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悲咒觀音菩薩


無聲勝有聲   


    已經相識廿多年的台灣省舞獅技藝會總幹事王宏隆,接到觀世音菩薩聖誕法會請帖,沒有來參加,後來整理桌面發現了請帖,過意不去,昨晚說要來泡茶給我和吳安治居士喝,家住斗六的他,特別從霧峰趕回來。他來時,只帶來三個小茶包,很簡單。


    第一泡,喝的是一種普洱生茶,老實說,我對茶外行,什麼是生茶?熟茶?喝了也無從分辨。我很佩服一些喝茶的專家,只要看了茶葉或品了一口茶,就能說出什麼品種的茶葉,懂得茶葉,在生活中,好像也頗能贏得尊嚴與自豪,看人家那種娓娓道來的神情,好像也是人生另一種的成就。我喝茶喝了幾十年,可是對茶卻很外行,可能與我喝的是「雜茶」有關,所謂「雜茶」,就是親友所贈送的茶,所以不分好茶或壞茶,人家送什麼茶,就喝什麼茶,自己沒有到過茶葉店買茶,沒有機會向老闆學習茶葉的學問,雖然買了有關茶葉的書籍,但還是無法學以致用。這和學習佛法一樣,有的人是舉一反三,領悟力很快;有的只是囫圇吞棗,或只學會依樣畫葫蘆,所以講起佛法難免流於八股,無法落實在生活中實踐,無法實踐的佛法,不算是真智慧,就像我喝茶,卻還不懂得茶葉的品種、特性一樣。


    吳安治居士分辨是否好茶的要領,是看茶葉喝了三口之後,有沒有打嗝,有的話,他就覺得茶葉不致差到那裡。可是對他及王宏隆有一點用,對我一點也沒用,我的體質是喝什麼茶都不打嗝。就像有些人拿天珠或其他礦石在手裡,就能感覺氣會跑出來,有的強烈到像針在刺一樣的明顯,但我拿在手裡,還是不知不覺。找吳安治居士泡茶,對王宏隆來說,也可以獲得某一種滿足的感覺,起碼有人知道他所喝的茶葉是好是壞,幾聲讚嘆,就可引起他童真般的自豪。他的福報不錯,擁有很多好茶,而且都是好朋友送的,由於推廣舞獅的關係,在台灣各地奔波,多年來也結交不少的英雄好漢,同時獲得薪傳獎的他,因為擔任薪傳獎聯誼會秘書長的機會,也結交不少藝術家,所以常有獲得人家贈送藝術作品及好茶的機會。


    天底下最了解王總幹事的大概是我,他還沒結婚,我因寫他的舞獅新聞而結緣,自此他對我相當的敬重,這或許也是前世的因緣吧!他有好茶,也會拿來讓我們分享。像昨晚的第一泡,只是開頭,第二泡是黃印的普洱,他只帶來 一兩 之多,因為聽說綠印普洱一斤就要三萬元,黃印更在綠印之上,另外還有藍印、紅印,紅印據說一斤高達四十萬元,據說某位法師手中喝的茶有很多藍印與紅印,不過,我並不羨慕,因為我深知,不管是自己買或信眾供養,都會折福,偶而喝一下還好,如果擁有太多,豈非是一種貪欲。


    第三泡是福元昌的老茶,據說福元昌,是清朝以來,三大老茶行之一,所以能喝到幾十年的老茶也是很難得。所以安排在第三泡,算是昨晚最頂級的一泡。吳居士與王總幹事品嚐後,都很快打嗝,只有我維持如如不動,可見我還是不適合品嚐太昂貴的茶,喝了也難給予好的評價與讚嘆。


    黃印普洱一斤要數萬元,但是我覺得十五年前,我到大陸旅遊,在廣州帶河路古董區買了宣稱廿五年的普洱陀茶,一個只要四十元人民幣,折合新台幣不超過二百元,泡出來的茶湯是金黃的琥珀色,喝起來口感也不錯,如果是我,只要有那種陀茶可喝,覺得自己就很有福報了。至於喝一斤高達上萬元的普洱茶,我想大概在喝身份與虛榮而已,不見得好茶與壞茶,會有那麼大的差價,反正物以稀為貴,大家喜歡喝昂貴的茶,應該重視的是那種與眾不同的身份與感覺罷了。所以有市場就有人炒作,最近幾年,大家把茶葉行情炒作得太高,尤其是普洱茶。其實,在十五年前,一個茶餅只要二千元,就是不錯的普洱好茶了,如今普洱老茶,行情翻了再翻,應該都是人為關係,如果不內行,花高價買到的未必是老茶。


    來講堂禮佛的人,如果有喝茶,我大概都會泡茶請他們喝,人家送好茶,大家就喝好茶;人家送什麼茶就喝什麼茶,我覺得不管在俗家或出家,有人給送茶喝,都已經是一種福報,豈敢妄想喝一斤數萬,甚至數十萬的好茶,如果佛祖知道了會高興才怪!喝茶如果品質不是很差,又懂得泡茶的方法,喝起來口感應該就很不錯。


    悟耀在高雄縣阿蓮鄉光德寺受二個月的三壇大戒時,師父上淨下心長老,也是我們的得戒和尚,他闡述喝茶之道時開示,「喝茶雖然簡單,但只要用點心,就能體會緣起性空的道理。你所喝的茶,茶香從何處來?大家都知道,茶香不是由熱開水而來,也不是由茶而來,也不是由泡茶技術而來,而是三者缺一不可,構成茶香的主要條件沒有一個是主要的條件與作用,泡出好茶要有熱開水,有茶葉的品質,也要有泡茶的技術。像日本京都的玉露茶很昂貴,如果不懂得泡茶的技術,泡出來的茶湯就很難喝,但技術用對了就變好喝。


    在茶禪的課,師父也分析喝茶的好處,包括提振精神、廣開思路、幫助消化、舒展筋骨,解除疲勞等。


    師父也提到飲食文化,注意攝取營養,不用太講究,否則就會起分別心,因而有煩惱。悟耀引伸這個道理,喝茶也一樣,經常在比較茶葉的價格,已經不是在喝茶,而是在喝人性的虛榮感覺。追求到最後享有的不是自在,而是無邊的煩惱。


    喝茶懂得要領,體會其中的禪意,你就可進入蘇東坡那首詩的意境:「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淨法身」。喝茶講究的是意境,而不是世俗的價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的頭像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釋悟耀)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