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的景色


雨後的觀世音菩薩



沾著雨滴的蝴蝶蘭


今天是農曆四月十五日,蓮友鮮花供佛。


黃昏的景象


黃昏的景象之一


黃昏



黃昏之一


黃昏之二


黃昏之三


黃昏之四
   


    今天是下雨天,沒有下雨時的天空,也呈現陰霾。未料黃昏時刻,做完晚課,西方的天空居然露出雲彩及夕陽,那種精彩一瞥的美感,反而比平日更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見人生如天氣,只要肯耐心的等待,總會等到雨過天青的美好時刻。


    明天是農曆四月十六日,每個月的十六日是講堂的讀經日,明天晚上八時所要恭讀的佛經,我選擇「維摩詰經」,此經分成上中下三卷十四品,因為時間有限,我選擇恭讀卷下的「香積佛品第十」及「菩薩行品」,讓大家了解在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之外,還有一個眾香國的國土,那裡的香積飯不同於人間飯食的美味,更有助道的功能,今天佛教界對在廚房煮食,名為香積,顯然就是想效法做出眾香國的香積飯,讓大家都能發心學佛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圓滿功德香。


    維摩詰經大概有三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是維摩詰居士示疾,佛陀派各大菩薩、阿羅漢等修行不錯的弟子代表他去探病,但弟子紛紛推辭,同時各自說出推辭的道理。第二個重點是文殊師利菩薩最後代表佛陀去探維摩詰居士的病,二人互相對話,有不少智慧的法語,也很精彩。但如果不夠清淨,讀來會覺得比較深奧難懂。第三個重點,就是維摩詰居士藉著神通示現,到另一個眾香國取香積飯,準備招待前來探病的佛陀弟子,而演繹娑婆世界眾生,與香積國大菩薩的不同,但娑婆世界雖然不是很理想的淨土,但卻也有特別的修行方式,是其他佛國淨土所無。第十品和十一品雖然分成兩品,實際是前後連貫,此品有佛的神通示現,所以讀起來像在讀一則精彩絕倫的神話故事,但又充滿教育的意義,包括娑婆世界的十事善法為諸餘淨土所無。


    文殊菩薩等一大群有學無學來探病,日時已至,舍利弗產生一個心念,今天大家有些什麼可吃?維摩詰居士有大神通,立即知道,稍微揶揄了舍利弗:難道你們來這裡是為了吃?若想吃飯,請稍等,這一餐讓你們吃一點你們所沒有吃過。


    於是維摩詰居士以神通變現眾香國國土,有佛名號香積,其國香氣,最為第一。剛好眾香國在用餐,香氣撲鼻,十方世界都可聞到。看到這個情景,維摩居士存心考考大家,誰能上去向香積佛分點飯吃,但大家都默然。於是維摩詰居士化成一位法相莊嚴的菩薩,請祂到香積國拿點飯來招待大家。香積如來以眾香缽,盛滿香飯,給化菩薩。沒想到眾香國的一大群菩薩很好奇,居然要跟著化菩薩到娑婆世界看看怎麼回事,同時也供養釋迦牟尼佛。


    化菩薩拿來了飯,維摩詰居士請大家享用,有人覺得飯這麼少,怎麼夠吃?維摩詰居士所化現的菩薩告訴大家:「勿以聲聞小德小智,稱量如來無量福慧,四海有竭,此飯無盡。使一切人食,摶若須彌,乃至一劫,猶不能盡。所以者何?無盡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功德具足者,所食之餘,終不可盡。」大家一聽,就不客氣吃起來,不但飯香,連吃了後,身體的毛孔都會散發出一種妙香。


   飯也吃過了,維摩詰居士請吃這頓飯的用意也來了,他問眾香國來的菩薩,香積如來,以何說法?眾香國的菩薩說:「我土如來無文字說,但以眾香令諸天人得入律行。菩薩各各坐香樹下,聞斯妙香,即獲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薩所有功德皆悉具足。」眾香國的菩薩也很好奇,問娑婆世界的世尊釋迦牟尼佛,以何說法?維摩居士強調此世界的眾生剛強難化,故佛為說剛強之語以調伏之。言是地獄,是畜生,是餓鬼,是諸難處,是愚人生處。是身邪行,是身邪行報;是口邪行,是口邪行報;是意邪行,是意邪行報。包括殺生等種種因果報應。


    為什麼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要說做惡有惡報的法則,維摩詰居士說:「以難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種法,制御其心,乃可調伏。譬如象馬暴戾不調,加諸楚毒,乃至徹骨,然後調伏;如是剛強難化眾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維摩詰居士強調,娑婆世界眾生雖然剛強難化,但有十事善法,是諸餘淨土所無。何等為十?以布施攝貧窮,以淨戒攝毀禁,以忍辱攝瞋恚,以精進攝懈怠,以禪定攝亂意,以智慧攝愚痴,說除難法度八難者,以大乘法度樂小乘者,以諸善根濟無德者,常以四攝成就眾生,是為十。」


    接著是菩薩行品第十一,場景轉換到釋迦牟尼佛說法處。維摩詰居士以神通力,將所有大眾并獅子座,置於右掌,往詣佛所。然後從大眾的身上所散發出來的香味,釋迦牟尼佛藉機開示佛法的道理。聽得阿難尊者慚愧的跟佛說,這麼多深廣的菩薩行道理,我今後再也不敢說自己是多聞的人。


    眾香國的菩薩本來有一種優越感,聽了佛陀的開示大道後,不但覺得慚愧,而且請求佛陀慈悲開示,也算是不虛此行。佛告訴諸菩薩:「有盡無盡解脫法門,汝等當學。」於是佛陀接著開示什麼是為盡,什麼是無盡。佛陀所開示的道理,令人對菩薩行的悲心,更為敬佩。


    香積佛品與菩薩行品的內容,說法轉為白話故事,應該顯得更為津津有味,又隱含許多修行的大道理,我認為值得好好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