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陀說法,善於隱喻,且可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印証。若是讀得懂,即是人生智慧的增長。佛在遺教經中,曾做一個譬喻,大樹眾鳥集之,有枯折之患。實際的人生,小鳥喜歡群聚在枯枝上,既是享受歡樂,也便於遠眺警戒他方。但有時突然來的一場風雨,可能就會使得枯枝折斷。人生的歡樂場所也是最為危險的地方,好勇鬥狠,意外災難,隨時可能斷送幸福安樂。

 

    講堂前的一棵老樟樹傾倒之後,我經常將注意力放在隔壁鄰居土地上的一棵老樟樹,這棵老樟樹與講堂前的老樟樹大約同齡,但鄰居的老樟樹有較多的土地可以吸收養份及水份,所以長得更高大健壯。講堂的樟樹,雖得諸佛菩薩及護法龍天的慈悲加被,樹型如傘藝優美,一年常保綠意,樹葉掉落,立即長出新枝,是小鳥最佳棲息場所,鳥叫如梵唱,悅耳動聽。但講堂前的老樟樹,生長的土地空間狹小,圍牆之內,不但舖上石頭、混凝土,外加磚塊,圍牆外是排水溝,同樣沒有樹根發展的空間,因而大樹的樹根被逼沿著圍牆橫狀成長,而非往地下深處扎根,自然經不起颱風的吹颳。

 

    佛遺教經:「汝等比丘!欲求寂靜無為安樂,當離憒鬧,獨處閒居。靜處之人,帝釋諸天所共敬重。是故當捨己眾他眾,空閒獨處,思滅苦本。若樂眾者,則受眾惱。譬如大樹,眾鳥集之,則有枯折之患。世間縛著,沒於眾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遠離。」最初讀到佛的開示:「譬如大樹,眾鳥集之,則有枯折之患。」尚不能完全領悟。心想小鳥那麼小,樹枝那麼粗壯,怎麼可能經不起小鳥的聚集?

 

    後來經過長期仔細觀察小鳥與樹木的共處關係,終於印証了佛的譬喻的確真實不虛。原來小鳥經常在一棵樹上聚集時,常會將樹葉啄成枯枝狀態,可能便於觀賞天空或警戒附近的狀況,如果躲在樹葉中,視線就會受到影響。去年鄰居的樟樹,靠近舊講堂屋頂之處,有一片枯枝,黃昏時刻麻雀及其他小鳥,經常會停留在枯枝上,可是經不起一場較大的風雨,一大塊樟樹的樹枝斷裂,就難以看到小鳥群集的景象,反而是舊講堂屋頂的四大天王身上,常有麻雀或白頭翁停留。    最近發現鄰居的樟樹又增加了枯枝,顯然小鳥又拓展其他的視野。不夠迄今仍未看到小鳥群集在枯枝上。

 

    佛所說的譬喻,也在提醒眾生,在生活中不要過度縱情於享樂,否則煩惱就會如同小鳥群集,最後折斷了樹枝,安全受到考驗。眾生在享樂時,等同在造業,使身口意三業無法清淨,可是就像枯枝一樣,一時未必能看出其危險性,等受到外來因素的衝擊,就會有一大堆的痛苦煩惱跟隨而來,所享有的幸福安樂,就如同枯枝般斷裂。

 

    人心都在追求五欲欲樂的享受,畏懼探詢人生真理的佛法,從雜阿含經佛所分析的道理,可以了解,欲樂的心越熾盛,產生的痛苦、煩惱也會越多越劇烈。只是在沒有覺悟之前,會把虛幻的欲樂假象,當作人生的實質享受,甚至當作是痛苦、煩惱的解脫;然而,就如同喝酒想要澆愁,只會讓愁更愁。

 

    佛在雜阿含經中這樣開示:「以彼愚癡無聞凡夫不了知故,於諸五欲生樂受觸,受五欲樂;受五欲樂故,為貪使所使。苦受觸故,則生瞋恚,生瞋恚故,為恚使所使。於此二受,若集、若滅、若味、若患、若離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生不苦不樂受,為癡使所使。為樂受繫終不離,苦受所繫終不離,不苦不樂受所繫終不離。云何繫?謂為貪、恚、癡所繫,為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所繫。」

 

也就是說,凡夫執著於欲樂享受的追求,有追求就會有貪愛的煩惱產生,有貪的煩惱就會有產生瞋恚的心,有瞋心就會產生愚癡無明的習性出來。導致身也苦,心也苦,就好像一個人中了兩支毒箭。如果有學佛修行,面對貪瞋癡的種種誘惑,能夠保持不染的清淨心,即使有痛苦煩惱,最多只是中了一支毒箭,身受苦,但心未必受苦。可是大多數的凡夫眾生不了解這個道理,反而常為解脫痛苦煩惱,而更加執著追求欲樂的享受,使痛苦煩惱不滅反增,最後幾致難以自拔。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常看到海洋音樂會、美食品嚐會、旅遊狂歡會等許多生活欲樂的狂熱追求,越刺激,追求的人也越多。例如有人為買蛋捲而排隊,或為買鳳梨蘇而排隊,或為貪圖百貨打折送贈品而日夜排隊。但是我們很少看到有人為追求佛法的真理而排隊,也很少看到有人為佛法的真理而犧牲奉獻。甚至佛法只有少數有智慧的人,才能在面臨痛苦煩惱時,知道去親近體會,大多數人寧可自暴自棄,隨波逐流,延長了痛苦與煩惱的承受。

 

殊不知,享樂的人生,即是精神苦悶的人生。只是沒有佛法的智慧,就無法透徹了解苦悶的根源在何處,因而不斷用物質的慾望來掩飾內心的苦悶,心情不快樂,就用吃喝玩樂來麻醉自己,不敢坦然面對煩惱,解決煩惱。是故,廿一世紀也是人類精神疾病最多的年代,抒解精神的壓力、幻想等疾病,如果只有依賴金錢與物質,絕對是不夠的,宗教才是最重要的依賴與寄託。所以我們常說,生活就是一種修行,只有用修行的態度來面對生活,生活才能真正的知足自在、平安喜樂。物質永遠不可能滿足人類心靈的需求,反而擴大它的縱深裂痕。

 

    由修行進入享樂、安逸的生活容易;由享樂、安逸的生活進入修行難。人的心,如縱躍的猿猴,也如狂奔的大象,這樣是很危險的,然而,享樂當前,有多少人會去思考人生的安危及應對之策?

 

上午紀錦義居士、吳安治居士來禮佛。

上午林永順居士送蔬菜供養。

上午三菱電梯黃章哲先生來保養電梯。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慶祝釋迦牟尼佛佛誕,訂於農曆四月八日(國曆五月二十二日)星期二晚上八時,舉行浴佛法會,歡迎參加,同霑法喜。法會之後,茶點聯誼。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7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痞客邦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部落格、釋悟耀臉書每天同步發表一篇有關佛法文章,部落格先有兩三年,再設臉書,在臉書之前的文章,就要進入痞客邦閱讀,累積已發表三千篇以上,約三百多萬字。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佛陀說法,善於隱喻,且可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印証。若是讀得懂,即是人生智慧的增長。佛在遺教經中,曾做一個譬喻,大樹眾鳥集之,有枯折之患。實際的人生,小鳥喜歡群聚在枯枝上,既是享受歡樂,也便於遠眺警戒他方。但有時突然來的一場風雨,可能就會使得枯枝折斷。人生的歡樂場所也是最為危險的地方,好勇鬥狠,意外災難,隨時可能斷送幸福安樂。

 

    講堂前的一棵老樟樹傾倒之後,我經常將注意力放在隔壁鄰居土地上的一棵老樟樹,這棵老樟樹與講堂前的老樟樹大約同齡,但鄰居的老樟樹有較多的土地可以吸收養份及水份,所以長得更高大健壯。講堂的樟樹,雖得諸佛菩薩及護法龍天的慈悲加被,樹型如傘藝優美,一年常保綠意,樹葉掉落,立即長出新枝,是小鳥最佳棲息場所,鳥叫如梵唱,悅耳動聽。但講堂前的老樟樹,生長的土地空間狹小,圍牆之內,不但舖上石頭、混凝土,外加磚塊,圍牆外是排水溝,同樣沒有樹根發展的空間,因而大樹的樹根被逼沿著圍牆橫狀成長,而非往地下深處扎根,自然經不起颱風的吹颳。

 

    佛遺教經:「汝等比丘!欲求寂靜無為安樂,當離憒鬧,獨處閒居。靜處之人,帝釋諸天所共敬重。是故當捨己眾他眾,空閒獨處,思滅苦本。若樂眾者,則受眾惱。譬如大樹,眾鳥集之,則有枯折之患。世間縛著,沒於眾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遠離。」最初讀到佛的開示:「譬如大樹,眾鳥集之,則有枯折之患。」尚不能完全領悟。心想小鳥那麼小,樹枝那麼粗壯,怎麼可能經不起小鳥的聚集?

 

    後來經過長期仔細觀察小鳥與樹木的共處關係,終於印証了佛的譬喻的確真實不虛。原來小鳥經常在一棵樹上聚集時,常會將樹葉啄成枯枝狀態,可能便於觀賞天空或警戒附近的狀況,如果躲在樹葉中,視線就會受到影響。去年鄰居的樟樹,靠近舊講堂屋頂之處,有一片枯枝,黃昏時刻麻雀及其他小鳥,經常會停留在枯枝上,可是經不起一場較大的風雨,一大塊樟樹的樹枝斷裂,就難以看到小鳥群集的景象,反而是舊講堂屋頂的四大天王身上,常有麻雀或白頭翁停留。    最近發現鄰居的樟樹又增加了枯枝,顯然小鳥又拓展其他的視野。不夠迄今仍未看到小鳥群集在枯枝上。

 

    佛所說的譬喻,也在提醒眾生,在生活中不要過度縱情於享樂,否則煩惱就會如同小鳥群集,最後折斷了樹枝,安全受到考驗。眾生在享樂時,等同在造業,使身口意三業無法清淨,可是就像枯枝一樣,一時未必能看出其危險性,等受到外來因素的衝擊,就會有一大堆的痛苦煩惱跟隨而來,所享有的幸福安樂,就如同枯枝般斷裂。

 

    人心都在追求五欲欲樂的享受,畏懼探詢人生真理的佛法,從雜阿含經佛所分析的道理,可以了解,欲樂的心越熾盛,產生的痛苦、煩惱也會越多越劇烈。只是在沒有覺悟之前,會把虛幻的欲樂假象,當作人生的實質享受,甚至當作是痛苦、煩惱的解脫;然而,就如同喝酒想要澆愁,只會讓愁更愁。

 

    佛在雜阿含經中這樣開示:「以彼愚癡無聞凡夫不了知故,於諸五欲生樂受觸,受五欲樂;受五欲樂故,為貪使所使。苦受觸故,則生瞋恚,生瞋恚故,為恚使所使。於此二受,若集、若滅、若味、若患、若離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生不苦不樂受,為癡使所使。為樂受繫終不離,苦受所繫終不離,不苦不樂受所繫終不離。云何繫?謂為貪、恚、癡所繫,為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所繫。」

 

也就是說,凡夫執著於欲樂享受的追求,有追求就會有貪愛的煩惱產生,有貪的煩惱就會有產生瞋恚的心,有瞋心就會產生愚癡無明的習性出來。導致身也苦,心也苦,就好像一個人中了兩支毒箭。如果有學佛修行,面對貪瞋癡的種種誘惑,能夠保持不染的清淨心,即使有痛苦煩惱,最多只是中了一支毒箭,身受苦,但心未必受苦。可是大多數的凡夫眾生不了解這個道理,反而常為解脫痛苦煩惱,而更加執著追求欲樂的享受,使痛苦煩惱不滅反增,最後幾致難以自拔。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常看到海洋音樂會、美食品嚐會、旅遊狂歡會等許多生活欲樂的狂熱追求,越刺激,追求的人也越多。例如有人為買蛋捲而排隊,或為買鳳梨蘇而排隊,或為貪圖百貨打折送贈品而日夜排隊。但是我們很少看到有人為追求佛法的真理而排隊,也很少看到有人為佛法的真理而犧牲奉獻。甚至佛法只有少數有智慧的人,才能在面臨痛苦煩惱時,知道去親近體會,大多數人寧可自暴自棄,隨波逐流,延長了痛苦與煩惱的承受。

 

殊不知,享樂的人生,即是精神苦悶的人生。只是沒有佛法的智慧,就無法透徹了解苦悶的根源在何處,因而不斷用物質的慾望來掩飾內心的苦悶,心情不快樂,就用吃喝玩樂來麻醉自己,不敢坦然面對煩惱,解決煩惱。是故,廿一世紀也是人類精神疾病最多的年代,抒解精神的壓力、幻想等疾病,如果只有依賴金錢與物質,絕對是不夠的,宗教才是最重要的依賴與寄託。所以我們常說,生活就是一種修行,只有用修行的態度來面對生活,生活才能真正的知足自在、平安喜樂。物質永遠不可能滿足人類心靈的需求,反而擴大它的縱深裂痕。

 

    由修行進入享樂、安逸的生活容易;由享樂、安逸的生活進入修行難。人的心,如縱躍的猿猴,也如狂奔的大象,這樣是很危險的,然而,享樂當前,有多少人會去思考人生的安危及應對之策?

 

上午紀錦義居士、吳安治居士來禮佛。

上午林永順居士送蔬菜供養。

上午三菱電梯黃章哲先生來保養電梯。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慶祝釋迦牟尼佛佛誕,訂於農曆四月八日(國曆五月二十二日)星期二晚上八時,舉行浴佛法會,歡迎參加,同霑法喜。法會之後,茶點聯誼。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7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痞客邦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部落格、釋悟耀臉書每天同步發表一篇有關佛法文章,部落格先有兩三年,再設臉書,在臉書之前的文章,就要進入痞客邦閱讀,累積已發表三千篇以上,約三百多萬字。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