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安溪慧日講堂上空的雲彩
早晨講堂上空的雲彩
黃昏講堂上空的雲彩
上午講堂上空的雲彩
靈巖山寺朝山,鴿子捎來風調雨順的消息;今日雙鴿來臨,但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日出
日出之一
看到花開就人心花也開
落日
佛教有許多的三聖,有不少人還搞不清楚。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經常聽到所謂「三寶佛」。其實,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三聖佛,即中間的釋迦牟尼佛、左邊的藥師琉璃光佛,右邊的阿彌陀佛。而三寶乃指佛、法、僧三寶,三寶佛是早期大家對佛教一知半解的稱呼,而佛教又常強調佛法僧三寶,所以大家就脫口而出「三寶佛」,並習以為常。
華嚴三聖是指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在左、普賢菩薩在右;東方三聖是指藥師琉璃光佛、日光遍照菩薩在左、月光遍照菩薩在右;西方三聖是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在左、大勢至菩薩在右。另外還有很多人不太熟悉的娑婆世界三聖,就是指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在左、地藏王菩薩在右。意指釋迦牟尼佛在人間示現成佛,而與娑婆世界眾生因緣深厚的是觀世音與地藏王菩薩,所以身為一個佛教徒不但應該禮敬諸佛菩薩,更要禮敬釋迦牟尼佛與觀世音、地藏王兩大菩薩。
地藏經有十三品,從見聞利益品之十二,大家就可以知道觀世音菩薩與地藏王菩薩與眾生的因緣了。這一品,佛教界敬奉為所謂「地藏菩薩經」,可見這一品在地藏經的代表性與重要性。
佛在忉利天宮為母摩耶夫人說地藏經,說到見聞利益品,世尊即從頂門放光,佛不會無故放光,顯然佛陀有意特別強調這一品的重要性,佛一邊放光,一邊出微妙音告諸大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聽吾今日於忉利天宮,稱揚讚歎地藏菩薩於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議事、超聖因事、証十地事、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觀世音菩薩知佛的用意,所以就恭敬的請佛為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說稱揚地藏菩薩不思議事,令天龍八部瞻禮獲福。
佛在未讚嘆地藏王菩薩之前,先讚嘆了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讚歎汝者,是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授記。」可見禮敬觀世音菩薩是多麼大的功德利益,並非在苦難來臨時,才需要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救護,即使只是稱讚觀世音菩薩都有無上的功德。
在這裡,我只要讓大家明白何以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與眾生有相當深厚的因緣?至於見聞利益品的主要內容,大家可以從地藏經仔細的研讀了解,包括天人天福享盡,有五衰相現或有墮於惡道時,只要對地藏王菩薩一瞻一禮,即能轉增天福,受大快樂,永不墮三惡道報;更重要的是六道眾生臨命終時,包括人在內:「得聞地藏菩薩名,一聲歷耳根者,是諸眾生,永不歷三惡道苦。」佛教徒應該切記這句話的受用,更應讓親友廣為知道。
佛陀稱讚地藏王菩薩功德利益這一品,我把它形容為「生活寶典」,可以在生活運用而獲得大利益。舉例而言:大家只要每日念地藏王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溢,無諸疾苦。」簡直是付出極為微小,利益卻無窮無盡。例如佛告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過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經險道,是人先當念地藏菩薩名萬遍,所過土地,鬼神衛護,行住坐臥,永保安樂。」出門前只要誠心誠意念地藏王菩薩聖號一萬遍,就能保障平安,經常遠行旅遊的人,可千萬要記住這個道理,同時用至誠之心,恭持聖號,不要有一絲的懷疑。尤其今日雖然交通工具發達進步,但車禍及意外事件不少,大家更應切記這一點,出遠門或到危險地方,不要忘了先念地藏王菩薩聖號一萬遍。
佛陀特別叮嚀觀世音菩薩:「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若說於諸眾生見聞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說不能盡。是故,觀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經,令娑婆世界眾生,百千萬劫永受安樂。」
佛陀在見聞利益品中,先稱讚觀世音,後又稱讚地藏王菩薩於娑婆世界與眾生有大因緣,但如果眾生缺乏信願,就無法得到其中的利益,所以學佛修行,信願行的工夫不具足,就無法得到佛法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這一點,學佛修行的人絕對要切記才行。
※上午到虎尾鎮德興街安課水果行,向老闆張安課買水果,一種不起眼的小香蕉,一斤六、七十元以上;一種外觀漂亮的香瓜,價格更令人驚訝,一斤一百七十元,買一個大約要二百元。這麼昂貴,用來供佛,誠意應該很夠,但是供養之後,是法師在享用它的美味,所以我考慮身為法師不應如此享受高單價的水果,因而不敢買。眾生無明,到時眾生不是稱讚法師供佛之心太有誠意,可能嘲笑法師太貪圖口舌的享受,讓眾生無端造口業,反而罪過。
張老闆說,這種香瓜不是種在地上,而是種在棚架上,經過特別的管理,所以品質之甜,絕對保証。
可見農業想要有「錢途」,必須在經營管理上有創新的作法,品質比一般的農產品特別,自然收入就高。如果沒有經過特別栽種培養,只是種植一般的香瓜,我看一位農民用小發財車載了一車,一大包不超過一百元,試想一車的香瓜,能賣多少錢,可能連賣工的工資都不夠,何況還要成本。便宜反而沒錢賺。這是值得農民認真思考的問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