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寧靜致遠

講堂上方寧靜的天空

觀世音菩薩

鮮花供佛

日出

講堂前天空

這片屋角就是麻雀的寧靜世界

夕陽

白頭翁的世界在樹稍

白斑鳩自有牠的寧靜世界  

照片說明:一、寧靜致遠墨寶。二、虎尾安溪慧日講堂上方就是寧靜的天空。三、觀世音菩薩處在講堂寧靜的角落卻不孤單。四、今晚八時念佛會,蓮友鮮花供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五、沒有寧靜的心,看日出不會感動。六、講堂前天空的雲彩也是另一種寧靜。七、麻雀喜歡在屋頂上享受牠們的寧靜。八、欣賞夕陽同樣要有寧靜的心,夕陽就會更美麗。九、白頭翁的寧靜世界就在樹稍。十、極為少見的白斑鳩,自有牠的寧靜世界。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一樓,掛著一幅四字墨寶「寧靜致遠」,這不是佛法的詞句,諸葛亮誡子書有這樣的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但是許多人分不出寧靜與孤獨的境界,所以害怕寧靜。殊不知,寧靜可以生祥和,孤獨只生恐懼,人生的態度與命運也會截然不同。世間上,尤其修行的道路,歡樂易求,寧靜難得,然而歡樂之後,可能迎接孤獨的難耐;而寧靜正是為了更久遠的安樂。

    我不太羨慕別人去追求歡樂,因為歡樂的背後,其實隱藏的是無限的孤獨與寂寞。不斷想要追求歡樂,一刻鐘也難靜止的人,其實正在為掩飾內心無邊的空虛,這就像依賴止痛藥習慣的人,其實,只要睡一下就可以,但有些人不吃,會覺得頭痛可能要了他的命。追求歡樂的人,正如不斷在吃止痛藥的人,因為過度害怕寂寞孤獨,而不斷去尋求歡樂,可是並非追求就能得到,也許有人得到歡樂,卻又失去了健康,或失去了其他讓他不能歡樂的東西。

    這樣的簡單道理,如果不了解,就經常會將寧靜和孤獨劃上等號,稍微處在寧靜的環境中,就會覺得百般無聊難耐,從寧靜中去享受一份心靈的昇華,對他而言,實在太奢華,也太遙遠。達摩祖師如果心中沒有寧靜,就無法在洞中面壁九年。所以追求歡樂的人,對於享有寧靜的人,不用發出可憐的眼光,因為在寧靜者的心目中,認為內心空虛嚴重的人,反而是追求快樂的人。以佛法來說,快樂常來自於聚會,但有聚會就有分離,別離也是人生的一種痛苦。所以佛遺教經中說:「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但是佛不說寧靜是一種痛苦煩惱,反而開示「欲求寂靜無為安樂,當離憒鬧,獨處閒居。靜處之人,帝釋諸天所共敬重。是故當捨己眾他眾,空閒獨處,思滅苦本。若樂眾者,則受眾惱。」

    所以追求歡樂,並不能得到真正的安樂,反而更增憂惱而已。為了歡樂,有人喜歡唱歌,有人喜歡喝酒,有人喜歡婚外情,有人喜歡美食,歡樂時間短暫,但是歡樂如果沒有節制,也可能失去健康,失去幸福,失去婚姻,失去一切覺得珍貴的事物,可能留下更為漫長的煩惱。

    寧靜致遠,人在寧靜時,容易沈澱,因而易生智慧,心靈可以無限往上昇華,在祥和中自有安樂。三十七道品中的七覺支,就是告訴你,如果選擇正確的修行法門,並且精進用功,就能獲得喜悅與輕安的境界,人需要的是輕安而非世間的狂歡。狂歡是五欲的縱逸,難免後害。

    寧靜絕非孤獨,寧靜的世界,即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境界,是恬淡而自在的世界;孤獨是心中沒有光明,沒有溫暖,沒有希望,只有苦澀,只有憂惱,只有寂寞。分不出寧靜與孤獨的境界不同,就很難享有寧靜的好處,所以寧靜不僅可以致遠,也可以讓心靈不斷的昇華。

    擁有寧靜的世界,即使普通的日出日落,只是一片天際的浮雲,只是一聲鳥類的清脆叫聲,都可以給你帶來生命的感動。但是孤獨的心,會讓一個人對任何的事物,產生陌生與恐懼。古人曾說:「人非有品不能閒。」可見享有寧靜,比追求歡樂更為艱難。

    憨山大師勸世文:「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層霜,老病死生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當。」歡樂總是三更夢,那有寧靜自如如。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登記有案的合法佛寺,但講堂沒有做法會、經懺、牌位等固定的收入,請大家用不同的方式發心護持贊助。包括小額捐款、點光明燈,(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則點一生光明燈)、請購書籍「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定價200元(悟耀法師未出家前著作)。「悟耀法師人生解惑」,定價300元,彩色印刷(出家後著作)。敬請大家發心贊助護持,確保法輪常轉,功德無量。請郵政劃撥22690234帳號,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