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堂的上空如滿佈蓮花海

天空的雲彩之一

講堂上空的光環

早晨美麗的晨曦

講堂上空的雲彩之一

天空的雲彩之二

講堂上空的雲彩之二

天空的雲彩之三

講堂上空的雲彩之三

講堂上空的雲彩之四

講堂上空的雲彩之五  

※今天長時間陰天,就來欣賞往日所拍攝天空及講堂上空的雲彩。

    打開電視或閱讀網路資訊,在末法時代的今天,許多附佛外道的發展相當迅速,反而正信的佛法明白因果與因緣的道理,一切隨順因緣,不敢隨便造次爭名奪利。因而,從外表觀之,附佛外道容易吸引信徒,發展迅速,名利雙收,殊不知世間最大的考驗,仍是在名利,通不過名利的考驗,修行很難有所成就,其實,名利如空花,表面擁有,實際是空,古今多少修行人,難過名利這一關。

    昨夜下雨,上午短暫時間露出太陽,我在樟樹下研讀雜寶藏經,居然有雨水掉落下來,抬頭一望,黑冠麻鷺正在我的上方,可能因為展翅,搖動了樹葉上的水珠,我暫且把水珠當作是甘露或珍珠,也覺得是一段妙緣。倒是今天陰天時間多,從未見過紅面鴨,幸虧昨日見過紅面鴨,所以今天雖然電線桿的頂端沒有出現紅面鴨,但我不用為牠的安全擔心。

    我在讀經時,黑冠麻鷺還飛下小廣場散步,好像特意陪我讀經,不過,因為已經連續多天拍攝了黑冠麻鷺的精彩鏡頭,所以我繼續讀經,沒有動念拿相機拍攝。

    附佛外道敢作敢為,雖然容易名成利就,但我並不羨慕,一個人的快樂,與財富之間不必然有絕對的關係,重要的是,自己的心不受名利的染污,真正的快樂自在,反而是從寂靜自處中得來。

    雜寶藏經「老仙緣」的故事是這樣:

    佛在王舍城,爾時阿闍世王為提婆達多日送五百釜飯,多得利養。諸比丘皆白世尊言:阿闍世王日為提婆達多送五百釜飯。

    佛言:「比丘莫羨慕提婆達多得利養事,即說偈言:『芭蕉實枯,蘆竹葦亦然。駏驉懷妊死,騾驢亦復然。愚貪利養害,智者所嗤笑。』說是偈已,告諸比丘言:提婆達多,非但今日為利養所害,誹謗於我,過去亦爾。」

    比丘問過去發生何事?佛言:「往昔波羅奈國仙山之中,有二仙人;其一老者獲五神通;其一壯者竟無所得。時老仙人即以神力,往郁單越,取成熟粳米,而來共食之。復至閻浮樹,取閻浮提果,亦來共食。到忉利天,取天須陀味,來共食之。

    年少仙人見是事已,心生悕仰,白老者言:願教授我修五神通。

    老仙人言:若有好心,得五神通,必有利益;若無好心,反為惡害。

猶勤啟請,唯願教我。時老仙人便教五神通,尋即獲得。既得五神通,於眾人前現種種神足,於是以後大得名稱利養,乃於老者生嫉妒心,處處誹謗,即退失神足。

諸人聞已,作是言曰:老仙人者,宿舊有德。是壯仙人,橫生誹謗。便皆瞋之,城門下遮,不聽使入,便失利養。」

老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壯仙人就是經常想要害佛的提婆達多。

學佛修行,名利固然代表一種成就,但是名利也是修行的最大考驗,許多人都難以通過這一關。但大多數的眾生還是喜歡看到名利的表象,反而離棄寂靜的智慧,令人感嘆!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登記有案的合法佛寺,但講堂沒有做法會、經懺、牌位等固定的收入,請大家用不同的方式發心護持贊助。包括小額捐款、點光明燈,(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則點一生光明燈)、請購書籍「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定價200元(悟耀法師未出家前著作)。「悟耀法師人生解惑」,定價300元,彩色印刷(出家後著作)。敬請大家發心贊助護持,確保法輪常轉,功德無量。請郵政劃撥22690234帳號,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