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雨後放晴,陽光顯得可愛而溫暖。人身需要陽光普照,但心靈需要佛光普照,尤其煩惱讓心靈顯得幽暗時,更需要佛光帶來光明與喜樂。且問世間那裡有佛?佛常在眾生的心中。

    網路上曾經有這麼一篇文章「那裡沒有佛?」:有位禪師在佛殿咳嗽,不小心將一口痰吐在佛的身上,糾察師責備怎麼可以將痰吐在佛的身上。禪師請糾察師告訴他,虛空中那裡沒有佛,我還要再吐痰。在當時,大家的解讀是禪師悟道了,他在開示,佛性遍滿虛空法界,處處都是。

    古代這樣的禪味,被認為是老修行的開悟;今日社會,同樣的故事,就是對佛的不恭敬,所謂佛遍滿虛空,乃強辯之詞,死不認錯,大概大多數人不會認為他是開悟者,而是蔑視佛教者。

    今天的社會那裡有佛?只有眾生的心中才會有佛,眾生的心中無佛,則遍虛空盡法界也見不到佛,虛空雖然廣闊,但未必容得下佛,眾生的心雖小,但心中真有佛,佛身即大到遍滿虛空界盡法界。

    丹霞禪師在一佛寺,因是寒冬,取佛像來燒,住持斥責他為何要燒掉佛像,丹霞禪師說,看看能不能燒出舍利子。住持再度斥責,佛像怎麼燒出舍利子。丹霞禪師說,那再拿更多來燒。這種棒喝,往往是為了激發對真理的了悟。但是在現代社會看來,舉止相當的離經叛道,大多數人可能把他當瘋子,而非開悟者。所以金剛經中,佛說:「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佛法非法,是為佛法。

    現代眾生如果按照古代禪師開悟的方法去做,恐怕無人能夠開悟,甚至可能發瘋。所以禪師開悟的思路可以參考,但是行徑卻不能刻板遵循,必須自己去另闢蹊徑,才能有所得。

    是故,引用講述佛法的故事,如果時空背景變化太大,生活情節距離現實太遠,我都會謹慎的篩選,免得度化不了眾生,反而被眾生譏諷佛法會把人給教得變愚笨,這樣就是自己的罪過。

    同樣的道理,現代父母如果向年輕的子女說四十年前的生活有多苦,吃沒得吃,住不像住,衣服破了又補,如同穿乞丐裝,沒有一個小孩聽得進去。何況要談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佛法,如果故事不能符合現代社會的邏輯,佛法又如何能說服現代大眾去相信。

    未來的社會,如果要讓佛法流傳世間,佛法的新解,顯然是一件極為必要且重要的工作,但佛法新解不是可以隨便依個人的觀點解讀,且不能離經叛道才行,換言之,只有圓融的智慧來解讀佛法,才有助於啟迪現代人對佛法生信起願,甚至力行,也才能真正做到續佛慧命,法輪常轉。

    天空如果每日放晴,眾生就不覺得太陽有多需要,若是連日的陰雨,乍見太陽,便覺特別可愛與溫暖。如同飽經疾病折磨的人,就很企盼擁有平安健康;佛法也一樣,眾生常在歷經挫折、病苦等煩惱的洗禮,才會想去體會佛法的殊勝。

    人生的過程,就如天氣,難免有陰天,也難免有寒流;因為陰天,寒流,強化了大家對太陽的需要;人生難免有煩惱,也難免有挫折,但有許多人也因而啟發了對佛法的信心,在精進修持後,實際感受到佛法的功德利益,這樣的道心就會更加堅定。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自己所關心的人事物,因而感覺就會變得敏銳,關心適當也是一種幸福;但如關心過度,就是一種負擔。修行上,就是常要拿捏這些適當的分寸,拿捏得好,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活智慧。學佛修行就是不斷在種種人生的百態中,吸取無窮的智慧,並用這樣的智慧去面對瞬息萬變的人生,如果應付不來,就形成所謂的痛苦煩惱;如果應付得來,就是所謂的幸福快樂。是故,幸福快樂、與財富、權力,不見得有絕對關係,若是能適度運用佛法的智慧去面對處理人生的問題,即使人生面對許多的挑戰,也會覺得精彩快樂而非痛苦煩惱。

    維摩詰經,天女問:何為法樂?維摩詰居士答:「樂常信佛,樂欲聽法、樂供養眾。樂離五欲。」我是比丘,這樣的快樂還是不足的,應該還要做到維摩詰居士所說:「樂觀五陰如怨賊,樂觀四大如毒蛇,樂觀內入如空聚,樂隨護道意,樂饒益眾生,樂敬養師。」同時更要做到「樂廣發菩提心,樂降伏眾魔,樂斷諸煩惱。」更大的快樂是幫助眾生開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離苦得樂。

昨晚王建雄居士來禮佛,送小蕃茄、皇帝豆供養。

感謝無名氏第238次郵政劃撥供養三寶。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6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悟耀法師著作: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訂價二百元。悟耀法師人生解惑,訂價三百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