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菩薩在因地修行時,常感眾生難度,所以身為法師只能隨緣度眾生,甚至學習普賢十大願之恆順眾生,恆順眾生說來容易,但做起來困難。然而,行菩薩道,離不開眾生,眾生難度還是要度,隨緣而度才能歡喜自在。
早課之後,恭誦普賢菩薩經,即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今天在恭誦時,精神舒暢,讀誦時法喜充滿,音聲流暢莊嚴,覺得殊勝。之後,想起眾生心性剛強難以調伏,很難度化,因而對普賢菩薩之恆順眾生,感受更為深刻。
佛門早課都要恭誦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請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同時晚課中也有普賢菩薩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甚勿放逸。」佛門之重視普賢菩薩行誼,由此可見。
普賢菩薩之恆順眾生真是了不起,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包括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等種種族類,皆於彼隨順而轉。同時做到「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普賢菩薩行願品:「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以大樹王來比喻菩薩與眾生的密切關係,也就是說明了想要成就佛道,不能離開眾生,眾生刻苦修行,也能成就菩薩道,甚至無上的佛道。
菩薩對法界一切眾生都要隨順,也就是眾生需要什麼照顧,就用什麼來給他們照顧,因為眾生太多,不同的眾生有不同的需求,諸佛菩薩皆隨順眾生的需要而滿足眾生的需求。
所以行菩薩道,就要幫助一切眾生,更應隨順眾生,讓眾生生歡喜心,眾生歡喜就是讓諸佛菩薩歡喜。修行人對諸佛菩薩與眾生的對待態度,不能有分別心,用隨順眾生做為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是最為無上的禮敬。
是故,恭誦普賢行願品,功德無量:「或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一切魔軍、夜叉、若鳩槃荼、若毘舍闍、若部多等,飲血啗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於雲翳。諸佛菩薩之所稱讚,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眾生悉應供養。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圓滿普賢所有功德。」
必須強調的是恆順眾生,不是盲目偏袒或溺愛,而是知道眾生的心性,便以何種心性度化眾生,以調伏眾生剛強的心性,讓眾生對佛法起深信心,破壞一切惡趣,遠離一切惡友,善能制伏一切外道,解脫世間一切煩惱。
※ 大埤鄉民代表林森寶、陳麗華夫婦及兒子林于聖、林于軒昨晚提前來虎尾的台灣燈會賞花燈,回家時順路來講堂禮佛,送茼蒿菜及大蕃茄供養。林代表說茼蒿菜由前斗南鎮長黃福窮所種植。
※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6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 下午丁萬復居士來禮佛。
※ 感謝無名氏第228次郵政劃撥供養三寶。感謝林晏妤、林佳縈贊助講堂。
※ 每月農曆十六日晚上八時讀經,今年新春首次讀經,適逢週日念佛會,讀經順延農曆十七日星期一晚上八時恭誦「普賢行願品」,歡迎參加,讀經功德有助消除業障,增長福慧。
※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 悟耀法師著作: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訂價二百元。悟耀法師人生解惑,訂價三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