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世界與其他佛國淨土無異,但何以眾生常感娑婆世界穢惡充滿,國土不淨,是故煩惱多於快樂。乃因眾生少了真心、清淨心去對待這個世界,用的大都是妄心、不淨心,在佛來看,娑婆世界同樣是清淨殊勝。所以欲得世間淨土,眾生必須學會去妄存真,化染為淨。
楞嚴經中,佛說「一切眾生,不成菩提及阿羅漢,皆由客塵煩惱所誤。」大家可能很難理解什麼是客塵煩惱。但是佛的弟子憍陳如就因為善解「客塵」的真諦,而成就阿羅漢。
憍陳如白佛言:「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畢,俶裝前途,不遑安住。若實主人,自無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為客義。又如新霽,清晹升天,光入隙中,發明空中諸有塵相,塵質搖動,虛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搖動名塵,以搖動者名為塵義。」
這個比喻,甚是微妙。從室內的空氣中,我們見不到微細的灰塵,但是如果有一束光線進來,透過光線,我們可以發現竟然有密密麻麻的灰塵遍佈在空氣中。如果不明瞭這些道理,就像我們會把身體誤為是實有的東西,不知實有東西只是個假體,假體裡面還有一個更真實的東西,我們就暫時稱作「常住真心」,也就是禪修時,經常在思考的「念佛是誰?」直到把迷團打破。
維摩詰經佛國品第一,寶積菩薩請求佛陀開示諸菩薩淨土之行,佛陀一一慈悲開示菩薩淨土的含義,最後強調「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舍利弗當時心中就有疑問,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但觀看娑婆世界的不清淨,到底是世尊在身為菩薩時的意念不清淨,還是佛土本就不清淨?
佛有神通力,知道舍利弗內心在想什麼,就告訴舍利弗:「於意云何,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舍利弗回答說:「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於是佛陀告訴舍利弗:「舍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佛土嚴淨,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原來娑婆世界並非眾生所想像,是一個穢土世界,乃因眾生的心不清淨,才會感招娑婆世界的穢惡污濁。好比眾生以妄心看待此一世界,則常住真心的世界就難以顯現。
螺髻梵王因而告訴舍利弗說:「勿作是念,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舍利弗還是體會不出佛土清淨的現象,他說:「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
螺髻梵王再度向舍利弗說明:「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舍利弗!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
其實,在現實的社會中,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常見這樣的現象,如果心情好,看那一個人都很可愛;如果心情不好,看那一個人都不順眼。心情好時,即使開一點玩笑,也覺得對方有幽默感;但心情不好時,表達關心的話,也會被誤會在對他嘲笑或揶揄。所以我們常說萬法唯心,心可以造天堂,也可造地獄。天堂與地獄的分別,常在一念之間。如果體會出這樣的道理,在生活中遇到煩惱時,就會用開朗的心境去面對;遇到快樂的事情時,也不致得意忘形,以免肇下禍端。
佛陀為了幫助舍利弗明白這個道理,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此時佛陀要舍利弗好好的看明白,這樣的佛土是否清淨?舍利弗這才表示:「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
佛語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
引伸佛所說的道理,我們所生存的五濁惡世,乃是自己的心濁,所以才會覺得這個世界是污濁的。再引伸這個道理,世間的煩惱病苦都是空相,會有煩惱病苦也是自己的心所造成,所以一個人的心很重要,不管你是入世為人群服務奉獻,或是出世度化眾生,心的清淨都很重要。學佛不是只為了求佛保佑發財,保佑平安健康,保佑升官如意,最重要的是修心,讓自己浮動的心,安定下來;讓自己污濁的心沈澱下來,這樣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常住淨心,而當下就是佛國淨土。
※ 住在高雄市左營區的吳櫻英居士,因母親吳林玉霞往生,除前日郵政劃撥為其母親供養三寶,今日再度接到她郵政劃撥為其母親供養三寶,祈願其母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父母往生後,子女若欲盡孝思,可在往生後七七四十九天內為其念佛、誦經或布施,可讓往生者獲得功德利益。
※ 感謝無名氏第220次郵政劃撥供養三寶。
※ 王繡美居士送蕃薯葉供養。
※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慶祝農曆十一月十七日(國曆十二月十五日)阿彌陀佛佛誕,當天晚上八時,舉行慶祝法會及蓮友攝影作品展覽。法會之後,茶點聯誼。歡迎參加,同霑法喜。
※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 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