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才觀音畫



陳仕明古典仕女畫
   


     政府最近不斷在鼓勵民眾多生育,內政部重金公開徵求鼓勵多生育的響亮口號,希望民眾聽到這句口號,就很想生小孩;經建會研擬生第二胎就開放外勞的僱用,並給予生育津貼,有的縣市政府祭出生一個小孩給予一萬元以上不等的獎金,馬英九總統在台北燈會時,因為燈會的主題是「好運兔」所以他鼓勵好運兔就是「好孕兔」鼓勵大家在兔年多生產。我是個比丘,過去對這個話題覺得不便參與討論,但看政府單位越來越重視,今天又有經建會研擬鼓勵的方案,我想今天也來試圖表達我個人的看法,基本上,政府只鼓勵生育,卻不懂社會人心的轉變,如此鼓勵的效果會很有限。政府應該找出為何大家不想多生小孩的原因,否則原因找不出,鼓勵的條件再好也沒有多大的作用。


    我本來覺得不便參與討論這樣的話題,但又如何改變了態度。那是因為昨晚讀經會,一位參加恭讀「普賢菩薩行願品」的蓮友,讀經完畢,彼此交換意見時,對她的老大兒子感到很痛心,先生已經過世多年,她辛苦撫養二個小孩,付出的愛心與關心無限,但已經今年要高中畢業的老大,不但不好好用功,上課常遲到,而且不聽話,動輒頂嘴,讓她有時覺得很失望。


    我安慰她,現代的小孩很多是這樣,不是只有你才遭遇到,現代小孩與父母的溝通,的確充滿代溝。


    我提出多年來的觀察,五十歲上下的父母,是天下最辛苦的父母,上要孝順父母,下要孝順兒女;更老一輩的父母,上要孝順父母,但起碼下可管得住小孩;未來年輕的父母,上不用孝順父母,只要孝順兒女。因為年輕一輩的小孩,成長在台灣經濟狀況比較好的階段,所以根本體會不出父母養育小孩的辛苦付出,甚至父母拜託他們多吃水果,多吃營養品,好像他們吃得越多,父母就越高興,所以他們有東西吃,不是感恩父母的疼愛,而是他給了父母面子,所以小孩有很多思考模式,都隨著時代的潮流而改變。


    所以我建議這位蓮友,除了多念佛迴向給小孩外,小孩的觀念不改變,為人父母就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例如小孩功課不佳,喜歡頂嘴,你就想:還好脾氣雖然差,但很善良,沒有到處呼朋引伴去做壞事。例如現代的小孩不吃水果,只喝果汁,所以為人父母如果強迫他吃水果,肯定不是當面發生衝突,就是對父母潛伏著不滿的情緒。加上現代小孩從電腦上獲得很多資訊及新觀念,所以他們生命的字典中,不再有「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的想法,他們甚至認為那是迂腐的,落伍的。如果做父母的人,用自己當年對父母的態度來要求或期待小孩也這樣做,百分之九十,大概都會失望。如果十個父母聚在一起,談論起自己的小孩的脾氣,可能會發現有類似的情事,說不定可以互相取暖,因而獲得安慰。


    現代父母面對小孩,總覺得是一種煩惱的負擔,而小孩自己不見得很聽命父母,他們也會減淡「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觀念。換言之,現代社會即使有多位小孩,甚至小孩也很優秀,也未必能享受天倫之樂。我就有位朋友,岳父高齡九十四歲,岳母已經過世,單獨住在一棟屬於朋友的房子,生活自行料理,他的妻舅曾任國營事業的董事長,但他的岳父就是不想跟兒媳住在一起。所以養兒防老的理念,在現代社會整個打破了。我的一位親戚,經濟環境還可以,雖然有二個小孩,但因為其中一個無法輪流照顧父母,只好將父母送到私人的養老中心,以前被認為兒女不孝,但現在很多家庭視為理所當然。所以說,養兒既然不能防老,那麼何必自找麻煩多生兒女呢?加上兒女的養育及教育成本不斷增加,可能導致現代年輕父母及時行樂,少生小孩少麻煩的心態。


    養了小孩,負擔很重,既不能用來防老,在養育的過程中,又要擔心煩惱,甚至受氣,這真的是現代父母都有的經驗。所以知識份子,或經濟能力不錯的人,反而覺得生育小孩沒有必要,反而是貧苦家庭或少知識的家庭,不懂節育,拚命的生,以致家庭負擔更重。在電視上,日本有一個節目專門描出小孩很多的家庭,但可能是為了鼓勵生育,所以都比較沒有朝負面的角度去描述,但是你只要看他們的小客廳或飯桌坐滿了年紀大小不同的小孩,你根本不敢生,因為大多數人一定會覺得很累,有的家庭甚至已經生了十六個小孩,生到兒子都已經結婚生小孩了,媽媽還在生。


    所以政府與其拚命的研擬許多鼓勵多生小孩的條件,不如找出現代人為何不生小孩的問題所在,否則政府再如何訂定優待辦法,實質的鼓勵作用還是有限,比起需要負擔很重的家庭,政府的鼓勵簡直微乎其微。像經建會有意給生第二胎的家庭僱用外勞,內政部重金徵求鼓勵生小孩的口號,讓大家聽了口號樂意生更多的小孩,這些都是學者從政,閉門造車,一廂情願的想法。其實,如果依照我的看法,一切都順其自然,對國家的發展政策,應全面性的檢討調整,不能單從人口政策來解決問題,例如人口過多,將來勢必面臨糧食缺乏的危機,因為天災人禍不斷嚴重,可以預料糧食缺乏的危機是早晚會面臨的問題,大家對地球越愛護,人類道德不再墮落,或許還可以延緩糧食危機太快來臨,否則一旦糧食及水源的危機來得太快,到時可能又要感嘆世界的人口實在太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