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順逆吉凶,禍福苦樂,表面看起來似乎很複雜,但實際可能很簡單,因為人的心念常決定一切,學佛修行的決定亦然,心念常決定行動力。

 

    華嚴經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平日觀察人,悟耀常從心念去看,而非從他的表面言行,如此一個人的真心或假意,無不纖毫畢露。

 

    如果有人告訴你種種學佛修行的好處,問你要不要來學佛,即使只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卻可能產生許多個心念。包括直接的婉拒,或是找個理由,說等小孩結婚再講、退休了再考慮;也有人懷疑學佛真有那麼大的好處嗎?學佛要不要吃素?學佛難道不會失去人生的情趣。也有極少數的人,當機立斷,決定試試看。所以心念常會決定一個人的行動力,而面對複雜的人生,是否隨時可以撥亂反正,一個人的行動力特別重要。是故,只說不做,皆非佛法的真正智慧,只能說是世智辯聰而已。

 

環顧今日眾生,玩樂之心日益強盛,承受痛苦煩惱日益薄弱,正如佛遺教經的開示:「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執蜜器,動轉輕躁,但觀於蜜,不見深阬。譬如狂象無鉤,猿猴得樹,騰躍踔躑,難可禁制。當急挫之,無令放逸。縱此心者,喪人善事;制之一處,無事不辦。」殊不知,歡樂的背後,跟隨而來的常是痛苦煩惱。

 

是故,一個人不管是學佛修行,或打拼事業等,心念很重要,有好的心念,且有堅定的心念,可以說已經成功了一半。打拼人生事業的成就容易看見,心念決定比較容易;學佛修行的功德利益不容易看得出來,難免多所懷疑。人有五蓋,貪瞋癡慢疑,疑蓋常會遮住一個人的心智,擾亂心念做正確的決定,因而人生產生四個顛倒,包括身不淨,計為淨;受是苦,計為樂;心無常,計為常;法無我,計為我。

 

由於這個社會充滿假象,所以不管是政治人物、宗教人物、演藝人員或名嘴,都不能從其外表的行為、語言來做價值判斷,而是從他的心念來觀察,這樣就不會受到欺騙或迷惑。

 

正如達摩大師血脈論所開示:「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無有是處。」學佛修行離開不了心,對佛法慧解心行,才不致迷路,才不致受到蠱惑。

 

    學佛修行,八萬四千法門,只要正念,都能各有成就。然而,也有人因而藉此合理化自己的修行,掩飾內心的貪瞋癡。是故省庵大師開示,學佛修行應廣發菩提心,而發菩提心必須把握「八相」原則,也就是邪、正、真、偽、大、小、偏、圓。省庵大師開示:「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務或求利養,或好名聞,或貪現世欲樂或望未來果報。如是發心,名之為邪;心有正念,念念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所以發願要正、要真、要大、要圓,同時去邪、去偽、去小、去偏。

 

    學佛修行但求發心,而且心行合一,不是說一套,做又是一套。達摩祖師開示:「心心心,難可尋,寬時遍法界,窄時不容針。」楞嚴經開示:「十方如來,同一道心,出離生死,皆以直心。是故直心就是道場。」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心如不清淨,菩提難覓。

   

    悟耀常強調,在人生的旅程中,每個人都要嚐試去找出自己人生的貴人,不論是貧富貴賤,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貴人。知道誰是我的人生貴人,猶如人有病看醫生之前,先了解誰才是真正的明醫。平日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就不用擔心遇到庸醫,貽誤性命。同樣的道理,學佛修行找錯了邪師,後果更加可怕。

 

    由修行進入享樂、安逸的生活容易;由享樂、安逸的生活進入修行難。人的心,如縱躍的猿猴,也如狂奔的大象,這樣是很危險的,然而,享樂當前,有多少人會去思考注意安全的問題。

 

    學佛修行特別強調戒律,以戒律來制五根,使心不放逸,不致沈溺在五欲中。佛遺教經開示:「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若縱五根,非唯五欲將無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惡馬,不以轡制,當牽人墜於阬埳。如被劫賊,苦止一世;五根賊禍,殃及累世,為害甚重,不可不慎。」所以戒律不是束縛一個人的生活自由,而是讓一個人的生活安樂,獲得更大更好的保障。

 

今日照片為檔案照片。   

上午吳安治居士來禮佛。

下午大埤鄉長林森寶之子,目前在警界服務的林于聖來講堂禮佛,恭誦地藏經一部,並供養水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8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

講堂電話:05-6333622

電子信箱:uxhfmj@yahoo.com.tw

講堂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104-8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