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觀世音菩薩的法相顯得更慈悲。


早晨講堂上空的雲彩


夕陽



夕陽之一


黃昏的天空


    下午二點多,隔壁興中里的帥天宮傳來鑼鼓喧天,鞭炮震耳,好像是朴子配天宮的媽祖前來遶境,像這樣的遶境活動,今年不知已經是第幾回了,台灣社會似乎另成一種文化,那就是媽祖遶境文化。媽祖遶境文化,似乎受大甲媽祖到新港奉天宮遶境的影響,於是許多媽祖廟為了廣為宣傳,紛紛舉行遶境活動,好像大家正在從事一場輸人不輸陣的競技活動。台灣宗教信仰的發展,我們都應予以尊重,但是在熱鬧之外,大家必須冷靜思考的課題是,什麼樣的宗教修持,才能符合人心的需要,同時對改善社會風氣有所助益。


    台灣的宗教信仰相當的奇妙,表面上,大家重視宗教信仰比往昔更勝,慶祝活動也一場比一場來得盛大,但是真正有正知正見信仰的人,似乎不多,一個宗教信仰如此鼎盛的社會,人心道德的墮落也是空前,可見宗教對人心的影響還是很有限,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宣稱有宗教信仰的民眾,根本不知是信仰的真諦,所以拜拜時,什麼錢都可以花,但是生活上的缺點,似乎仍然我行我素,缺乏自我反省檢討的空間。換言之,台灣的宗教信仰流於浮面的趕熱鬧為多,真正透過宗教能檢視反省自己的行為則少。許多宗教信仰甚至是為了滿足自己貪瞋癡的需求,而缺乏一種以戒定慧來息滅貪瞋癡的理念。


    一個人用什麼態度來接受宗教信仰,未來將決定其身心是否能實際獲得助益。例如有人為了買樂透而去求神拜佛,他就會用是否靈感做為價值判斷,這樣的宗教信仰絕對不可靠,隨時可能因為沒有發財而背離了他的信仰。同樣的有人因為病苦而信仰宗教,但卻不知病苦是來自於業力,所以必須透過修行來消除業障,增長福慧,不是只有一廂情願的祈求諸佛菩薩的保佑而已,像這樣的信仰是不可能堅定,最後可能因為怪罪佛菩薩不靈感而背棄了自己的信仰。宗教信仰的出發點不清淨,最後可能受到附佛外道的吸引,誤入歧途而不自知。


    所以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必須接受三皈五戒,力行八正道才行。佛教徒不是不能求財,藥師經就有「求富饒得富饒」的說法,重要的是求取正命之財,而非投機的邪命之財。佛教徒同樣可以追求快樂的享受,但必須是沒有負面影響的快樂,而非淫逸耽酒等娛樂。所以一個喜歡追逐熱鬧的人,是不可能消除煩惱,反而更增許多的煩惱,如飲酒、美食等似是在享樂,但可能影響健康,如此短暫的享樂,卻可能帶來更長久的病苦。


    從宗教修持的角度來看,追逐熱鬧是不可能獲得覺悟,只有長時在寂靜自處中,才能啟發自己的悟性。就像一桶泥水,經常去攪動它,是不可能澄清,只有讓泥水靜止下來,才能獲得清水。正所謂「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


    天女問維摩詰居士何為法樂?曰:「樂常信佛,樂欲聽法,樂供養眾,樂離五欲。」


    學佛修行的人應該樂觀五陰如怨賊,才能去除無明煩惱。華嚴經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証得。」人生如幻,眾生妄想執著,執幻為真,以致煩惱無窮。所以一個修行人必須學會寂靜自處,才有能力思滅苦本,一意追求熱鬧,最後只是徒增煩惱而已。


※上午「觀自在」主編 紀錦義 居士來訪,我向他提起,觀自在第卅九期應該在 十二月一日 出刊,而講堂在 十二月十一日 慶祝阿彌陀佛佛誕,舉行皈依法會、部落格新書「悟耀法師人生解惑」出版、及「空中的雲」攝影展覽,算是年度重要活動,所以打算延期到 十二月十一日 之後再出刊, 紀 老師也同意我這樣的看法, 紀 老師並表示未來有機會可以研究將觀自在刊物以書本的方式出刊,容易保管又有份量的感覺。不過,這涉及供稿、經費等問題,因而一時不急於做決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