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燈會已經開始,經常在臉書看到有人PO上各縣市燈會的精彩狀況,悟耀照樣沒有參訪的意念。從別人幸福的臉上,同享了他們歡喜的光彩。和尚不出門,照樣欣賞了各地的燈會鏡頭,就是一種淡泊的知足,誰叫和尚的名字就是寂靜。

 

    前年台灣燈會在雲林縣舉辦,燈會區就設在虎尾,距離講堂只有二公里多,但悟耀仍然從大家所PO的精彩照片來欣賞雲林燈會,從未到過燈會現場,但燈會的歡樂氣氛,悟耀照樣可以感受得到,從寂靜中獲得自在。

 

    剛出家時,俗家小孩邀約一同去阿里山賞櫻花,我說不宜,免得被人說是假出家。當時可以看得出小孩很難過,但是悟耀必須自我節制。事實上,社會對出家人言行的要求相當的嚴格,只是沒有說出來而已。身為比丘,必須學會寂靜自處,雖然耐得住寂靜的人,不一定代表修行好;但耐不住寂靜的人,說他修行會好,大概也不會有人相信。身為比丘,必須學會啜飲寂寞的汁液,但內心卻無孤單的感覺。

 

    在現代社會,大師或菩薩都是一種尊稱,不代表有特別的含意。例如年紀較大的蓮友,我也常稱呼他們為老菩薩。像我這種修行淺薄的人,有人也常會叫我大師,可是我聽到大師,不是高興而是慚愧,我更沒有資格學印光大師做一個「常慚愧僧」,一個人常慚愧自己不如人,這需要多大的修養。

 

在俗家時,因為學會算紫微斗數,也常為人指點迷津,所以有些人老早開始叫我大師,可是我真的不習慣這個稱呼,總覺得多少帶有一些戲謔或討好的成份。現在成為和尚,叫我大師的機會更多。其實,以個人的觀點,隨便稱呼一個人為大師,並無法表達其內心的尊敬,最多只是流於世俗的客氣而已。

 

    同樣的道理,現代「高僧」和「名僧」應該是有分別的,高僧未必能出名,而名僧未必代表有修行的成就。但在網路時代,大家還是習慣崇拜名僧,親近名僧,或聽名僧講經說法,但高僧如果未出名,即使講經說法,也未必有人聽。所以現在的群眾似乎連依止學習的法師都不知如何去尋找,有的甚至只知道四處奔波捧場名僧的演講會或法會,若是如此,可以肯定,即使學佛多年,也難獲得學佛修行的功德利益。

 

一個充滿淺碟文化的社會,大家都從表象去崇拜所謂大師,而不是從內心的修為,去尋找值得尊敬的修行人學習,以致大師這個稱呼,在網路時代幾乎成為廉價品。所以常見少數可以擁有頻道講經說法的人,不是一副儼然高僧的模樣,就是講經說法時,神采飛揚,洋洋自得,其實有修為的法師應該不是這樣,莊嚴而不失呆板,活潑而不失輕佻。

 

    身為比丘,是不能害怕寂寞,人在獨處時,智慧更能像一泓清水般流露。佛遺教經開示:「是故比丘!當持淨戒,勿令毀缺。若人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住處。」可見嚴守淨戒的重要。

 

    佛遺教經還開示:「汝等比丘!欲求寂靜無為安樂,當離憒鬧,獨處閒居。靜處之人,帝釋諸天所共敬重,是故當捨己眾他眾,空閒獨處,思滅苦本。若樂眾者,則受眾惱。」

 

    人在寂靜中,智慧才會更清明。是故,和尚!你的名字是寂靜。寂靜中自有智慧,寂靜中自有輕安自在。

  

今天照片為檔案照片。

昨晚劉聖珍居士、黃莉婷居士母女來禮佛,供養三寶。

上午吳安治居士來禮佛。

上午三菱電梯張盛舜先生來保養電梯。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8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

講堂電話:05-6333622

電子信箱:uxhfmj@yahoo.com.tw

講堂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104-8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