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出版之「觀自在」季刊第六十二期於今天上午寄出,一座小道場,可以辦理一份小刊物,說來不算什麼,但也算是佛教界的異數。觀自在刊物的出版,也是弘揚佛法的一種方式,就像我在痞客邦發表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部落格、以及釋悟耀臉書,也都是基於弘揚佛法的需要與信念。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出版之「觀自在」刊物,原本是雙月刊,自102年起,由雙月刊,改為季刊,也就是三個月出版一期,一年出版四期,出版的時間,原則是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的十五日。以一座沒有正規收入的小道場,還能出版刊物,在台灣的寺廟當中,應該也是不多見。

    觀自在刊物,是用最少的經費,辦有品質的刊物。改為季刊,經費不是主要問題,而是在激發大家熱誠親近佛法上,發揮的功能有限。多年來,深刻的體會,小道場的經營,在理念上要有所堅持,需要更多戒定慧的工夫,看起來平凡,其實是很不容易的堅持。如同掙破黑暗的日出,大家看到光明的一剎那,都充滿著感動與喜悅,但可能看不到在衝破黑暗之前,那一段心路歷程,絕對是相當的艱辛。

    觀自在刊物每期出刊,我都會寄兩份到高雄市阿蓮區光德寺,敬送師父上淨下心長老,師父在佛教界德高望重,老人家接到小刊物,比其他蓮友關心重視,有時還會給予指教。同時收到刊物之後,師父都會回信,以前是用電腦打字列印後郵寄,後來改為從電子信箱直接發信。

如果不是新聞界出身,即使出版簡單的一份刊物,也是相當不容易,除非道場有錢,可以請得起專業人士編輯,否則要找一個既懂佛法,又懂編輯的人,不是一般的寺廟所能辦得到。一份刊物的出版,不只是經費的問題,還有寫作、編輯、郵寄等種種的事物,從蘊育到寄到蓮友手中,也是煞費一番苦心。刊物的出版,還有一個好處,讓講堂的收入透明化,讓捐款人可以安心。從刊物所公佈的收入,皆開給正式的收據,可以了解,講堂收入的確有限,但我仍然寧可節省其他的花費,以續佛慧命,轉正法輪,其中,更要感謝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居士的長期贊助。

末法時代,佛法成為眾生生活中的點綴,而並非全部;所以佛法表面興旺,但真正發心學佛的人少之又少。佛在金剛經中就說眾生的心性剛強難以調伏,所以身為法師常要接受的考驗是,面對眾生的退轉、懈怠而不生厭倦。

我每次看到媒體、部落格、臉書等網路報導,大家為追求美食、為棒球比賽、為音樂演唱會、為街頭遊行、為選舉而瘋狂等,經常感嘆如果眾生撥出一點熱情來支持佛法,佛法必將另有一番興旺的景象。現代社會,佛法表面很昌盛,但是上萬人的演講會、法會,都是需要依賴動員才能有一番大場面,可見眾生的心目中,並沒有將佛法視為他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有時還不如對一個歌星、棒球、籃球明星等的崇拜,眾生會想要親近佛法,大概都是在面對人生種種挫折煩惱時,才會產生覺悟,即使如此,都已經很值得讚嘆。有些人即使有重大挫折,照樣與佛無緣。

觀自在刊物、講堂部落格、釋悟耀臉書沒有獲得熱烈的支持,常讓我對自己的福德因緣不夠深厚感到慚愧,但並不因而喪失了我對弘揚佛法的信心與熱情,畢竟佛法的興衰、存亡,文字般若,仍是不可或缺的智慧。如果沒有歷代高僧大德以文字般若,績佛慧命,發揚光大佛法,今天眾生的心靈可能進入一個沒有佛法的黑暗期,足見文字般若的重要性,沒有文字般若的啟發,又如何體証實相般若的意境呢?學佛修行的道路,相當的漫長,障礙也多,沒有戒定慧的工夫,將難以通過重重的考驗。

    小道場的經營本來就很辛苦,讓一份弘揚佛法的刊物維持,更不能沒有堅定的理念,否則無法好好的支撐下去,然而,我充份了解世態,所以能夠甘之如飴。尤其我不拿刊物來做廣告式個人宣傳,不渲染怪力亂神,以塑造個人崇拜,內容堅持維持一定的水平,這才是我心中最大的驕傲。

週六剛從大陸張家界旅遊回來的陳柳居士,難能可貴,昨晚還從嘉義市趕來參加念佛會,並供養當地土產「貢棗」。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6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悟耀法師著作: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訂價二百元。悟耀法師人生解惑,訂價三百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