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善好施的人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具有慈悲心。
講堂上空的雲彩
講堂上空的雲彩之一
早晨的天空
早晨的天空之一
早晨的天空之二
天空中的雲彩
天空中的雲彩之一
黃昏的天空
黃昏的天空之一,也因而帶來一場驟雨。
世間得到快樂的方式有很多種,行善佈施,又不盼望任何的回報,是最為純正的快樂,精神最為可貴。繼台東的陳樹菊以賣菜行善,受到時代雜誌的報導之後,現在台中又出現了一個大善人的小人物,他就是剛剛榮登富比士亞洲四十八位行善英雄榜的趙文正,他只是一個資源回收工人,但卅年來,行善所花的錢,多達四百萬元以上,並認養家扶中心十多位兒童,台中市長胡志強稱讚他是「行善小人物,慈善大巨人」,以佛教的觀點來說,所謂佈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也就是一個人能夠做到無相佈施,最為可貴。
台灣列名英雄榜的還有長榮集團的張榮發先生、王品公司的戴勝益先生,台南市的企業家許文龍先生。富人行善容易,但有錢人不一定肯行善,所以有錢人肯行善,仍然值得讚嘆,而且有錢人可以做更多更大的善事。趙文正行善佈施累積四百多萬元以上,他所以比富有的張榮發、戴勝益、許文龍更受讚嘆,最主要是他沒有財富,只是靠著省吃儉用來行善,幫助的人,未必比富豪多,但是精神上則超越富豪。但我認為富豪肯行善,也很值得肯定。
藥師經中指出,一個人富有而慳吝,未來必入地獄。所以有錢吝嗇並非好事,但奇怪的是許多富豪常有吝嗇的習慣,即使要做善事,也要從節稅中來沽名釣譽。所以行善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是有心人的專利。當然行善佈施有不同的方式,不是只有捐錢才叫做佈施。以佛法來說,佈施有三種,第一種是財施,第二種是法施、第三種是無畏施。也就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只要是發心幫助人,都是一種行善佈施。例如老師為貧苦的學生補習,不收任何的費用;法師以弘法來利生,讓眾生懂得佛法,善於自處,知足常樂,遠離煩惱,也是一種佈施;所謂無畏施,我們以現代社會的觀點來看,幫忙一個人,讓他對黑夜不用害怕,對前程充滿信心,就是一種無畏施,好比面對病魔時,有樂觀的精神,和害怕恐懼,會產生不一樣的力量。
佈施最為可貴的是無相佈施,也就是為自己的快樂而佈施,而不是為了求取世俗的名利而佈施。所以真正的佈施,必須做到三輪體空的精神,也就是在佈施時沒有佈施的我,如此可以不著相;沒有受施的人,如此可以不起慢心;沒有佈施的物,如此可以戒掉貪惜之心,也就是施者、受施者、施物,一切都不著相。所以佈施時能體會三輪體空的精神,最為快樂,沒有任何的雜染。
古人對行善也有陰德與陽德的說法,陰德是為善不欲人知,陽德是希望做善事,能讓很多人知道,博取讚嘆之外,甚至有利自己經營的事業。精神上的可貴雖然有些不同,但只要肯做善事,都是值得讚嘆。所以有一句話說,施比受更有福,實在是至理名言。
※ 「悟耀法師人生解惑」已出版,內容與照片是部落格的精華文章,全本彩色印刷,近三百頁,訂價三百元,質量並重,歡迎訂購,團體另有優待,請郵政劃撥22690234帳號,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