,必須對佛法充滿更堅定的信念,否則就很難擇善堅持。如今早恭誦金剛經,特別懇求諸佛菩薩慈悲加被,讓悟耀真實領悟佛法的智慧,宣揚佛法圓融無偏。

 

    春節逐漸逼近,對大的寺廟或知名的寺廟,春節期間,正是香火最為旺盛,收入最多的時刻,但小道場就沒有那麼好的福報,無法吸引更多外來的信眾。多年來,我對這樣的現象,已經習慣,同時更加了解人生的福德因緣,所以也善能寂靜自處,享受其中的恬淡自在。

 

    台北龍山寺聞名國內外,香火旺盛,每年點光明燈,必須大排長龍,大家搶著點燈,擔心遲到了沒份。同樣的,我因六十八年進入中國時報採訪組,為給母親的身體祈福,禮拜龍山寺的觀世音菩薩已經卅年以上,所以講堂所供奉的觀世音菩薩,就是台北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另一種形式的分靈。所謂另一種形式,當時是自己向觀世音菩薩擲筊徵求在家供奉,並非經過龍山寺正式同意分靈,八十七年,觀世音菩薩示現度化我與同修學佛修行,並透過同修度化我出家,所以我的出家另有殊勝的因緣。但同樣是觀世音菩薩,卻由於知名度不同,道場大小不同,香火有天壤之別。

 

    有人常會問我,身為佛寺的住持,農曆初一、十五或春節,應該很忙碌吧!我都坦然相告,這些重要的日子,對我而言,都是不增不減,因為護持講堂的都是以熟悉的蓮友為主,少部份是由於閱讀我的部落格而親近、護持講堂。因為我主持的小道場,知名度不夠響亮,加上講堂因為土地面積有限,沒有辦法以傳統的佛寺建築來設計施工,而是用現代化的四樓建築施工,雖然是安溪里最高的一棟,且在雲林縣政府登記有案的正規佛寺,但有許多人還是誤會為一般私人的宗教場合,平日要吸引陌生的信徒就比較困難。同時講堂沒有給人安置牌位,也沒有趕經懺,收入不穩定。今天所以可以維持法輪常轉,是因為十多年來主持念佛會共修的因緣,由蓮友一點一滴的贊助才能維持運作,點光明燈也一樣,是依靠共修的蓮友找親友來點燈護持,沒法像台北龍山寺一樣大家搶著點光明燈。

 

    念佛會的蓮友只有共修時間才會來講堂,即使初一、十五未必會來燒香禮佛,春節也一樣。講堂落成之後,只有春節初一上午,舉行慶祝彌勒尊佛佛誕暨點光明燈祈福法會,其他法會活動在春節期間盡量減少,避免增加蓮友太多的負擔,讓蓮友有更多時間和家人聚會歡樂。我個人認為,學佛修行,只有家庭能夠和樂,護持佛法才能真正歡喜。

 

    我在未出家時,就有一個觀念,一座佛寺住持,只能靠自己的德行來吸引信徒,而非靠公關、手段,這樣是不可靠,也不會長久。如今出家了,也沒有改變這樣的信念。何況小道場的經營困難,並非只有我所住持的講堂,不管是佛寺或廟宇,都會發生大道場產生虹吸作用,小道場缺乏護持信眾,因為眾生覺得護持大佛寺或大廟比較有功德,面子比較大,因為可以沾光,樂於錦上添花。事實上,護持的功德是不分道場的大或小,而在自己的發心及依止學習的法師之德行,畢竟大道場都由小道場起步,沒有天生的大道場。何況護持正信的小道場,因為是雪中送炭,功德更為殊勝。

 

    研讀光德寺編印的九十七年三壇大戒同戒錄,知道小道場的經營面臨困難是一個普遍的問題,開堂和尚上本下靜法師目前擔任淨覺僧伽大學副校長、台南縣佳里鎮琉璃寺住持,他就有這樣的感嘆:「從近幾年的變化中,明顯感覺到中小道場,因大道場積極舉辦各類法會、活動,使得原來護持的信徒都往大道場靠攏,也就越來越面臨威脅,甚至無法住持下去。」「尤其絕大多數的信眾,參加法會或是活動,都是為住持師父而來。」以本靜法師奉獻佛教界多年,都有這樣的感嘆,何況是我所住持的講堂,只要能維持法輪常轉,即應感到知足。身為住持,我必須經常反省的是,如何廣種福田,才能吸引更多眾生的護持。我堅決相信,只要一座佛寺的住持德行純正,護法龍天必在暗中引進貴人來護持,即使一時不能增加外表經營的風光體面,也必能讓佛寺維持正常的運轉。經營佛寺,必須一步一腳印,不能像演藝人員或政治人物一樣,透過媒體公關的運作,一夕成名。誠如古聖先賢所言:「不患無位,患無以立。」如果為了出名,而傷害佛教的形象,更不值得。

 

    信眾佈施道場,護持佛法,最好是沒有大小的分別心。大佛寺過堂之後結齋,常會如此唱誦:「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所謂「若為樂故施」文意很簡單,一切布施都是自然發心,自在歡喜,沒有分別心,這樣即使本身不求安樂,也會獲得安樂;不求功德,功德只增不減。

 

維摩詰經中,文殊菩薩與維摩詰居士對談。文殊:欲度眾,當何所除?維摩詰:欲度眾生,當除其煩惱。文殊:欲除煩惱,當何所行?維摩詰:當行正念。文殊:云何行於正念?維摩詰:當行不生不滅。文殊:何法不生?何法不滅?

維摩詰:不善不生,善法不滅。

 

一個出家比丘入世度化眾生,必須做到的是「不善不生,善法不滅」的修持,福德因緣即在其中,不假外求。

下午陳麗枝居士來講堂恭誦地藏經,送香菇供養。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7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訂於國曆107127日(農曆1211日)星期六前往埔里台灣靈巖山寺朝山,上午七時,在虎尾鎮統領KTV停車場集合出發。歡迎報名參加,收費每人三百元(國小以下兩百元),作為早餐、保險、車資等費用。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農曆年最後一次讀經日,訂於國曆10721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星期四晚上七時三十分,恭讀地藏經,將心地做一次年終大掃除,若要參加,請事先報名,以便準備經書及桌椅。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