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今天早課之後,悟耀恭誦一部金剛經,祈求諸佛菩薩慈悲加被,讓悟耀可以透徹領悟佛法的般若智慧,在給眾生指點佛法修行時,正確闡述佛法的真實智慧。看到今天是國曆二月二十二日,突然來了一個靈感,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部落格已經寫了七年多,七個年頭的二月二十二日,我都留下了什麼足跡?發現105222日,我寫的居然是「從生活中領悟金剛經的智慧」,心中起了微妙的感嘆,因而決定將七個年頭的二月二十二日部落格文章,加以摘要整理之後,讓大家重新分享,感覺別有一番味道。

 

    悟耀發表部落格文章,是自九十九年五月中旬開始,首先是在奇摩網站發表,後來奇摩關閉部落格網站,才搬家到痞客邦迄今,如今七年多來,已經累積二千九百多篇文章,約二百九十多萬字,拍攝的照片多達數萬張。由於每天寫一篇有關佛法的文章,等同在寫歷史紀錄。今天臨時想到回顧七個年頭,二月二十二日的部落格,閱讀起來,感覺特別親切。從民國一百年的二月二十二日算起,七篇二月二十二日的部落格如果全部分享,文字多達七千多字,可能大家不會有那樣的耐心,所以特別做摘要整理。七篇二月二十二日的文章標題,包括100222日是「新流感肆虐,請常念觀世音菩薩或藥師佛聖號」,101222日是「從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談供養功德殊勝」,102222日是「戎祥的妻子賴芊合感嘆:人情冷暖,人走茶涼」,103222日是「有緣千里能相會,因緣只待成熟時,佛法不離因緣因果法則」,104222日是「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新春首次念佛會,念佛有助新願景實現」,105222日是「從生活中領悟金剛經的智慧」,106222日是「現代畫聖張善靜、陳善慧伉儷來訪,張大師的人生洒脫自在」。將七篇部落格文章串連起來閱讀,感覺別有意思。

 

新流感肆虐,請常念觀世音菩薩或藥師佛聖號  釋悟耀  100.02.22

    早上三菱電梯的保養人員陳憲雄來講堂保養電梯,他戴著口罩,怕將感冒傳給別人,也怕別人傳給他,尤其他保養的電梯有不少是公共場所,講堂保養完畢,還要到台大醫院虎尾分院去保養,而醫院最容易被傳染。據陳先生說,他到嘉義基督教醫院去看感冒,急診室到處擺滿了病床,顯然媒體報導有的醫院以地板為床應非誇大。可見這次因天氣變冷,流行感冒來勢洶洶,加上新病毒的威脅,單是流行感冒,迄今已奪走八十多條人命,有人比喻其威脅性不亞於SARS,可見大家應多加保重身體,尤其請大家多念佛,可以多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或「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的聖號,既可保平安,就是不小心得到感冒,也容易遇到貴人醫師的診治,減輕病苦的折磨。

 

    自從一年多前,H1N1威脅民眾的身體健康後,每週日念佛共修,或誦經時,我都會帶領著蓮友功德迴向,包括「願以此功德,迴向台灣地區的民眾,免受新病毒的威脅。」身為比丘,對民眾的健康關心,我以念佛功德迴向來盡一分心力。其實,我更盼望有更多的宗教團體或修行者,在念佛或誦經後,也將功德迴向給台灣地區的民眾,願大家都能免受新病毒的威脅。

 

    維摩詰居士示疾,佛派文殊菩薩前往慰問,文殊菩薩問維摩詰居士:「居士!有疾菩薩云何調伏其心?」維摩詰言:「有疾菩薩,應作是念:『今我此病,皆從前世妄想顛倒諸煩惱生,無有實法,誰受病者!』」

 

    我開始修行後,因多年見到母親飽嚐病苦,就發願對眾生身體的健康有所幫助,所以當我決定一字一拜佛經時,第一部選擇的就是藥師經,盼望自己一字一拜藥師經的功德,讓自己有能力幫助眾生解除病苦。

    碰上有人有病苦時,我常會奉勸他們多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或「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的聖號,功德迴向自己,如果能配合求用「大悲水」和著藥吃,效果會更顯著。大悲水具有靈驗的效果,許多學佛修行的人,應該都有非凡的體驗,最重要的是持用大悲水,要有至誠之心,不能有任何的懷疑念頭。

 

    尤其需要開刀的患者,如果家屬能在手術房外,虔誠專心的持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並功德迴向給開刀的醫師,通常手術會特別的順利圓滿。

 

    今年天氣特別寒冷,流行感冒嚴重傳染,請大家至誠多念觀世音菩薩或藥師佛的聖號,無病的人,可將功德迴向給台灣地區的民眾,甚至世界上的民眾都可以;有病的人,就功德迴向自己的冤親債主,相信更容易碰上貴人醫師的診治,可以少受一些病苦。

 

    藥師佛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瘖瘂,攣躄背僂,白癩癲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從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談供養功德殊勝  釋悟耀  101.02.22

    一位男眾居士供養一個紅包,希望我能為其罹患惡性腫瘤的同修供佛祈福,他同時透露也找過通靈人作法,但點香的費用很昂貴,我說,身體的健康問題,以正知正見學佛修行最為適當,如此才有助業力減輕,對身體的治療有不可思議的效果。正信的佛法不會趁人之危,對人獅子大開口,而是幫助人家消除煩惱,歡喜自在。

 

    這位居士坦承數個月來,為了同修的身體,感覺壓力很大,幸虧他們學著吃素、念佛、誦經,也減輕了不少壓力。我同時教導他誦經時,應該特別注意的禁忌,以免業障纏身。

 

    今天剛好恭讀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知道真誠的供養,有助於成就佛道。任何一個大菩薩在修行有成就,都離不開對佛的供養,甚至連身體都可以供養。

    以身供養是最尊最上的供養,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修行沒有達到一定的境界,以身供佛,在外界來看,如同走火入魔,是修行有了偏差。出家人受三壇大戒時,點戒疤,即是燃身供佛的一種體驗,以至誠的心受戒出家,香珠在頭頂上燃燒且泌入肌膚的一剎那,每人感受疼痛的程度則不一樣。所以沒有達到証悟,身心可以分離的境界,是不能隨便以身供佛,否則就是發狂,如此不但不是最尊最上的法供養,而且是負面的示範,罪過深重。

 

    普賢行願品說明普賢菩薩的十大願力之一是廣修供養,可見對學佛修行人來說,有供養的誠心很重要,但即使以金錢物質來做供養,也要有智慧,量力而為,以至誠心供佛、供法、供僧,而非愚昧迷信法術、神通力而受騙。

      

戎祥的妻子賴芊合感嘆:人情冷暖,人走茶涼  釋悟耀  102.02.22

    下午紀錦義居士打來電話,他是虎尾高中國文老師退休,有文人多愁善感的特質,他說看到一則新聞,說戎祥過世,妻子賴芊合接受中時記者的採訪,感嘆:「人情冷暖,人走茶涼。」希望有機會我在部落格也可談談看法。

 

    因為出家的關係,平日比較少注意影劇圈的動態,我覺得那些浮面的東西,總覺得缺乏真實,如非紀老師特地提起來,我不知賴芊合女士在為夫傷心之餘,有此感嘆。報導中說,戎祥在世時,大家知道她是大哥的老婆,平日對她總是很客氣,戎祥走了,外界的態度也改變了,接受採訪時不禁感嘆:人走茶涼知冷暖。據說,賴芊合女士為了高額房屋貸款問題,正在尋求有機會向演藝圈發展。

 

    我想,賴芊合女士感嘆人情的冷暖,乃是人之常情,正因人情有冷暖,有時成為一個人努力向上的助緣。在戎祥走後,如果有男人對她特別好,對她特別的幫助,也未必就是好事,有些男人幫忙女性,不見得是出於真心誠意。我對守寡的女性朋友,反而提醒她們,太獻殷勤的男人,小心提防,因為醉翁之意常不在酒,獻殷勤也不是因為古道熱腸。

 

    賴芊合女士為了生活,為了捨不得將戎祥留下來的豪宅賣掉,必須承擔高額的房貸,只有一條路,就是自己堅強起來,人必須自助,才能得到他助。還好,這個世間對漂亮的女性還是比較有利,同樣遭遇困難,漂亮的女性容易得到貴人相助。除非自己不爭氣,生活靡爛,否則對一個爭氣而又漂亮的女性,我想世間到處會有溫暖的,反而是男性,在落難時,貴人相對的減少,甚至有人等著看一個失意的男人鬧笑話。

    所以我不會很為賴芊合女士的未來擔心,而是就「人情冷暖」的感嘆,抒發個人的感想。

 

    古人早已告訴我們一句話:「患難見真情」,人在風光時,所交往的朋友是不可靠的,其中有不少的虛情假意,沒有碰上災難,人心難測。我在興建佛寺的過程中,遭遇了許多困難,但是幫忙我的,都不是過去的好朋友,甚至出了家,好朋友未必會來拜訪禮佛,所以我對人情冷暖的體驗,超過賴芊合女士甚多,但是我都視為正常的現象。只是我常在心中告訴自己,對朋友的冷漠,不用放在心上;對朋友的相助護持,則經常感恩在心中。

 

    在此我只能祝福賴芊合女士堅強起來,自助而人助,至於感嘆人情的冷暖,對未來沒有幫助,相反的逆境常能激發更可貴的力量。佛法也說,自己造業自己擔,自己吃飯自己飽,一切都要靠自己,別人的幫助與關懷,只能視為助緣。有機會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正信宗教信仰,也可幫助心靈找到寄託,同時貴人相助的因緣也會早日成熟。維摩詰經開示:「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煩惱想開了,心中的天空就會再見陽光普照。

 

    講堂上午停電,不能用電磁爐煮開水,只能改用瓦斯。戎祥離開了,賴芊合女士就要變通,選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來走。

 

有緣千里能相會,因緣只待成熟時,佛法不離因緣因果法則  釋悟耀  103.02.22

    我寫部落格已經將近四年,每天一篇文章,總共發表了一千四百多篇有關佛法的文章,常將生活的時事融入佛法之中。可惜不太懂得網路的行銷,以致由奇摩網站搬家到痞客邦的部落格始終吸引不了更多的閱讀人次。我堅守於如此寂寞的舞台,絲毫沒有放棄經營部落格宣揚佛法的念頭,就是堅持等待因緣成熟時。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部落格」如同一片廣大的沙漠,人跡罕至,今天上午則意外發現長出一朵小花,希望以後因緣成熟時,一朵小花接著一朵小花的萌芽生長,可以發展成為一片綠洲,甚至是一處極樂勝地。

 

    將近十一點,來了一對陌生訪客,經過打招呼,才知道來者是我的部落格讀者路培英居士,今天由其同修黃瑞安居士陪同來禮佛,並為全家四人點光明燈。除此之外,路居士是專程來轉送一個朋友供養我的紅包,是她在美國的好友林蕙心居士供養五百美金的紅包。原來她將我所寫的書「悟耀法師人生解惑」送給在美國的好友,好友發心自美國寄來紅包,請她轉交給我。這種自然的發心,最讓我感動,我常對蓮友說,供養三寶必須有歡喜心,有歡喜心,才有功德力,才不會花得心痛。

 

    於是,我再補送路居士一本「悟耀法師人生解惑」。隨同來的黃居士也略懂佛法的道理,也知道非正信的佛法不可親近,否則傷財又傷神。他說供養三寶,必先將照顧好家庭,這句話正是我過去常給蓮友提醒的道理。他說有的人不照顧家庭,卻將大筆金錢去供養法師,相信正信佛法的法師,大概都不會同意信徒這樣做。

 

    路居士今天才透露,何以她知道有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部落格,因為有個同學原來在法院做事,後來出家,介紹她可以看看虎尾安溪慧日講堂的部落格。路居士也曾經在部落格留言,覺得從我的部落格,讓她對佛法的了解獲益匪淺,因而向我索取在家居士時著作出版的書「從苦海中昇起慧日」「佛入我家」「如是我聞」「一字一拜地藏經」等書,每一本都讀得很歡喜,同時也告訴過我她掛念其父親往生是否圓滿,希望我給她指點迷津。

 

    後來因為部落格搬家,來不及在奇摩部落格告知讀友,就比較沒有她的音訊,但觀自在刊物照寄。今天見到她和同修從高雄市左營前來點光明燈及送美國朋友的紅包,的確讓我再度體會有緣千里能相會,因緣只待成熟時的道理。

 

    佛法不離因緣因果的法則,人的離聚,乃在緣起緣滅,緣生則聚,緣滅則散,半點不由人。所以佛在遺教經中開示:「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新春首次念佛會,念佛有助新願景實現  釋悟耀  104.02.22

    美好溫馨的春節,隨著假期即將結束,每個人都陸續準備收心,希望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講堂新春首次念佛會在今晚八時舉行,若能以歡喜心、虔誠心參加念佛,將念佛功德迴向新年的新願景,也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新的一年,相信眾生都有新的希望,新的願景,以念佛的功德來做為助行,新希望、新願景將增加實現的機會。

 

    春節過後,直到元宵,大家常會見到充滿喜慶氣氛的花燈展覽。花燈賞心悅目,但花燈的編織卻要用心,甚至工藝家要用真心,才能編織有創意的花燈。學佛修行不論資質,同樣需要用心,肯用心就能有所成就。虛雲大師本身修的是禪宗,收了一個目不識丁的人為徒,法號具行,虛雲大師只叫他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而這個徒弟也確能做到老實念佛,念出了自己的境界,連虛雲大師都向他頂禮。心之為用非常的大,只要有心,萬事可行。

 

    學佛修行,主要幫助我們的心離垢,心不清淨,學佛難成。心要離垢,只有從守戒做起,戒如磨具,可以將鐵杆磨成繡花針;可以將銅磨成明鏡。戒如雞毛撢子,可以幫忙拂拭明鏡上的塵垢。眾生每個人自性本來清淨,因妄想執著而蒙塵,守戒有助心的清淨。心若清淨,痛苦煩惱少,不被五欲所迷,因而增進人生的平安喜樂。

 

    學佛修行必須保持慚愧心,總以為自己不夠精進,總以為自己的修持不如人,最怕的是貢高我慢的心。宋朝有位高僧妙高禪師,打坐時常感昏沈欲睡,用盡辦法,都沒有辦法徹底改善。只好鋌而走險,選擇浙江省寧波的一處懸崖打坐,如果昏沈,可能因而跌落懸崖,摔得粉身碎骨,藉以提醒自己千萬不能打瞌睡。初期效果的確不錯,但久了還是克制不住,也會感到昏沈欲睡。有一次,跌落萬丈深淵,幸被韋馱菩薩救起。他一時感到驕傲,請問韋馱菩薩,像他這樣用功修行的人有多少?韋馱菩薩斥責他:「像你這種用功程度的人多如牛毛,你如此驕傲,自認了不起,今後五百世不再護持你。」妙高禪師起了慚愧心,向韋馱菩薩懺悔頂禮。雖然知道韋馱菩薩不再護持他,但他還是不顧生命的危險,繼續在懸崖禪坐修行。有一次,又因昏沈掉落懸崖,心想這一次完了,但還是被人救起,救他的還是韋馱菩薩,他問韋馱菩薩,不是五百世不再護持他,怎麼又救他?韋馱菩薩說,因為他的一念起了慚愧心,超越了五百世。

 

    是故,學佛修行必須經常懺悔業障。今晚首次念佛會,剛好是每月一次的拜佛,拜佛是以懺摩的方式進行,如果身心都能投入拜佛,內心會生出無名的感動。

 

    拜佛既是用來禮敬諸佛菩薩,拜佛也用來懺悔無始以來的業障,拜佛也用來調伏貢高我慢的慢心。眾生在拜佛時,如能以清淨身語意業而做到禮敬,功德無量無邊。

 

    新春第一次念佛會,大家以清淨身語意業念佛拜佛,將此功德迴向新春新願景,如同多了一股實現新願景的莫大助力,正心正念,正願必成。

 

從生活中領悟金剛經的智慧  釋悟耀  105.02.22

    金剛經是一部智慧的經典,是大般若經的精華所在。但是大家對金剛經只知道心存敬意,卻不知從生活中去領悟金剛經的智慧,例如地藏經可以消業障,藥師經可以消業障,金剛經同樣可以消業障,金剛經告訴我們看透空性、無相的道理,參不破這層道理,滅不了貪瞋癡的三毒猛火,就難以解脫生活的痛苦煩惱。所以研修金剛經不只是可以增長智慧,也能增進生活的安樂,眾生如果真的可以遠離貪瞋癡,必然獲得生活的安樂。

 

    是故,任何一部佛經都可用來幫助眾生脫離苦海,眾生有時需要慈悲對待,有時需要以智慧對待,有時需要剛柔並濟來對待。既然有不同心性的眾生,因而佛開示不同的經典來幫助眾生,所以只要仔細研讀思考,佛經不可能與眾生的生活無關。金剛經亦然。

 

    金剛經能淨業障分第十六。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可見金剛經的確可以消除業障,只是眾生必須常用心去體會才行。

 

    眾生痛苦的來源,由於不能息滅貪瞋癡的猛火,也常由於對事物過度的執著而產生煩惱,所以金剛經不但要我們不要著相,甚至要我們懂得空性的道理。金剛經因而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人生所作所為,所追求的夢想,最後都將成夢幻泡影,如陽光出來,露水就會慢慢消失,所以像財富名聲等有形的東西,最後都沒有人可以留下,卻因在追求的過程當中,過度的執著,而帶來許多的煩惱。

 

金剛經是一部般若經典,第一段起始卻很有意思:「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原來佛並非我們想像中高高在上,就像一般凡人一樣,到了用餐時間,必須親自去化緣才有得吃。而且吃過飯,收拾好衣缽,洗過腳,才敷座而坐,準備對弟子說法。可以說沒有任何的派頭可言,一切都很平凡實在。

 

眾生如果不能從生活去領悟這層道理,只會從深奧中去探討金剛經的學問,相信應非佛的本意。例如金剛經談空性的道理,談無住生心的道理,好像有些不容易了解,但若用化緣、吃飯、洗碗等生活角度去看,可能就會變得簡單一樣;如果覺得金剛經是一部般若智慧,不斷的往深奧之處鑽研,領悟起來可能更為困難。尤其眾生的心變化多端,要將心安住,要將心降伏,只有從生活中去揣摩領悟最為實際,若離開生活,對金剛經的了解就是空談,對學佛修行,就會動不動想到自己能得到什麼好處。但諸佛菩薩幫助眾生,一切皆是無所住而生其心,絕對不會先想到幫助眾生,可以得到什麼好處。

 

    是故,佛告訴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佈施,如人入闇,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佈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從生活中去領悟金剛經的道理,正是如人有目,日光明照,可以見種種現象,因而心領神會。

    是故,佛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現代畫聖張善靜、陳善慧伉儷來訪,張大師的人生洒脫自在  釋悟耀  106.02.22

    上午灰暗的天空,偶而帶著微雨,突然現出一些陽光時,見到一對熟悉的身影在講堂門口出現,原來是禪畫雙修的張善靜、陳善慧伉儷來訪,主要贈送張大師所畫我在俗家時與王招萍居士的素描,以及贈送新出版精裝新書「張善靜的繪畫人生」、「易說繪畫藝術」兩本書。多年來,張大師伉儷對我的愛護、關心,如同冬日的太陽,溫暖我的心。

 

    今年七十四歲的張大師比我大了九歲,然而,今日我正受感冒咳嗽的困擾中,而他抱書走路的步伐矯健、輕快,讓我自覺不如。他說,透過身心靈的修煉,他幾乎是不看醫生,遇有牙痛等小疾病,都是透過體內的自然調節而化解。我說,我不行,即使很少看醫生,但感冒咳嗽還是要吃些便藥。

 

    我與張大師賢伉儷的結緣,是由於客居台北,自許為雲林山農的張大師伉儷,於一九九○年回來雲林縣文化中心舉辦觀音畫展,當時我與俗家的同修都是中國時報的採訪記者,我負責雲林縣政府的府會新聞,同修負責雲林縣政府的文教新聞,因而與張大師伉儷結下深厚的緣份,張大師伉儷之間的感情,相當和好,是我見過性情最好的一對模範夫妻。

 

    畫展之後,他們為了躲避台北的塵囂,遷居回來故鄉的土庫,過著清淨的農禪生活,完全看淡了世間的名利,生活洒脫自在。在俗家時,彼此偶有互動,出家之後,互動機會減少,各有因緣,各有生活,但對張大師伉儷為人處世的達觀,覺得還有很多值得我學習。我覺得真正的好朋友,不一定要常在一起,因為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之間,已經早已沒有時空的距離,而是出自心中一種真誠的繫念。

 

    在俗家修行時,當時我是雲林縣觀自在文教功德會創會理事長,講堂刊物「觀自在」三字,即是張大師的墨寶。張大師曾為我們畫素描,後來說等到舉辦過素描展之後,再送給我們。未料,事隔多年,大師沒有忘記這件事,今日將素描送過來,還特地用台灣檜木裝框。同時贈送他新出版的「張善靜的繪畫人生」、「易說繪畫藝術」。張大師每次出版新書,包括漫談易理人生路等都會送給我們,我每次與他們見面,都可以讀出他們生活的質樸與洒脫,而張大師的人生智慧,也常自然流露。

 

    102年慶祝阿彌陀佛佛誕之前,張大師伉儷來看我,他形容我們之間的情誼,如同白居易與鳥巢禪師,覺得也很貼切。張大師只有國中的學歷,可是他能講國學、易經,這樣的學識未必大學教授所能及,這也是他一生精勤於修行,及自我用功所得來。他的觀音畫,常在禪定中完成,所以善於捕捉觀世音菩薩的莊嚴自在的神韻。也只有拋開了名利的束縛,他才能達到這樣的解脫境界。所以有人尊稱張善靜大師為「國寶級國畫大師」,也有人美譽他為「現代畫聖」。

 

    我常說,佛法能說不能做,不是真正的智慧。張大師的成就正是如此,年輕時就喜歡用實際的修煉去印証一些事情,例如在尖銳的碎石上,赤著腳去走路,從感受疼痛到克服疼痛,以至轉換為輕安。張大師自我學習能力,自我鞭策能力都很強,所以他才能透過人生的種種磨難而有今天的成就。張大師曾經參加懇丁南灣海上三千公尺長泳,金門料羅灣海上長泳三千三百公尺,萬人泳度日月潭,可見他能文能武,毅力特別驚人。外表看起來古樸平凡,身上卻常散放智慧的光芒,因而顯得禪悅自在。

 

今天的照片是過去七年二月二十二日的檔案照片。

上午紀錦義居士、吳安治居士來禮佛。紀老師送茶葉供養。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7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