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達摩

鸚鵡油畫

一葦渡江

帽架瓷器  

雜寶藏經中有這麼一段典故:佛欲往「南方山」國途中,有個聚落正在做祈福法會,同時飲酒狂歡,由於飲酒醉亂,引起火災,聚落陷入火海,眾人感到害怕。大家都祈求佛慈悲解救。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三火,貪慾、瞋怒、愚痴之火,我以智水滅此三火,此言若實,此火當滅。」作是語已,火即時滅。諸人歡喜,信重於佛。在現實社會中,貪瞋癡的烈火,則常在眾生的心中燃燒,無奈眾生常看不到,連向佛求救都不知道,其實,迷與悟,常在一念之間,欲得智慧水來滅貪瞋癡猛火,只有從佛法中求。

人的心中,常起貪瞋癡猛火,猛火若不加以息滅,無明的痛苦煩惱也會隨之增長。息滅貪瞋要有方法,以佛法的戒定慧加以對治,持戒可以對治貪欲、禪定可以對治瞋恚、智慧可以對治愚癡。心中貪瞋癡猛火息滅,就是心性的悟;心中貪瞋癡不息滅,妄想執著重,就是心性的迷,知迷才能悟,悟則不迷。

   達摩悟性論對心性迷悟的闡述,可以提供大家一個參考。

達摩悟性論開示:「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國。若不以心生心,則心心入空,念念歸靜,從一佛國至一佛國。若以心生心,則心心不靜,念念歸動,從一地獄歷一地獄。若一念心起,則有善惡二業,有天堂地獄;若一念心不起,即無善惡二業,亦無天堂地獄。」

   萬法唯心,悟性論談的都是心的問題,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人有妄想,容易有貪欲;人有執著,容易起瞋心,人在無明時,容易陷入愚癡。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如同要到西方樂世界,遙遠難以算計,並非任何交通工具可以抵達。不要說是花費一生不能到,若無清淨願力,蒙佛接引,即使多生也難到。但如用心修行,動心起念,得佛接引,瞬間即至。是故,佛在菩提樹下悟道,即感嘆:「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証得。」

達摩悟性論又開示:「一切煩惱為如來種心,為因煩惱而得智慧,只可道煩惱生如來,不可得道煩惱是如來。故身心為田疇,煩惱為種子,智慧為萌芽,如來喻於穀也。佛在心中,如香在樹中;煩惱若盡,佛從心出,朽腐若盡,香從樹出。即知樹外無香,心外無佛。若樹外有香,即是他香;心外有佛,即是他佛。心中有三毒者,是名國土穢惡;心中無三毒者,是名國土清淨。」

眾生都害怕煩惱,卻不知煩惱常是激發悟性的力量。維摩詰經也開示:「煩惱即菩提」「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若能正面面對煩惱,反而可以激發潛在的悟性,成就菩提。

   佛教界大概都知道沈香,但對沈香的知識未必都能了解。原來沈香木本身無香,是大自然或蟲蟻等在沈香木造成的傷口,剛好有益菌附著滋生,在傷口處慢慢結香而得,所以真正名貴的沈香難得。最近幾年,沈香行情被炒作得太高,所以不斷有人用人為破壞沈香木的方式,讓它可以快點結香,那種香的味道,就不如自然的結香。因為沈香名貴,仿冒品也跟著充斥,如同物質文明興盛之後,詐騙集團也多了起來。所以外表聞到如中藥般的好香味,未必是真沈香;外表聞不到濃厚的香味,也未必代表不是好沈香;好沈香放在水中會下沈,但能沈水的未必是真沈香。誠如悟性論所指「佛在心中,如香在樹中;煩惱若盡,佛從心出,朽腐若盡,香從樹出。即知樹外無香,心外無佛」箇中奧妙,略懂沈香的人,應該更能領略這個道理。

   悟性論同時開示:「若知時而言,言亦解脫;若不知時而默,默亦繫縛。是故言若離相,言亦解脫;默若著相,默即是繫縛。」事實上,佛法的宣揚的確不容易,說得太深奧枯燥,眾生難以領會;說得太平凡低俗,眾生難以信受。所以真實智慧的佛法,在生活中都可以實踐印証。否則只說不能做,不是真正的智慧。如悟性論所說,要做到言離相,要做到知時才言,都非易事。

   悟性論闡述一個簡單的道理:「離心無佛,離佛無心,亦如離水無冰,亦如離冰無水,凡言離心者,非是遠離於心,但使不著心相。經云:不見相名為見佛,即是離心相也。離佛無心者,言佛從心出,心能生佛,然佛從心生,而心未嘗生於佛。亦如魚生於水,水不生於魚,欲觀於魚,未見魚,而先見水。欲觀佛者,未見佛,而先見心。即知已見魚者,忘於水;已見佛者,忘於心。若不忘於心,尚為心所惑;若不忘於水,尚被水所迷。眾生與菩提亦如冰之於水;為三毒所燒,即名眾生;為三解脫所淨,即名菩提。為三冬所凍,即名為冰;為三夏所消,即名為水。若捨卻冰,即無別水;若棄卻眾生,則無別菩提。」水在世間,是不可或缺,風水學上有水為財的形容,而在佛法上,水則是智慧的象徵,人人需要水,人人也需要智慧。

   眾生對因果業力,常半信半疑,悟性論也加以闡述:「人能造業,業不能造人,人若造業,業與人俱生;人若不造業,業與人俱滅,是知業由人造,人由業生,人若不造業,即業無由生人也。亦如人能弘道,道不能弘人。今之凡夫,往往造業,妄說無報,豈至少不苦哉。若以至少而理前心,造後心報何有脫時?若前心不造,即後心無報,復安妄見業報?」

   佛法如果不能從心領悟,反被事相所迷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色不自色,因心故色。眾生的動心起念,皆離不開心,心若能清淨,則常生智慧,有智慧則不迷,有智慧則能悟,迷悟常在眾生的一念之間。

    昨晚念佛會,丁萬復居士供養綠竹筍,徐美娥居士供養秋葵、梅子醃製品。

    感謝林雷硯居士劃撥贊助講堂。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登記有案的合法佛寺,但講堂沒有做法會、經懺、牌位等固定的收入,請大家用不同的方式發心護持贊助。包括小額捐款、點光明燈,(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則點一生光明燈)、請購書籍「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定價200元(悟耀法師未出家前著作)。「悟耀法師人生解惑」,定價300元,彩色印刷(出家後著作)。敬請大家發心贊助護持,確保法輪常轉,功德無量。請郵政劃撥22690234帳號,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