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念佛會,修行如彈琴,琴弦不能拉得太緊,也不能拉得太鬆,鬆緊適度,才能演奏出和諧悅耳的樂聲。是故,修行過於急躁,或輕慢,都不可能發揮調節身心的功能。

 

今晚參加念佛的蓮友有來自台中梧棲區的陳麗美居士、彰化的張敦智居士、嘉義市的陳阿柳居士、陳麗鳳居士、斗六市的林泰利居士、觀自在功德會理事長李瑪莉居士、常務理事吳安治居士、理事林義傑居士、監事林士珍居士、總幹事王招萍居士、李仁煌居士、王建雄居士、姜永芳居士、丁萬復居士、劉林玉草居士、李林玉燕居士等蓮友。

 

    上午有位女眾從台北打電話來尋問,說她夫家在褒忠,星期二是其亡夫百日,講堂是否有在為人做百日?我說,講堂以弘揚佛法為主,不以趕經懺為主,人往生之後,必須在七七四十九天內為亡者做功德,四十九天之後,閻羅法王即根據此人一生的罪福,判處六道輪迴。妳能在四十九天中,為往生的先生誦經,已很不錯。所以即使做百日,也可以由親人在一起誦經功德迴向,這種血親關係的功德,也很殊勝。

 

    以佛法的觀點,不論是為生者祈福或為亡者超荐,都是以親人能好好修行為最殊勝。但要修行並不容易,所以修行也要講究緣份。緣份成熟,對修行的感覺,才能如魚得水,否則就會感到是一種沈悶的負擔。

  

    雜阿含經中有這麼一段故事。佛住王舍城時,以他心通,知道在耆闍崛山修行的尊者二十億耳產生一個念頭,他想,像我這麼精進用功,還是無法有所成就,反正我家中富有,不如回歸五欲生活,只要多做佈施,廣種福田就好。於是佛請人去找來二十億耳,問他是否有回歸五欲的念頭,二十億耳的心事被佛知道,感到很驚訝,因而坦白承認。

 

佛告二十億耳:「汝在俗時,善彈琴不?」二十億耳答是。佛再問他:「汝彈琴時,若急其絃,得作微妙和雅音不?」二十億耳答說不能。佛繼續問他:「若緩其絃,寧發微妙和雅音不?」二十億耳又答不能。佛接著問他:「云何善調琴絃,不緩不急,然後發妙和雅音不?」二十億耳答說可以。

 

   佛因而正告二十億耳:「精進太急,增其掉悔;精進太緩,令人懈怠。是故汝當平等修習攝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時二十億耳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時,尊者二十億耳,常念世尊說彈琴譬,獨靜禪思,如上所說,乃至漏盡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人生處世如調琴弦,不可太鬆也不可太緊,要能恰到好處,凡事應該積極,但不可以太衝動。人生也不能太消極懈怠,這樣不管在社群或家庭中,都不會受到歡迎,甚至受到厭惡離棄。

 

    依照悟耀帶領念佛共修二十一年的經驗,學佛修行,容易懈怠的人,業障不容易消除,等於水沒有煮沸,就將瓦斯關掉,所以無法改善命運;也有特別精進用功的人,稍微改善命運,容易自滿我慢,反而生出懈怠心理。所以我看到蓮友不能好好用功,設法改善命運,常會感到難過;但若有人特別的精進用功,又很擔心他何時又會退轉,甚至不樂見對方放棄了佛法的修持。

 

    學佛修行懂得精進用功固然好,但作為短期自我勉勵期許則可,長期逼迫自己用功,最後必然感到學佛壓力太大,反而會產生放棄學佛的念頭。

 

    悟耀知道眾生心,可惜沒有佛的神通力及德行,只能盡自己的能力宣揚佛法,眾生若要從佛法中獲得功德利益,還是要依靠自己去力行實踐,而且學佛修行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必須保持不鬆不緊的態度,才能長久堅持下去。

 

攝影:姜永芳居士、王招萍居士。

下午林士仁居士送番石榴供養。

今晚念佛會,丁萬復居士送香蕉供養。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繼續受理108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合法登記的佛寺,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

講堂電話:05-6333622

電子信箱:uxhfmj@yahoo.com.tw

講堂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104-8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