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讀經,恭誦觀自在菩薩章、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並功德迴向普悠瑪列車失事事件的傷亡民眾及其家屬,願亡者獲得安撫、傷者獲得醫療的妥善照顧,生者早日走出悲痛。首次參加誦經的李碧蓮居士問誦經有什麼功德,悟耀簡單答覆:誦經有助消除業障,增長福慧,但功德利益的程度,因至誠懇切的態度而不一樣。

 

    昨晚是每個月的讀經日,鄉下地區讀經的風氣不興盛,所以多年來參加講堂讀經的蓮友,大概都維持十人上下,直到最近曾經有過十三人參加讀經。由於週六就是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當晚八時講堂舉行慶祝法會,因而悟耀覺得昨晚參加誦經的蓮友可能會比平日少,未料居然有十三人參加誦經,主要是陳怡安居士與李碧蓮居士、王月美居士也首度參加誦經,而彰化的張敦智博士、嘉義市的陳阿柳居士、陳麗鳳居士也前來參加誦經,其他比較常參加誦經的有吳安治居士、姜永芳居士、林泰利居士、李瑪莉居士、王招萍居士、林士珍居士及王薇焮居士。

 

    這裡必須說明清楚,一般研讀佛經,與在佛前恭誦佛經,功德利益不一樣。研讀佛經比較隨喜,隨時可以停頓,雖然也有助增長佛法知識及人生的智慧,但不如佛前恭誦佛經的功德利益來得具體殊勝。因為佛前誦經,態度恭敬,不能隨便停頓,誦經之後,功德迴向法界一切眾生及冤親債主,加上諸佛菩薩的慈悲加被,因而功德利益殊勝,包括消除業障,增長福慧。若是至誠懇切誦經,有時更有不可思議的感應。

 

    佛前誦經,態度必須恭敬真誠,誦經中途不可停頓或放棄,更不可隨便去接電話、談生意或聊天,也不要去撥動手機,最好讀經之前,關掉手機或改為靜音。依照悟耀的了解,讀經時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在讀,也有法界眾生會前來聽經聞法,他們也希望從中獲得功德利益。若是佛前讀經,經常做其他雜務或中途而廢,可能招來業障,導致災難不斷或無明病苦。像藥師經就強調,讀經功德要好,最好是以「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恭讀此經,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是故在佛前讀經,不會態度要恭敬嚴謹,且不要忘記功德迴向,利益累世的冤親債主,及法界一切眾生。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第十大願就是普皆迴向,「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可見功德迴向很重要。功德迴向代表佛法不只是求得自己招福招慧,解脫人生的痛苦煩惱,也希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幫助別人能夠招福招慧,解脫人生的痛苦煩惱。同時更不用擔心功德迴向的心量放大,自己的功德利益會減少。

   

學佛修行,就是學習佛的一切福慧圓滿的德行,佛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根據老師所教覺悟人生生死煩惱大事去修行,就是學佛修行。研究佛學或研讀佛經,未必有懇切明白的信願。學佛修行必須信願行具足圓滿才能獲得殊勝的功德利益。

 

  此外,學佛修行信解行証的次第,缺一不可。至於研讀佛學的人,在信入與行証上常有所不足,也就是在他們心目中,佛學只是一門學問,如此而已,雖然他們學到滿腹經論,但是面對無常的來臨,他們可能束手無策,有時不如死心念佛的少知識份子來得處變不驚。是故,知而不行,不是真正的智慧。

 

合照由姜永芳居士、王招萍居士拍攝。

昨晚誦經,陳怡安居士、李碧蓮居士、王月美居士供養三寶。

上午紀錦義居士、吳安治居士來禮佛。

感謝無名氏第318次郵政劃撥供養三寶。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慶祝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訂於農曆九月十九日(國曆十月二十七日)星期六晚上八時舉行慶祝法會,歡迎同霑法喜。參加法會的蓮友,皆送一份紀念品,紀念品人人不同。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慶祝藥師琉璃光佛佛誕,訂於農曆九月三十日(國曆十一月七日)星期三晚上八時,舉行獻燈祈福法會,歡迎參加,接受佛光普照,同霑法喜。法會之後,茶點聯誼。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

講堂電話:05-6333622

電子信箱:uxhfmj@yahoo.com.tw

講堂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104-8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