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每天都會提供昔日發表文章的回顧,由於寫了多年的臉書,所以每天都有好幾篇可以回顧,通常我都只會選擇一篇。最近兩天我都選擇前往台北龍山寺參拜觀世音菩薩的回顧,包括10371日及106629日,主要是今年的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又快要到了,何況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與智慧,的確影響了我的一生。如果沒有台北龍山寺觀世音菩薩示現神通,引導我學佛修行,並且苦心教誨,我想今生大概沒有機會成為清淨比丘。

 

    我與台北龍山寺觀世音菩薩有深厚的因緣,必須從民國六十八年考進中國時報,在採訪組服務說起。

 

    由於中國時報在萬華的大理街,距離龍山寺很近,走路不到十分鐘就可以到達,因而為了給多病的母親祈福,每個月農曆初一、十五我都會到龍山寺禮拜觀世音菩薩。結婚之後,分期付款買了房子,於是我突然起了一個念頭,覺得每個月只禮拜一次觀世音菩薩,實在太少,乾脆在客廳供奉觀世音菩薩,每天早晚都可禮拜,隨時可以為母親的健康祈福。於是向龍山寺觀世音菩薩擲筊請示,獲得允准。於是就近到附近的佛具店挑選觀音像,千挑萬選,我看上了一尊觀世音菩薩,後來才了解,原來我所供奉的是持經觀音,難怪觀世音菩薩後來度我修行時,會取名為虎尾安溪慧日講堂,並強調必須冠上虎尾安溪四字,才能和台北的慧日講堂有所區別。取名為講堂,希望我能深入經藏,弘法利生,轉正法輪。回想起來,因緣實在微妙。所以後來講堂落成,向雲林縣政府登記為合法的佛寺,我仍然以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提出申請,不敢擅自增減一個字。

 

    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會在台北家中客廳供奉觀世音菩薩,大概很少有人會這樣禮敬觀世音菩薩。民國七十四年母親過世,為了陪伴照顧父親,向報社請調回雲林縣擔任記者,並歷經嘉義縣市、彰化縣特派員。民國八十七年,在中國時報中部編輯部擔任雲嘉召集人時,觀世音菩薩可能覺得時機成熟,示現神通度我夫妻一同修行,在精進用功的前三年中,諸佛菩薩幾乎天天利用早晚課,教導我們修行,並嚴厲督促,尤其要求我比行福居士嚴格,經常被責備到哭,又不敢放聲的哭。諸佛菩薩常藉行福居士的禪定,給我開示修行的方法,如吃素可以增進對佛經的領悟;閱讀佛經,盡量閱讀原典;甚至連吃水果的學問,都耐心教導。是故,我的出家可說水到渠成,沒有任何的障礙,也不是為了逃避人生。這些修行的因緣,我將他一一記錄下來,出版了「佛入我家」、「如是我聞」兩本書,如鴻雁在雪泥中留下的腳印,隨時可以回味並惕勵自己。

 

    我想,今生沒有台北龍山寺觀世音菩薩的示現教誨,在我選擇人生的角色中,可能不會考慮到比丘。我可能和眾生一樣,在滾滾紅塵中忙碌不停,甚至可能隨著年紀的老大,而害怕人生無常。

 

一座佛寺可以正常維持運轉,必須靠很多居士大德的同心協力護持,出家之後,雖然法緣沒有特別興盛,但護持講堂的貴人,總是會適時的出現。所以住持所創建的講堂十年來,悟耀雖然很少外出廣結善緣,但仍能維持法輪常轉,必須感謝居士大德的護持。

 

    人生乃是緣起法,緣起則聚,緣滅則散,其實都是正常的現象。我是個比丘,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是我的本份,自己也從中得到快樂。人生不管處於何時何地,只要多存善念,廣結善緣,生活就能獲得平安喜樂。

 

每年台北之行,陪同的大概是吳安治居士、姜永芳居士、林永順居士,在台北會合的則是劉武雄居士、李事權、許佳芬夫婦,今年不知誰能陪同我上台北,人生的因緣不停的變動,相信沒有一個人可以打包票,一切只能隨順因緣。就像我與觀世音菩薩的深厚因緣,也是自自然然發展的結果,不是用求就可以求得到。人生無處不是因緣法,聚散無人能作主,只有一切隨緣,才能自在歡喜。

附記:今天的天氣不穩定,早晨即見白雲,早課後下雨,白天有時下雨,有時出太陽,有時白雲飄飄,有時烏雲如水墨。此時下午四點,東方又出現雷聲,可能雨水又要落下。這種天氣苦了正在晒花生的農民,也苦了必須外出的勞工。

 

※ 今晚八時念佛會,歡迎參加。

※ 上午徐美娥居士來禮佛,送蔬菜供養。

悟耀弘法講座訂於國曆七月十五日(星期日)上午九時三十分到十二時,在國立虎尾高中圖書館演講廳舉行,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開始受理報名登記,以利準備作業。講堂電話(056333622電子信箱:uxhfmj@yahoo.com.tw也可在臉書直接留言。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7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