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宗教信仰,佛教與傳統的民間信仰經常混雜,就像佛教當初進入西藏,同樣和地方的苯教融合在一起,大多數的民眾都是佛也拜,神也拜,有拜就覺得有保佑。佛教和民間信仰最大的不同是,佛教強調自力的修行,加上佛力的加持,即能改善命運;而傳統的民間信仰,大概只知拜神、求神,好像神明、玉皇大帝可以決定他的命運。

 

    昨晚念佛會是拜佛,以懺摩方式拜佛,也是懺悔業障的一種修行。佛教強調福報惡報來自因果,因而必須經常懺悔業障,才能改善命運。如同我要為蓮友祈福,除上香、水果食品等供養之外,也必須常念佛、誦經,才容易具有功德力。

 

    傳統的民間信仰,經常流於熱鬧有餘,內修不足,甚至有人認為金紙燒得越多,鞭炮放得越猛烈,陣頭越熱鬧就能帶來好運。所以佛教的諸佛菩薩聖誕,除非特別知名的大道場,否則一般佛寺大概只是簡單莊嚴隆重舉行慶祝活動。

 

    民間信仰喜歡熱鬧,尤其神明遶境時,信徒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像農曆春節之後,直到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聖誕之前,在台灣地區就是所謂的「瘋媽祖」時期。大甲鎮瀾宮媽祖到新港奉天宮遶境,白沙屯媽祖到朝天宮遶境,無不造成萬人空巷的場面,其他媽祖廟為了宣傳,也都紛紛推出遶境的活動。甚至為了崇拜媽祖,在各地成立許多的媽祖會,彼此較量影響力。有時為了搶神轎,還展開打群架,互相逞勇。有些瘋狂的行為,不禁讓人感嘆,這樣的宗教信仰,對一個人的身心到底會有何種幫助?然而,信徒的心態,常流於非理性,為爭面子,就是輸人不能輸陣。

 

學佛修行與民間信仰有很大的不同,佛法是在幫助一個人趨向寧靜,經常能自我反省,減少物欲的追求與不當的享樂,因為享樂就容易造業;而民間信仰是越熱鬧越好,越多人越好,越激情也越好,自然不同的宗教信仰,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寂靜自省可以給人帶來安定快樂;熱鬧、瘋狂追求只會給人帶來更多的煩惱與痛苦。

 

    雲林縣佛教會每年於國曆四月八日舉行慶祝釋迦牟尼佛佛誕法會,由斗六、虎尾、斗南、西螺、北港五區輪流主辦,今年在北港光明路慈德寺舉行。慶祝活動雖然有僧眾托缽、佛陀花車等隊伍,最多只是播放佛號,沒有燃放鞭炮,沒有舞獅的鑼鼓聲,也沒有電子琴花車的喧鬧聲,只是寧靜而有秩序的前進,所以遊行時,絕對不會發生任何激情的現象。

 

    我想宗教信仰的主要目的,應該是為求身心的寧靜平安。一個人只有心中越寧靜,才能遠離煩惱與痛苦;但一般廟宇的慶祝活動,似乎唯恐民眾不夠激情,唯有越激情越能引起媒體的重視報導。實際上,一個人在激情的時候,反而更容易引起內心的焦慮不安,所以宗教信仰流於過度的激情,對眾生未必有好處,更難藉以解脫生活的種種痛苦煩惱。

 

    佛覺行圓滿,萬德莊嚴,是人天的導師,但許多民眾似乎無法知道佛的威德力,更不知佛降生人間是為了幫助眾生解脫生死煩惱大事,乃因眾生無明,不認為生死煩惱是他們生命中的大事,他們心目中追求的大事就是名利、權位、升官發財,及生活能擁有種種的享樂。他們根本不知他們的所做所為,正是一種「背覺合塵」的作法,如此想要改善命運,簡直是緣木求魚。

 

    佛陀教導眾生覺悟生命本質的真諦,而眾生所追求的常是世間塵染的快樂,就像一個人以酗酒、食用毒品等刺激方式,不但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快樂,甚至可能付出生命及家庭幸福的慘痛代價。殊不知,只有獲得對人生真正的覺悟,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樂,而學佛修行主要就是在學習覺悟人生的道理。

 

  由於眾生「背覺合塵」者多,「背塵合覺」者少,眾生的身心如同受到欲望之火的赤烈燃燒,必須以佛法的甘露法水才能加以澆滅。眾生大都不了解,欲望乃一切煩惱、痛苦的根源,所以佛法教導眾生應該嚴持淨戒,只有守持淨戒的人,才能獲得甘露法水的滋潤,身心才能感受到清涼自在。

 

昨晚念佛會,林士珍居士供養豆腐乳。

農曆二月十六日為講堂讀經日,剛好與週日的念佛會重疊,順延到週一晚上八時舉行,恭誦「觀音三經,即觀自在菩薩章、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歡迎參加,消除業障,增長福慧。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慶祝觀世音菩薩聖誕,訂於國曆四月四日(農曆二月十九日)星期三晚上八時舉行慶祝法會,歡迎參加,同霑法喜。法會之後,茶點聯誼。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7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