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堂藥師佛
講堂早晨的天空
講堂早晨的天空之一
天空讓麻雀更為渺小
講堂中午的天空
中午的天空之一
中午講堂的天空之二
講堂的天空之三
中午的天空之四
上午講堂的天空
上午講堂的天空之二
上午講堂的天空之三
上午的天空
黃昏
整個下午的陰天,黃昏居然還能驚鴻一瞥欣賞到夕陽。
世事無常,五分鐘前覺得自己是快樂的,但五分鐘後,可能心情又會因親人或別人的一句話,或一通電話,而降到冰點,但有修行的人與沒有修行的人,最大的不同是,沒有修行的人,碰上事情想盡情的發洩自己的脾氣;有修行的人想盡辦法控制調伏自己的脾氣,人處理煩惱的能力,可以避免煩惱及痛苦擴大。當你越想發脾氣時,心中如能默念佛號,對息滅火山爆發的情緒會有所幫助,如果一味發洩脾氣並不能解決問題。
今天的天氣同樣不穩定,凡夫的心也會受到天氣好壞的影響,但修行人要讓自己覺得不管什麼天氣,都是正常的現象,所以不用轉化為喜怒哀樂。所以要修菩薩行,並非易事,因為生活的考驗隨時出現,必須一次又一次的過關,才能轉化為慈悲喜捨的能量。如果世間也有眾香國的香積飯,我想對激勵修行或許會很有幫助。
昨日的部落格說到「維摩詰經」的香積佛品,就是另一個佛國淨土香積如來所吃的香積飯,如果大家能吃一碗,身上的毛孔就會散發香氣。在菩薩行品中,維摩詰居士與文殊菩薩、眾香國的菩薩來到釋迦牟尼佛說法的菴羅樹園,舍利弗等因吃過香積飯,被阿難聞到他們的身上都散發著香味,於是阿難很好奇,問這個香味可以維持多久?
維摩詰居士說,原則上,大概可以維持七天,但是每個人的情況不太一樣,如果是聲聞人未入正位,也就是未到初果的境界,直到修到初果,香味才會消失;已得初果的人,修到阿羅漢果,這個香味才會消失;若未發大乘意,直到能發大乘意,香味才會消失;已發大乘意的人,得無生忍香味才會消失;得無生忍者,至一生補處,香味才會消失。譬如有藥,名曰上味,其有服者,身諸毒滅,然後乃消。此飯如是,滅除一切煩惱毒,然後乃消。
阿難尊者聽了這個說法,驚嘆真是奇妙,連吃飯都可用來做佛事激勵一個修行者,使修行者因而產生增上緣的工夫。
佛陀於是開示:就是這樣,不僅吃飯可以做佛事,有的佛土,可以用佛的光明做佛事;有以諸菩薩做佛事;有以佛所化人做佛事;有以菩提樹做佛事;有以佛衣服、臥具做佛事;有以飯食做佛事;有以園林台觀做佛事;有以卅二相、八十隨形好做佛事;有以佛身做佛事;有以虛空做佛事,眾生應以此緣得入律行。有以夢、幻、影、響、鏡中像、水中月、熱時燄、如是等喻而做佛事;有以音聲、語言、文字而做佛事;或有清淨佛土,寂寞無言,無說無示,無識、無作、無為而做佛事。如是阿難!諸佛威儀進止,諸所施為,無非佛事。
可見佛度眾生是多麼的善巧方便,佛知眾生心,所以佛善於用不同的方法來度眾生。
阿難等只是小乘行者,所以佛藉機開示菩薩行的道理,希望他們也都能樂發大乘意,學菩薩行。於是佛陀接著告訴阿難等:「阿難!有此四魔(天魔、死魔、欲魔、煩惱魔)、八萬四千諸煩惱門,而諸眾生為之疲勞,諸佛即以此法而做佛事,是名入一切諸佛法門。菩薩入此門者,若見一切淨好佛土,不以為喜,不貪不高;若見一切不淨佛土,不以為憂,不礙不沒;但於諸佛生清淨心,歡喜恭敬,未曾有也!諸佛如來,功德平等,為教化眾生故,而現佛土不同。
佛陀語重心長的開示:「阿難!諸佛色身、威相、種性、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力、無所畏、不共之法;大慈、大悲、威儀所行;及其壽命、說法教化、成就眾生、淨佛國土,具諸佛法,悉皆同等,是故名為三藐三佛陀,名為多陀阿伽度,名為佛陀。」「如是阿難!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限量;智慧辯才,不可思議。」阿難尊者聽了佛陀的開示,不禁感嘆從今以往,不敢自謂「多聞第一」。
佛告阿難:「勿起退意!所以者何?我說汝於聲聞中,最為多聞,非謂菩薩。且止,阿難!其有智者,不應限度諸菩薩也。一切海淵,尚可測量;菩薩禪定、智慧、總持辯才、一切功德,不可量也。阿難!汝等捨置菩薩所行,是維摩詰一時所現神通之力,一切聲聞,辟支佛,於千百劫盡力變化所不能作。」
於是佛陀藉著給眾香國來的菩薩說法的機會,同時也勸進阿難等聲聞行者能師效法之心。佛陀開示:「如菩薩者,不盡有為,不住無為。何謂不盡有為?謂不離大慈,不捨大悲,深發一切智心,而不忽忘;教化眾生,終不厭倦;於四攝法,常念順行;護持正法,不惜身命;種諸善根,無有疲厭;志常安住,方便迴向;求法不懈,說法無吝;勤供諸佛,故入生死,而無所畏;於諸榮辱,心無憂喜;不輕未學,敬學如佛;墮煩惱者,令發正念;於遠離樂,不以為貴;不著己樂,慶於彼樂;在諸禪定,如地獄想;於生死中,如園觀想;見來求者,為善師想;捨諸所有,具一切智想;見毀戒人,起救護想;諸波羅蜜,為父母想;道品之法,為眷屬想;發行善根,無有齊限;以諸淨國嚴飾之事,成己佛土;行無限施,具足相好;除一切惡,淨身口意;生死無數劫,意而有勇;聞佛無量德,志而不倦;以智慧劍,破煩惱賊;出陰界入,荷負重生,永使解脫;以大精進,摧伏魔軍;常求無念,實相智慧;少欲知足,而不捨世法;不壞威儀,而能隨俗;起神通慧,引導眾生;得念總持,所聞不忘;善別諸根,斷眾生疑;以樂說辯,演法無礙;淨十善道,受天人福;修四無量,開梵天道;勸請說法,隨喜讚善,得佛音聲;身口意善,得佛威儀;深修善法,所行轉勝;以大乘教,成菩薩僧;心無放逸,不失眾善;行如此法,是名菩薩不盡有為。」
佛陀接著開示,何謂菩薩不住無為。不過,如果大家能以佛陀上述的開示,勉力修行,自然就能由有為之境,進入不住無為的修學。因避免太冗長的部落格,所以就不再將菩薩行品的最後兩段寫進來,如果有興趣的人,就會像紀錦義居士上午來講堂借閱,或到其他地方借閱研讀。佛法的意趣,大都是鼓勵眾生在修行小乘之外,應進而修習大乘;修習聲聞有成,不以此為滿足,應進而修習大乘的菩薩道,如此進而圓滿完成佛道。我想,香積佛品,以吃飯的事情,循循善誘大家了解菩薩行的難行能行,而願發心致力於菩薩道的修學及弘揚。
今天晚上八時恭讀維摩詰經,覺得昨日只交代香積佛品,似乎不夠完整,所以今日對菩薩行品再做補充,希望提高大家對「維摩詰經」研讀的興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