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識將近三十年,從事古董藝術品交流的林水居士,今天下午又從台中南下雲林,代人佈施一批普洱茶及小盤香,特地送來供養講堂,我問佈施者名字,願為其祈福,但林居士說他也不知佈施者的名字,就用無名氏為他祈福。在佛法上,同樣的佈施,以無相佈施更為殊勝。但無相佈施與有沒有留名字無關,而是在佈施時,心中單純,沒有雜染,沒有任何居心,是發自內心的真誠與歡喜。

    週二時,林水居士即專程來講堂拜訪,送普洱茶及小盤香供養,並供養三寶。他很客氣的請教我,有一位客戶向他的同修買了一些宗教用品,回去之後,據說發了財,因而向他買了一批普洱茶及小盤香,請他代為佈施。於是林水居士想起了我,週二來訪時,問我是否接受對方的佈施。我說,對方有這樣的發心,難能可貴,那有不接受的道理。因而,今天林水居士藉著南下嘉義市做生意之便,送來了無名氏所佈施的普洱茶及小盤香。更特別的是林水居士也不知對方的名字。

    許多佛經都會談到廣修供養,才能成就佛道,是故,供養也是修行中很重要的一環。許多菩薩的成就,都在修行的過程中,曾經供養過無量無邊的諸佛而得成就。

    從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即知觀世音菩薩在接受無盡意菩薩的寶珠瓔珞供養之後,轉而將供養分成二份,一份供養釋迦牟尼佛,一份供養多寶佛塔。同樣的道理,蓮友供養我,我自忖自己的福德有限,也都會轉而代為供養三寶,讓眾生可以獲得諸佛菩薩無量福慧的加被,這樣眾生得到的功德利益自然更多。尤其講堂香火不旺盛,財物的供養有其限量,每一位蓮友的發心供養,我都很重視珍惜,常擔心疏漏了代替蓮友供養諸佛菩薩。蓮友以財物供養三寶,我則盡比丘的本份,以佛法供養眾生。

廣修供養,固然功德無量,但我仍盼望眾生對三寶的供養,必須有智慧,不可為求神通而盲目供養,不可為崇拜某大師而盲目供養,不可為滿足名利的追求而盲目供養,供養需要有智慧,需要自然的發心,功德才更殊勝。

    依我個人的淺見,有能力供養的卻捨不得供養;或者有能力供養的,卻盲目的供養或有分別心的供養;沒有能力供養,卻超乎自己所能供養,這都不是適當圓滿的供養。真正發心歡喜的供養,必須做到無相無求無分別,正因無相無求無分別,供養的功德利益反而更大。

法華經之隨喜功德品的主要內容,是說對法華經的內涵隨時能向人宣說,或是有人說法華經,給予隨喜讚嘆,讓其他眾生也可以信受奉行法華經,這樣的隨喜功德,無量無邊。普賢行願品的隨喜功德,是指對一切善法,眾生都應隨喜功德,或讚嘆,或布施,一切功德皆隨喜。隨喜功德就是隨喜做好事,佈施是隨喜功德,讚嘆法華經也是隨喜功德,肯定別人做好事,亦是隨喜功德。心中有隨喜功德的觀念,隨時隨地都在做好事,常做好事即使未必有所求,也必有好報。   

    佛法的修持,佈施行善,是行菩薩道,六度萬行的第一要務,佈施不僅是行善,同時可以減少一個人的貪念,知足常樂。但是佈施如果沒有智慧,隨便將金錢交給一個人或一個團體,有時可能跟受騙沒有兩樣,那就沒有什麼功德。

    四十二章經中,佛開示: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証之者。

其實,佛的開示,只是在表明佈施行善功德有高低的差別,並非鼓勵佈施行善要有分別心。就如同你在行善時,如果能分辨誰是真正的處境堪憐,或誰是騙子,這樣佈施的利益才能落實,功德自然不一樣。    

佛教的所謂佈施,除了財施之外、還有法施、無畏施。所以沒有錢的人照樣可以佈施。例如自己學佛修行,覺得對生活很有幫助,因而發心勸人念佛修行,這就是一種法施;像觀世音菩薩常給眾生勇氣,常給眾生帶來信心,所以觀世音菩薩也稱做施無畏菩薩,讓眾生遇事有信心,無所畏懼也是一種佈施。佈施的境界則要達到「三輪體空」也就是佈施時,沒有佈施的人,沒有佈施的物,也沒有受施的人,這樣的佈施就是超越一切,功德無量。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6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悟耀法師著作: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訂價二百元。悟耀法師人生解惑,訂價三百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