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神轎經過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大門



負責神轎的頭家與行福居士打招呼,仍稱她為王記者。


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神轎路經講堂。



土庫順天宮天上聖母從講堂旁的小路經過。


虎尾德興宮池府千歲神轎從講堂旁小路經過。


安溪里中軍班


遶境隊伍之一



遶境隊伍從講堂旁小路經過


遶境隊伍從安溪里大樟樹的南營經過


遶境隊伍從外環道的文科路經過



 


    今天是安溪里一年一度迎請北港媽祖前來遶境的日子,雖然照樣鑼鼓喧天,鞭炮煙火響聲此起彼落,但是迎媽祖的心情與二十年前的熱烈,已經大有不同,請客的陋習,也快要絕跡。所不同的是多了一些童年的回憶,回憶讓人感覺甜美。


    小時候最盼望的是迎北港媽祖的日子,因為大拜拜這一天,有豐盛的食物,有一大堆外來的攤販,也有演戲酬神。記得小時候看到迎媽祖的熱烈情景,我的童心居然希望像媽祖一樣受到萬人崇拜,而非人間的榮華富貴,如今我已出家,如果好好的修行,也許成就甚至可以超越媽祖。以佛教來說,媽祖的成就只是在忉利天的天神,而佛教的修行,要當天神容易,依地藏經說,多禮敬地藏菩薩的功德,即能經常往返生於三十三天,也就是忉利天。而學佛修行甚至可以成就菩薩道,往生西方淨土。而媽祖身旁有兩位護法千里眼、順風耳將軍,與觀世音菩薩的觀世音相應,所以民間盛傳媽祖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而觀世音菩薩是我最為尊敬的一位菩薩,我的學佛修行,甚至出家,都是觀世音菩薩給我慈悲的引導。


    回憶並非全然是甜美的,我就讀初三以後,母親每年的秋冬必然生病,直到春天來了,才會慢慢的好起來。有一年,迎北港媽祖遶境,遶境隊伍從家門前經過,我看到母親抱著有病的身體,跪在地上迎接媽祖的情景,讓我深深的感動,因為兩個小孩都在讀書中,她祈求媽祖保佑她有健康的身體可以照顧小孩。


    民國七十四年,本來在中國時報採訪組的我,因母親過世,為陪伴父親,請調回來雲林縣擔任記者,由於沒有適當的路線安排,又急於回家鄉,只好委屈接受採訪當時鳥不生蛋的北港沿海五鄉鎮,當時我的職等是五職等,而雲林縣特派員只有四職等,但只要可以照顧父親,我甘願接受。因而有機會與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結下深厚的因緣,第二年,我擲筊當選安溪里迎媽祖的爐主。四年後,奉調採訪雲林縣府會新聞,又四年後奉調嘉義縣市特派員。在北港期間,最遺憾的一件事是大甲鎮瀾宮中斷了百年以上的北港朝天宮進香活動,改到新港奉天宮遶境。


    二十年前,迎請北港媽祖來遶境的日子,家家戶戶都會請客,像在過年一樣,親友都會回來。後來因台灣的經濟改善,平日吃魚口肉不稀奇,大家對吃拜拜的習俗不再感興趣,以目前來說,很少看到有人在外燴,因為花錢辦桌,還要拜託人家來吃,實在很累。如果今年自己不去給人請客,明年親朋也不會來,於是慢慢有人取消拜拜請客的習慣。但也因沒有請客,加上演戲等沒人看,所以大拜拜這一天,親朋走動的也比較少,所以氣氛一年比一年冷,好像迎媽祖活動,有些流於形式。這是時空環境的轉變,民俗活動也跟著修正,修正也是件好事。


    以前未出家,有時晚上會到臨時搭建的媽祖壇去拜媽祖,看熱鬧,或看人擲筊下一任的爐主及頭家,出了家之後,一切行動都比較不方便,有些場合也不適合參加。至於每年為了迎媽祖而收丁錢,我都必須特別交代,丁錢照繳,但不要幫忙擲筊爐主及頭家,所以未來大概不會再有機會成為爐主或頭家。但媽祖的慈悲精神,仍長留在我的心中。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合法登記的佛寺,但講堂只靠蓮友自由的捐獻護持,沒有做法會、經懺等固定的收入,請大家發心護持,金額多寡皆可。同時講堂開始受理蛇年光明燈,每盞五百元,如果一次繳交一萬元,則點一生光明燈。歡迎點光明燈,如同贊助講堂,讓法輪常轉。贊助講堂及點光明燈,請郵政劃撥22690234帳號,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此外,前年阿彌陀佛佛誕時出版的「悟耀法師人生解惑」還有存書,每本定價三百元,彩色印刷,賣書的書款全歸講堂,歡迎贊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