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簡微雕老子道德經


昨日的日出,太陽如夜明珠一般,沿著山的稜線滾動,展現不同的美感。


斑鳩全家福


    金剛經是一部般若經典,第一段起始卻很有意思:「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原來佛並非我們想像中高高在上,就像一般凡人一樣,到了用餐時間,必須親自去化緣才有得吃。而且吃過飯,收拾好衣缽,洗過腳,才敷座而坐,準備對弟子說法。可以說沒有任何的派頭可言,一切都很平凡實在。如果不能領悟這層道理,只會從深奧中去探討金剛經的學問,相信應非佛的本意。大家對空性道理的了解,要像生活中化緣吃飯一樣,不要想得太困難,而且領悟真理不是靠別人,最主要還是自己,就如同佛那麼尊貴,覺行圓滿,但是為養色身,還得自己穿衣吃飯,別人是代替不了。從日常生活中去領悟佛法,將佛法的智慧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這樣佛法才有生命,才是最可貴,並非光說一些玄而上的道理而已。


    整部金剛經就圍遶在長老須菩提的發問:「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每個人的心,都是變化多端,不容易降伏,所以修行的過程,主要還是在降伏自己的心。所以須菩提告訴佛:「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佛說那麼多法,卻說沒有說法,因為對甲說的法,未必適合乙,如果乙也要照佛對甲說的法去做,那麼對乙可能不會有太大幫助。所以佛不是沒有說法,而是擔心眾生沒有好好的去領悟,執著某一種佛所說的法,佛在說法時,知道眾生的根器,知道眾生的心,所以佛用不同的法來降伏眾生,各有妙用。所以說,佛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揭示一個道理,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持用佈施,其福德不如受持金剛經或其中的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所以我主持念佛會也常強調,並非參加共修,一定要佈施,必須斟酌自己的經濟能力護持佛法。護持佛法未必要用金錢,將自己學佛修行得到的好處,廣為跟親友說,也是很好的法施。佈施有財施,法施及無畏施,以法施最為珍貴殊勝。


    金剛經有很這樣的章句:「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換言之,佛用這樣的方式來強調,即是在破除眾生對一切事務、知見的執著,因為世間法皆是相對應,有生即有滅,有善即有惡,有垢即有淨,有苦即有樂,所以人生不斷樂,也不斷苦;不斷生也不斷滅,不斷空也不斷有,一切必須自己去體會領悟才行。


    金剛經是一部智慧的經典,我的智慧有限,所以只能從平實的生活中,去體會領悟佛所說的法,並能落實實踐為原則。所以沒有按照一定的章法來講解金剛經,純粹只是野人獻曝,提供另一種思考的觀點而已。


※上午收到彰化縣長卓伯源郵政劃撥三萬六千元,贊助一○一年觀自在刊物出版經費,觀自在為雙月刊,一年六期,卓縣長每期贊助六千元。而幫忙卓縣長辦理劃撥的隨身秘書林啟臣,自己也劃撥二千元贊助講堂,感謝他們以金剛經無相佈施的精神來護持贊助講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的頭像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釋悟耀)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