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誦經都是修行的方法之一,念佛、誦經之後,若能做好功德迴向,可以利益更廣大眾生,所許願力,容易圓滿。是故,功德迴向的心量要放大,但卻不貪求。

 

    最近陳麗華居士、林于聖居士、陳麗枝居士、劉建廷居士來講堂恭誦地藏經,我都會請他們參考講堂的誦經儀軌及功德迴向要領,這樣更能落實誦經的功德利益。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第十大願就是普皆迴向,「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可見迴向是很重要,迴向做得好,可以利益自己所關心的親友,甚至更廣大的眾生。

 

我們在誦經時,會有法界眾生前來聽經聞法,所以誦經的態度要專一懇切,必須將佛經圓滿誦完,不可中斷去做其他雜事,以免失禮。誦經之後,更不忘功德迴向,這樣才能利益前來聽經聞法的法界眾生。功德迴向的妙用,代表佛法不只是求得自己的解脫,也希望幫助別人能夠解脫。而且迴向的心量放得越大,功德也就越大。但為求功德大,而隨便迴向祈求,那也是一種貪念,應該避免。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在念佛、誦經等共修之後,大概皆會按照下列次序來做功德迴向,並依照時事事件的發生,略做調整:

 

一願以此功德,迴向前世冤親債主,累世父母師長。

二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思,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三願以此功德,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

四願以此功德迴向上淨下心長老,法體康泰,廣度眾生。(在家居士時,皈依靈巖山寺上妙下蓮老和尚,在老和尚未圓寂時,則迴向給老和尚。)

五願以此功德,迴向中國大陸及台灣地區民眾,免受新病毒的威脅侵害。(在煞死流行期間,則免受煞死疾病之侵害。如台灣或世界其他地區有天災地變,也皆做迴向祈福,代表一種關心)

六願以此功德,迴向觀自在功德會全體會員(悟耀是創會理事長)、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全體蓮友等之眷屬、以及贊助護持虎尾安溪慧日講堂蓮友,業障消除,福慧增長,工作順利、生意興隆、學業進步,家庭和樂,身體平安健康。

七願以此功德,迴向(此項迴向是依實際舉辦的活動而發,如抄經比賽、朝山等活動。)

八個別迴向。即是個人的心事、煩惱等祈福。

 

悟耀為何要將冤親債主列為第一個迴向,乃深知業力因果的可怕,所以功德迴向冤親債主及累世父母師長,有助解除冤結,減輕果報。從慈悲三昧水懺,知道連高僧悟達國師都因十世的冤結而得人面瘡,幸遇迦諾迦尊者才得化解。

 

第二、三個迴向,是學習普賢菩薩行願品,將心量放大,以利益幽冥界及法

界一切眾生,讓他們同得利益,所謂一切供養,以法供養為最殊勝。

 

至於行願品中有代受眾生苦的發願,則暫不列入功德迴向,以免因修行的境

界不足,造成障礙。試想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苦都很難承受,還要發願代受別人的苦,豈非不自量力。所以必須修行到達某一個境界才考慮是否發代眾生苦的願,免得眾生沒有倒下去,自己先倒下去。

 

悟耀不論在家或出家主持共修,都會將恩師列入功德迴向,所謂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對師恩應該是一輩子感念,自然也希望恩師能法體康泰,度化更多的眾生。換言之,師父的法體應該為眾生而保重,而非只是為一己之私的健康長壽。

 

學佛修行是為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將功德迴向眾生,免受惡疾或天災地變人

禍之苦,是每一個佛教徒都應具有的慈悲心,以表關懷之意。至於護持講堂的信眾,是一種自然發心,更應該給予功德迴向,讓他們感受佛法的利益。

 

至於個別迴向,是基於每人遭遇的問題不同,所祈求願力也不同,由他們自行向佛菩薩發願祈求,感受一定更為深刻難忘,更有助於解脫人生的痛苦煩惱。

 

感謝無名氏第278 郵政劃撥供養三寶。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7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訂於國曆107127日(農曆1211日)星期六前往埔里台灣靈巖山寺朝山,上午七時,在虎尾鎮統領KTV停車場集合出發。歡迎報名參加,收費每人三百元(國小以下兩百元),作為早餐、保險、車資等費用。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農曆年最後一次讀經日,訂於國曆10721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星期四晚上七時三十分,恭讀地藏經,將心地做一次年終大掃除,若要參加,請事先報名,以便準備經書及桌椅。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