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眾生的心性剛強難以調伏,小道場要度化眾生,要調伏眾生的心性,困難更高,所以必須隨緣度眾生,同時在心念上無一眾生可度。否則有眾生可度,就會有沒有眾生可度的憂慮,必須抱著沒有眾生可度的信念,才能隨緣自在度眾生。眾生心性如此剛強,最好的方式,還是眾生學會自度,眾生若不能自覺學佛修行的好處,誰都很難度。
主持念佛會十多年,蓮友有來有去,所以佛教強調緣生緣滅,會必有離,了解世相如此,心才能沒有罣礙。
每次慶祝諸佛菩薩聖誕,我都抱著今天不會有很多人來的心理準備,如果參加的蓮友比較少,也不會覺得太難過;如果多來一點,歡喜也會多一點。有期待大家來,就有得失心,就會有不自在。參加的人多不多,是面子的問題,如果觀念想通了,不去爭面子,多寡就沒有特殊的含意。
就像讓頑石點頭的道生法師,如果心中常存著面子,他就不會耐心的向石頭說法,直到頑石點頭。所以每次舉辦諸佛菩薩聖誕法會,我都不寄邀請函,不特意打電話再三邀請蓮友參加,最多只是在部落格或臉書上邀請。反正不管是寄邀請函或打電話,有事的不想參加,沒有事的找理由不參加,想參加的,心中牢牢記得諸佛菩薩的聖誕,不管路途多麼遙遠,也會趕來參加。因緣就是這麼微妙。
金剛經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佛告訴須菩提:「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我常把佛開示的這一段話,引伸度眾生時,不要有太高的期待。就像我住持講堂初期,面對所舉辦的活動或諸佛菩薩聖誕慶祝法會,即使再忙碌也是自己親自寫請帖,寄請帖,因而對參加的人數,難免患得患失。然而又難免要常辦活動,或諸佛菩薩聖誕法會,既然覺得自己的法緣不是很興盛,在觀念上,必須讓自己想開,不要被人數的數字所牽掛,否則就常要擔心誰會來或不來;大概會來多少人等;如果來少了,失落感更嚴重;如果來多了,也未必特別高興。所以心中要存有「無有眾生可度」的想法,一切只求盡心盡力去準備。
佛教強調緣起性空,所以要度眾生,必須福德因緣深厚,不是你想度就行,也要有人想被度才行,如果心中存有眾生可度,但眾生卻存有還不想被度,那就是一種負擔,這種負擔是沒有必要的,增加內心的罣礙。如果存著「無有眾生可度」的想法,就可以把這種負擔丟掉,否則負重而行,無法致遠。
學佛修行但求發心,而且心行合一,不是說一套,做又是一套。達摩祖師開示:「心心心,難可尋,寬時遍法界,窄時不容針。」楞嚴經開示:「十方如來,同一道心,出離生死,皆以直心。是故直心就是道場。」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心如不清淨,菩提難覓。
由於這個社會充滿假象,所以不管是政治人物、宗教人物、演藝人員或名嘴,都不能從其外表的行為語言來做判斷,而是從他的心念來觀察,這樣就不會受到欺騙或迷惑。
達摩大師血脈論:「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無有是處。」學佛修行離開不了心,對佛法慧解心行,才不致迷路,才不致受到蠱惑。
如同念佛功德的大小,不是由數字來決定,而是念時的發心是否正確?是否清淨?如果只求數字多寡,卻讓心流於急躁,反而容易形成修行的障礙。
你有沒有問過自己,對周邊的親友,是真心或假意,是否具有明辨的智慧?如果不能,你根本無法在生活中,找到你生命的貴人在何方?每個人一生中,不論是貧富貴賤,必將有自己生命的貴人。知道貴人所在,如同擁有啟開光明與希望的鑰匙。
※ 今天的照片為檔案照片。
※ 今天收到虎尾鎮長林文彬寄來的虎尾鎮誌一套。也收到新當選虎尾鎮長丁學忠寄來的就職交接典禮邀請函。
※ 感謝新北市三重區陳玉山居士寄來兩小盒的環保媽媽醫用口罩及一罐胃腸藥中藥粉。陳玉山居士日前打來電話,說他是雲林縣大埤鄉人。
※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慶祝農曆十一月十七日(國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星期日阿彌陀佛佛誕,當晚八時舉行慶祝法會,歡迎同霑法喜。法會之後,茶點聯誼。
※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8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
講堂電話:05-6333622。
電子信箱:uxhfmj@yahoo.com.tw。
講堂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104-8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