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瓷器花瓶的藝術


日出


下午講堂上空的雲彩


瓷器花瓶的藝術之一


瓷器花瓶的藝術之二


日出之一



下午的天空


    在俗家時,比較常誦金剛經,因為自認學佛修行,智慧不如人,而學佛修行除了慈悲之外,智慧也相當的重要,有智慧的人,就不容易迷信,有智慧的人,不會經常妄想塑造個人崇拜,我這一輩子,最為反對個人崇拜,只要太神化一個人,就會被導向盲目的深淵中難以自拔,尤其附佛外道,最喜歡營造個人崇拜的氣氛,最後只會害人害己而已。出家這幾年來,比較少誦金剛經,反而比較常誦藥師經、地藏經等,因為蓮友心中有苦,迫切想要改造他們的生活,因而請他們多誦地藏經以消除業障,多誦藥師經或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以增長他們的福報,減少生活的煩惱與痛苦。今天早課加誦金剛經,想到大家可能誤解金剛經的內容只適合增長智慧,對生活的安樂幸福可能沒有幫助,因而不揣淺陋,也談談金剛經的生活智慧。


    金剛經是列入般若部的經典,也是大般若經的思想靈魂,是一部智慧的經典。但是任何一部佛經除了智慧之外,必然與生活息息相關。菩薩成佛必須與眾生發生密切的關係,好比一棵大樹,眾生為樹根,菩薩為花果,樹根長得不好,花果長得也不會好,所以菩薩必須以大悲水來澆灌樹根,讓樹根可以充滿活力,以成就美好的花果。


是故任何一部佛經都可用來幫助眾生脫離苦海,眾生有時需要慈悲對待,有時需要以智慧對待,有時需要威嚴來對待,有不同的眾生,所以佛開示不同的經典來幫助眾生,所以只要仔細研讀思考,佛經不可能與眾生的生活無關。金剛經亦然。


    有人可能誤以為只有藥師經、地藏經才能消除業障,其實,金剛經同樣可以消除業障。金剛經有人細分成卅二個章節及重點,第十六即是能淨業障分。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即可明白,恭讀金剛經也能消除業障。但業障在消除,並非用肉眼可以看見,必須用心去體會才行。


    金剛經第二十離色離相分。佛問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佛又問須菩提:「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須菩提答:「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有不少人學佛修行,喜歡學神通,求感應,殊不知,如此最容易被魔及一切非人所困擾,所以學佛修行,心要清淨,不要妄想見佛,妄想求得神通。即使有人以佛身在你眼前出現,未必是佛,可能是魔或一切非人所化現。所以眼見未必為真,學佛修行,如果處心積慮要見佛,見菩薩示現,或想擁有神通,不但不容易有所成就,而且因為走岔了路,反而身心容易陷於危險境地而不自知。所以在第廿六章法身非相分,也特別強調不能以卅二相來觀如來,否則轉輪聖王就是如來。當然不只是轉輪聖王可以化現為如來,還有其他的精靈鬼怪也都可化現來迷惑眾生。世間上江湖術士就抓住眾生的迷信神通,迷信見佛見神,才會設局騙財騙色,以致身心及家庭都受害。


  世尊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就是這個道理。但是並非指學佛修行,不要用音聲色相等求佛。如果眾生有事情,都不能求佛幫助,那麼學佛修行何用。但是眾生學佛修行千萬不要有一個觀念:「如果有佛,有菩薩,就現身給我看,否則我不相信。」如此很容易被一切非人所利用,誤入歧途。」所以學佛修行必須抱持平常心,不要處心積慮想要見佛,就算見到了佛,也未必是佛,甚至可能是魔或一切非人。


  金剛經揭示一個道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經形容人生常用如同樹枝的露水,只要太陽出來,露水就會消失。意味人生乃為空相,有生必有滅,沒有一件是可以永恆堅固可靠的東西,生命亦然,所以凡事學會放下,不用執著。我們生活的許多不良習氣,就是來自執著,因為執著而引發不必要的磨擦與衝突,導致衍生種種的煩惱與痛苦。但有的人曲解這一句偈,好像學佛修行的人,應該放棄一切,因為人生的一切,包括榮華富貴都會成為夢幻泡影。如果這樣的解讀,學佛還有什麼積極的意義可言。學佛初步當然是為了改善生活的品質,再進一步才是為了成就佛道,是漸進式的成長,並非學了佛,什麼都要看空,什麼都要放棄,如此佛教不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一個人的生活如果要過得幸福快樂,必須具足物質的糧食與精神的糧食,兩者都無法相互取代,所以只有得到其中的一種,生活就不可能圓滿無缺,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歡喜自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