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物質昌盛的現代社會,眾生對物欲的追求與享受也不斷攀上顛峰,在這種情況下,若要眾生捨棄五欲的誘惑,發願學佛修行,可能就會更加的艱難,大多數人大概都不能解脫五欲的桎梏,也就是富貴學道難,反而是有煩惱的人,才想透過佛法去領悟人生的真諦,煩惱獲得解脫,即能成就菩提道果。

上午紀錦義居士、吳安治居士來禮佛,紀老師說他最近常研讀金剛經,不同的心情閱讀,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後來又談到社會富足後,眾生生活反而不容易滿足,不斷去追求五欲的享樂。是故,富貴學道難,莫如煩惱中得生菩提。

    從凡夫到成佛之路,有多遙遠?應該如何走法,才不會顛倒迷失。我想,應該離不開三個步驟:第一步,眾生容易陷入五欲中,難以掙脫,必須嚴持淨戒加以克制心性的放蕩;第二步,培養耐力與寂靜的道心,學習降伏我執我慢,讓心能得定。第三步修福也要修慧,避免修行的方向產生偏差,誤入歧途,才不致墮入地獄或魔道,才能步步邁向涅槃路。換言之,學佛修行離不開戒定慧三無漏學,否則對解脫世間的痛苦煩惱沒有幫助。

    雖然克制五欲的誘惑,是學佛修行的第一步,但並非學佛修行,等同放棄了世間的理想,或適當的享樂。修行中仍然可以享樂,但不是縱欲,而是讓物欲與心靈的享受,獲得一個和諧的平衡,自在而不失狂野,狂野縱欲對身心的發展,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只有短暫的快樂,卻可能帶來長久的痛苦煩惱。

   對世人來說,五欲的誘惑,是如此強烈,要加以擺脫本來就不容易,但五欲若不能適當的節制,也常成為人生痛苦煩惱的根源。若要克制五欲的誘惑,就必須嚴持淨戒,但眾生常把持戒和放棄享樂劃上等號,對學佛修行難免畏怯,尤其要跨出第一步,顯得非常困難,只有適應了淨心修行,才能真正體會其中的法樂,身心獲得安住。

    世事無常,大多數的眾生都在碰上許多人生橫逆與痛苦煩惱時,才會想到是否該借助佛法,來安頓自己的心,所以每個人學佛修行的因緣都不同,有的是因為婚姻的陰影,有的是因為事業的挫折,有的是因為健康的煩惱,大體而言,痛苦煩惱都由貪瞋癡三毒所造成。

    當一個人因為逆境的衝擊,產生學佛修行的決心,第二步面臨的考驗,即是修行的耐力,以及是否善於寂靜自處,禪悅為樂。當一個人耐不了寂靜時,就無法長時期安住自己的身心。心如猿猴,如果不習定,很難加以降伏控制,人的痛苦不安並非因為沒有物質的享樂,而是由於心不能獲得寧靜,所以修行中,攝心極為重要。佛遺教經:「若攝心者,心則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間生滅法相。是故汝等,常當精勤修習諸定。若得定者,心者不散。」攝心寂靜,念力堅強,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如此才算通過了第二步。

    第三步在歷經人生風霜的洗禮之後,又進入寂靜心安之境,佛在眼前,但一步不小心,得意忘形,也可能是魔境現前,對你加以迷惑。所以有些人在修行稍微有些進境或成就之後,竟又被世間的名利,沖垮心靈的堤防;或是滿足於自己的成就,因而得意忘形,被世間的眾生所迷惑,又重演四顛倒:身不淨,計為淨;受是苦,計為樂;心無常,計為常;法無我,計為我。所以如果不隨時修慧,即使可以寂靜自處,但仍難斷惑証真,轉凡為聖。因為智慧的利斧可以伐煩惱樹,智慧也才是度老病死海的堅牢船,不乘般若舟,難登清淨彼岸。

    研讀過六祖壇經的人都知道,惠能大師隱居在獵人群中十五年,吃的是鍋邊菜,這一段憂患歲月,是多麼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又如唐代南泉普願禪師受具足戒之後,則在南泉山隱居修練三十年才下山度眾,而我出家就當了新建的虎尾安溪慧日講堂住持,卻常感眾生難度,法緣不興盛,因而多年來也飽嚐感受憂患苦澀交加的苦境。

    為何惠能禪師可以在獵人群中隱居十五年,好像倏忽即過,而我出家只有七年多,還不必吃鍋邊菜,更不用面對獵人每天大量的殺生,在如此安逸的環境中,卻常覺得憂患苦澀的日子常伴隨著我?六祖壇經的內容,主要重點放在禪師開悟之後智慧的啟發;反而在逃難的憂患歲月,輕描淡寫的帶過,但絕對比我所經歷的苦澀歲月更為難過百千倍,是值得我反省與學習。

    自古以來,高僧大德的成就越高,憂患苦澀的歲月歷練就越長,苦難可以說是淬練人生智慧的試金石,所以說「煩惱生菩提」。因而一般眾生除了追求歡樂之外,如果能多一些時間學佛修行,最少可以讓內心的明鏡台,減少蒙塵,多一些自在。

今天的照片為檔案照片。

感謝麥寮鄉林雷硯居士郵政劃撥供養三寶。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慶祝農曆十一月十七日(國曆十二月十五日)阿彌陀佛佛誕,當天晚上八時,舉行慶祝法會及蓮友攝影作品展覽。法會之後,茶點聯誼。歡迎參加,同霑法喜。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  

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