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就是福,是許多人經過人生的歷練,最直接具體的感受。然而,世事無常,誰又能永保安康。試問娑婆世界的眾生,有多少人能一貫保持平常心?又有多少事能常保安康?每個人的心情,昨天和今天可能不一樣,上一個小時和下一個小時可能不一樣,甚至人生的每一分鐘、每一秒鐘可能都在改變,只有能保持平常心的人,才能以不變而應萬變,才能隨遇而安。
早課時,請求觀世音菩薩慈悲加被呂居士,保佑她今天在大林慈濟醫院接受手術,順利平安。在講堂共修的蓮友,身體若是欠安或需要手術,悟耀都會私下發心,為他們祈福。而疾病可能是每個人的人生,所要面對的最多意外,只有感染疾病,才能感受平安就是福的道理。難怪藥師佛所發十二大願,第六、第七大願就是關心眾生的身體健康。而世間的慈悲,不管醫師或法師,難免都要「視病如親」,何況是與悟耀共修的蓮友,或護持講堂的蓮友,悟耀豈能不關心他們的平安健康。
佛在遺教經中開示:「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以智慧明,滅諸癡暗。世實危脆,無堅牢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眾生不學佛,莫說人生的順逆吉凶應變,缺乏圓滿的智慧,若是臨命終,又當何依何從?人生無常不可怕,可怕的是現在、未來自己都做不了主,只能在苦海中隨業輪轉,受苦煩惱。
人生無常,聚散不依人,但是若了解佛所開示四聖諦「苦、集、滅、道」的道理,就知道如何順應無常的世間,從根本去了解苦的根源,唯有知苦才能滅苦,才能修道圓滿。若是不能滅掉苦的根源,一切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有欠圓滿。就像人遇到病苦時,表面上,醫師可以治療生理性的病痛,但病因的形成若不根除,解決了一種疾病,可能又要面對其他的疾病,而要消除無形的病因,就要依賴佛法的智慧。
世事無常,除了身體難保永遠安康之外,事業、婚姻、子息、交友等又有那一件事可以保持永久的安康呢?時代越文明,天災人禍卻越多,使得人在現實生活中,承受的壓力及痛苦也越多。有智慧的人,可以嚐試尋求佛法去解脫。
佛法用「三法印」來對修行檢驗印証,如果有人告訴你這個世間是美好的,幸福可以永在,那就代表這個人對佛法的知見出了問題。如果有人告訴你什麼最重要?是金錢?是健康?是友誼?是親情?可以說,只要你能說出來的東西或願望,都是沒有永恆不變的。因為今日有錢,不代表明日繼續有錢;今日擁有健康,不代表明日也可以保持健康;今天是好朋友,不代表明天仍然是好朋友;今天親子深厚,明天可能天倫夢碎。如果覺悟這個道理,世間的事物就沒有什麼好執著。
既然「諸行無常」,相對的「諸法無我」,這個世界是緣起性空,沒有那個人或那件事可以成為唯一的主角,每個人都只是某一個人生場景的配角,而且缺一不可。既然不是主角,世事有什麼好堅持,有什麼好固執。尤其世間既然是「諸行無常」,就更不必為了諸法有我,而破壞幸福,破壞快樂,破壞友誼,破壞親情,破壞婚姻,破壞一切美好的事物或人際的關係。但諸法無我,也並非軟弱沒有主見,或事事隨波逐流,該堅持的理想還是要堅持;該堅持的真理還是要堅持。
如果人生不能深切體悟「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道理,就無法達到「涅槃寂靜」的境界。一個人若能體悟到「諸行無常」,則當思考自己所擁有的幸福快樂,是否也能分享給一些沒有幸福快樂的人。若能體悟到「諸行無常」就應把握當下的幸福,珍惜親情,孝順父母,奉敬師長,才不會有悔恨的一天。
四十二章經中,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人命只在呼吸之間,可見是多麼脆弱,又是多麼的短促,脆弱短促到一個人只要一口氣喘不過來,隨時可能跟生命告別。生命既然如此脆弱,更要好好的珍惜當下,不要經常為了追求,卻忽略眼前所擁有,就如同貧子只顧四處行乞,卻忘了衣中密藏的無價寶珠。
佛教是一種啟發人覺悟的宗教,人有覺悟的心,不僅是面對問題時,容易有包容、慈悲的心,面對煩惱痛苦時,也容易有智慧去思考處理,一切人生的苦樂,都必有它形成的因緣,如果這一層道理體會不過來,就等於沒有找到解決煩惱與痛苦的鑰匙。
※ 上午紀錦義居士帶著其愛犬賓賓來禮佛,隨後吳安治居士也來禮佛。
※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慶祝南無藥師琉璃光佛佛誕,訂於國曆十月二十七日(農曆九月二十九日)星期日晚上八時,舉行獻燈祈福法會,歡迎參加,同霑法喜。法會之後,茶點聯誼。
※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繼續受理108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合法登記的佛寺,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
講堂電話:05-6333622。
電子信箱:uxhfmj@yahoo.com.tw。
講堂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104-8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