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物質繁華昌盛的時代,大家更應該懂得惜福,適當的生活享受,但不要過度的浪費。惜福是為了珍惜資源,懂得惜福,人生才能維持更長久的享福。

 

        五十年前的台灣社會,是物質極為缺乏的年代,大家所追求的目標就是滿足溫飽的最低需求,任何食物都覺得很好吃。等到經濟繁榮後,就開始有了浪費的現象,食衣住行的慾望難以滿足,不斷追求的結果,反而增加更多人生的煩惱。

 

    從歷史的發展,鑑往可知未來,如同佛法所說的因果循環。如果大家不惜福,在生活享受上不斷的消耗浪費,距離饑饉年代的來臨,又將為期不遠。人類經常從貧窮苦難,經過努力打拼,再度富有享受,又因富有而造成浪費,天災人禍也會跟隨而來,給人類帶來許多的苦難,這就是大自然的因果循環。

 

    參加佛寺過堂的居士大德一定知道,佛門用餐極其惜福,即使一粒飯,一葉青菜,都不能造成浪費。淨土宗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發現有人用餐完畢,碗裡仍有一粒飯,會當面斥責你有多大的福報,可以這樣的浪費。高僧的生活都是極其的儉樸,毛巾一定用到破爛不堪的程度才會更換,不像現代人因為物質的豐富,東西稍微沈舊或不滿意,就會隨手丟棄。

 

    近代高僧弘一法師,出家之後,過的也是刻苦耐勞的生活。他曾經在廈門南普陀寺佛教養正院開學日,以「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講話,提醒青年佛教徒應該惜福、習勞、持戒、自尊。弘一大師強調:末法時代,眾生福薄,若不愛惜,將薄福享盡,就要受莫大的痛苦。也就是古人所說:「樂極生悲」。

 

     弘一大師小時,家境還不錯,五歲就喪父,如果他拿一張白紙來亂塗畫,就會被母親責罵。因為父親以前就要求家人惜食惜衣,不是為了惜財,而是為了惜福。因為有這樣的家庭教育,弘一大師出家後,身體力行,保持儉樸的生活習慣,所以不論僧鞋、棉被、洋傘都珍惜著使用,有破就請人補一補,能用則用。此外,有人送他好的衣服或別的珍貴之物,他都大半送給人家,弘一大師謙虛的說,因為他福薄,好的東西沒有膽量受用。又如吃東西,只是生病時才吃一些好的,除此之外,從不敢隨便亂買好的來吃。弘一法師說,一個人即使有十分的福氣,只應享受二、三分。

 

    我的儉樸生活,當然不敢與印光大師、弘一大師比美,但是我在日常使用的物質,都會盡量的珍惜,非不得已,不隨便丟棄物品。因為比起小時的生活,我所享有的物質生活,已經相當的知足。以佛法的因果來說,懂得惜福的人,即使未來同樣碰上饑荒的年代,也會比人少受一些災難。以現世來說,懂得惜福的人,才能擁有更長久的享福。

 

    週休二日,給在職場工作的人多了休息的機會,但同樣也減少了儲蓄的能力,因為大家忙於在週休二日滿足美食、旅遊的需求,難免增加許多花錢的機會,自然無法儲蓄。但人生無常,如果沒有儲蓄,又如何能應付多變的生活。例如現代社會常見的交通意外、病苦等,隨時都可能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如果完全沒有儲蓄,生活又如何能高枕無憂?

 

曾經看過一則新聞,英國泰晤士報專訪塔塔集團董事長拉丹塔塔,談到印度的首富穆克什.安巴尼一家五口,居住在孟買一棟廿七層的大樓,豪奢程度令人咋舌。只有五口之家,僱用的服務人員多達六百人,樓頂上可以停放三架直昇機,有二層的空中花園、游泳池、電影院等。

 

    印度是一個貧富落差很大的國家,所以穆克什一家五口的豪奢生活,在一般貧窮的百姓看來,簡直是一種罪過。試想,穆克什一家五人的花費,可以幫助多少在苦難中掙扎的窮人,如果穆克什具有佛法八正道的「正見」,同時也有「正思惟」,知道富有乃是來自多生累劫的行善修福所得來的果報,一定會在生活享受之外,多做一些公益慈善事業,否則在下一次的輪迴路上,可能讓自己淪落到落魄不堪的程度。

 

富有而好善,常受人家的祝福;富有而慳吝,難免常受暗地的詛咒,難怪藥師經說富有而慳吝,未來將墮入地獄。

 

人生無常,懂得惜福,如同買保險,讓自己的人生福報,獲得更大的保障。

 

昨晚雲萱基金會執行長王招萍轉送林內鄉張瑞娥居士供養自種的荔枝。

上午莊興業居士來禮佛。

上午吳安治居士來電說,有南部親友來訪,不克來講堂禮佛。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7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痞客邦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部落格、釋悟耀臉書每天同步發表一篇有關佛法文章,部落格先有兩三年,再設臉書,在臉書之前的文章,就要進入痞客邦閱讀,累積已發表三千篇以上,約三百多萬字。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