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

早晨觀世音菩薩

圍牆上的九重葛

講堂上空的雲彩

日出  

   金剛經是一部智慧的經典,是大般若經的精華所在。但是大家對金剛經只知道心存敬意,卻不知從生活中去領悟金剛經的智慧,例如地藏經可以消業障,藥師經可以消業障,金剛經同樣可以消業障,金剛經告訴我們看透空性、無相的道理,參不破這層道理,滅不了貪瞋癡的三毒猛火,就難以解脫生活的痛苦煩惱。所以研修金剛經不只是可以增長智慧,也能增進生活的安樂,眾生如果真的可以遠離貪瞋癡,必然獲得生活的安樂。

   是故,任何一部佛經都可用來幫助眾生脫離苦海,眾生有時需要慈悲對待,有時需要以智慧對待,有時需要剛柔並濟來對待。既然有不同心性的眾生,因而佛開示不同的經典來幫助眾生,所以只要仔細研讀思考,佛經不可能與眾生的生活無關。金剛經亦然。

   金剛經能淨業障分第十六。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可見金剛經的確可以消除業障,只是眾生必須常用心去體會才行。

   眾生痛苦的來源,由於不能息滅貪瞋癡的猛火,也常由於對事物過度的執著而產生煩惱,所以金剛經不但要我們不要著相,甚至要我們懂得空性的道理。金剛經因而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人生所作所為,所追求的夢想,最後都將成夢幻泡影,如陽光出來,露水就會慢慢消失,所以像財富名聲等有形的東西,最後都沒有人可以留下,卻因在追求的過程當中,過度的執著,而帶來許多的煩惱。

佛經的智慧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但何以大多數的眾生都只覺得佛經是用來修行,好像與生活無關,因而產生畏懼。是故,講經說法的技巧要領很重要,首先講經者必須確認,我所講述的佛經,是為了方便眾生力行,還是為了博得眾生的讚嘆,讚嘆講經者佛學淵博,口才便給。如果是我講經說法,習慣提綱契領,不喜歡引經據典太多。引經據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眾生了解佛經,如果不斷的旁徵博引,反而走岔了所要說明的主題,不但讓人不容易抓住重點,更談不上將佛經的智慧運用在日常生活上。

金剛經是一部般若經典,第一段起始卻很有意思:「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原來佛並非我們想像中高高在上,就像一般凡人一樣,到了用餐時間,必須親自去化緣才有得吃。而且吃過飯,收拾好衣缽,洗過腳,才敷座而坐,準備對弟子說法。可以說沒有任何的派頭可言,一切都很平凡實在。

眾生如果不能從生活去領悟這層道理,只會從深奧中去探討金剛經的學問,相信應非佛的本意。例如金剛經談空性的道理,談無住生心的道理,好像有些不容易了解,但若用化緣、吃飯、洗碗等生活角度去看,可能就會變得簡單一樣;如果覺得金剛經是一部般若智慧,不斷的往深奧之處鑽研,領悟起來可能更為困難。尤其眾生的心變化多端,要將心安住,要將心降伏,只有從生活中去揣摩領悟最為實際,若離開生活,對金剛經的了解就是空談,對學佛修行,就會動不動想到自己能得到什麼好處。但諸佛菩薩幫助眾生,一切皆是無所住而生其心,絕對不會先想到幫助眾生,可以得到什麼好處。

   是故,佛告訴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佈施,如人入闇,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佈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從生活中去領悟金剛經的道理,正是如人有目,日光明照,可以見種種現象,因而心領神會。

   是故,佛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感謝無名氏第七十八次劃撥供養三寶。

※收到台中王堂宇居士所寄「發心」、「口業之過」兩本書。

※明天即是農曆一月十六日星期二,也是猴年首次讀經日,明天晚上八時,恭讀「普賢行願品」,願蓮友學習普賢菩薩,為新年新願景,積極展開行動。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登記有案的合法佛寺,但講堂沒有做法會、經懺、牌位等固定的收入,請大家用不同的方式發心護持贊助。包括小額捐款、點光明燈,(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則點一生光明燈)、請購書籍「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定價200元(悟耀法師未出家前著作)。「悟耀法師人生解惑」,定價300元,彩色印刷(出家後著作)。敬請大家發心贊助護持,確保法輪常轉,功德無量。請郵政劃撥22690234帳號,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講堂電話:05-63336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