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路程,但面對疾病,大家的感受想法卻未必一樣,什麼感受想法都可以,就是不要有消極悲觀的念頭,因為樂觀才能對治病有幫助。

    上午紀錦義居士、吳安治居士來禮佛、安溪里里長蔡朝忠來繳交觀自在功德會會費,由總幹事王招萍居士開給收據。我因為感冒咳嗽尚未痊癒,所以泡茶招待他們,卻怕綠茶刺激咳嗽更嚴重,因而自行沖泡蓮藕粉喝。

    紀老師提到認識一位退休老師,已經八十歲,平日喜歡運動,身體硬朗,但突然身體感到不適,想要作嘔,家人緊急送到醫院,在加護病房住了一段期間,最近可以轉到一般病房。紀老師感嘆,顯然並非只要長期運動,疾病就會離身。我說,喜歡運動,又享有健康的福報,運動的正面作用才能發揮,沒有福報,只喜歡運動,碰上疾病反而變得棘手。

    蔡里長聽紀老師說到健康,也說自己最近的健康經過了一些折騰。他說由於平日生活忙碌的關係,腹部常感不適,初不以為意,後來找台大醫院檢查,也沒有碰上好的醫師,只管用儀器檢查,卻沒有對他說明病情。後來改到大林慈濟醫院看診,經過再三檢查,可能是腸子有問題,採取用針抽取的方式,據說抽出了一針筒的膿,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引發其他重大的疾病,覺得自己很幸運,冥冥之中,似有神助。

但慈濟希望他進一步檢查,建議最好開刀妥善治療。紀老師則建議,如果目前狀況沒有異樣,就不要急於開刀,只要開刀,對身體的復原都未必是好事,所以萬不得已才需要開刀。

    我的感冒咳嗽尚未完全好,但流鼻涕的情況已經有所改善,只剩下咳嗽,只靠沖泡蓮藕粉喝,或口中唅著舒解咳嗽的藥丸,曾經有幾次動念去看中醫,但非不得已,我也不喜歡看醫師。

    中午午供時,陳麗華居士和在警界服務的兒子林于聖來禮佛,他們母子去台大虎尾分院探望在加護病房的婆婆,順路來禮佛,又準備到斗六去參加一場喜宴。

    陳麗華居士的婆婆有在洗腎,但身體情況也大致可以,前兩天突然不適,送到台大即住進加護病房,且不省人事。兩天前,她和擔任大埤鄉民代表的同修林森寶居士前往探望之後,夫妻即來禮佛,請求觀世音菩薩慈悲加護。我告訴他們夫妻說,面對老人家的疾病,必須做雙向祈福,也就是請求觀世音菩薩慈悲幫助其母親早日恢復平安健康之外。也祈求觀世音菩薩,若是其母世緣已盡,請慈悲幫助她沒有痛苦離開世間。

    醫生提到必要時要插管治療,但他們夫妻不同意,這也是其母親平日的心念。

    今天陳麗華居士再來禮佛,說其母親的身體已經有回復意識,只是一時還不能記清楚來人,醫師說如果情況順利,大概很快可以改到一般病房。陳麗華居士很關心婆婆的病情,她再度回到講堂念佛共修以來,婆媳關係已經有明顯的改善,這也是讓她感到欣慰的一件事。

    當我生病時,更喜歡照鏡子,原因是我不希望自己流露出病相,畢竟只是小病而已,總是抱持樂觀面對的態度。

    每次感冒都會引起嚴重咳嗽,我所關心的是不能好好的禮佛,不能以圓潤的嗓音唱佛,像明天晚上念佛會是拜佛懺摩,我更加盼望可以好好的拜佛,好好的唱佛,讓大家可以更加投入懺摩中,身心獲得輕安喜樂。

    我這一生,做什麼事情,都抱持認真的態度,做一個比丘,就更不能含糊。四十六歲壯年,開始修行,五十二歲離開人生的職場,五十七歲出家,今年六十五歲,住持一座小道場,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成就道業?成就道場?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迷迷糊糊過日?所以生病時常會照鏡子,就是想要知道自己有沒有因而顯得更加蒼老。同時,在生病時,更加深刻體會普賢菩薩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增一阿含經說到阿難尊者見到佛,摸摸佛的腳,親吻了佛的腳,很不捨的說世尊的身體怎麼變得如此蒼老鬆弛?佛陀告訴阿難:「如是,阿難!如汝所言,今如來身皮肉已緩,今日之體不如本故。所以然者,夫受形體,為病所逼。若應病眾生,為病所困;應死眾生,為死所逼。今日如來,年已衰微,年過八十。」阿難聽得更加悲泣難抑。

    那時,佛陀又要外出托缽乞食,一直走到波斯匿王的門前,有故壞車數十輛丟棄一旁。阿難見車又有了感想,他說這些車輛原來極為精美,如今觀之,與瓦石同色。佛陀乃告訴阿難:「如是,阿難!如汝所言,如今觀所有車,昔日之時極為精妙,金銀所造,今日壞敗,不可復用。如是外物尚壞敗,況復內者?」

    佛陀便說此偈:「咄!此老病死,壞人極盛色;初時甚悅意,今為死使逼。雖當壽百歲,皆當歸於死;無免此患苦,盡當歸此道。如內身所有,為死之所軀;外諸四大者,悉趣於本無。是故求無死,唯有涅槃耳;彼無死無生,都無此諸行。」

    波斯匿王為佛準備飲食,在佛用餐完畢時,問佛:「云何?世尊!諸佛形體皆金剛數,亦當有老、病、死乎?」

    佛陀乃作偈曰:「諸佛出於人,父名曰真淨;母名極清妙,豪族剎利種,死徑為極困,都不觀尊卑,諸佛尚不免,況復餘凡俗。」

    佛陀回去之後,告訴眾比丘:「有四法,在世間人所愛敬。云何為四?比丘當知,少壯之年,世間人民之所愛敬;無有病痛,人所愛敬;壽命人所愛敬;恩愛集聚,人所愛敬。」「復次,比丘復有四法,世間人民所不愛敬。云何為四?比丘當知,少壯之年,若時老病,世人所不喜;若無病者,後便得病,世人所不喜;若有得壽命,後便命終,世人所不喜;恩愛得集,後復別離,是世人所不喜。」「若不覺此四法時,便流轉生死,周旋五道。」「如今如來形體衰老,當受此衰耗之報。是故,諸比丘!當求此永寂涅槃,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恩愛別離,常念無常之變。如是,比丘!當作是念!」

    生病人所不愛,有智慧的人,卻在生病時,獲得更多的人生啟示,所以病苦也是人生的一種修行。

※ 星期日晚上八時念佛會,歡迎參加共修。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6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悟耀法師著作: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訂價二百元。悟耀法師人生解惑,訂價三百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