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十五日,也是念佛會的日子,今晚八時念佛共修,歡迎參加。今天的天氣時晴時雨,就像人生,經常苦樂相伴。若是透徹了解佛法,人生的一切苦樂,莫不是自作自受,也就是佛法所說的因果,凡有所做必落因果,一個人有苦有樂,有福有禍,並非是誰給的,而是自己造作,自己承受。所以消除業障,解鈴還須繫鈴人,只有自己真誠的懺悔業障,積德修福,福慧才能明顯增長。

 

今晚參加念佛的蓮友有來自彰化的張敦智居士、斗六市的林泰利居士、大埤鄉長夫人陳麗華居士、大埤鄉徐新昆、金鳳亭夫婦、觀自在功德會理事長李瑪莉居士、常務理事吳安治居士、理事林義傑居士、監事林士珍居士、總幹事王招萍居士、李仁煌居士、王建雄居士、劉林玉草居士、李林玉燕居士、蔡惠智居士等蓮友。

 

    今晚請假的蓮友有陳阿柳居士、陳麗鳳居士、陳麗美居士,她們要到日本旅遊五天,我祝福她們旅遊平安快樂;丁萬復也因肩膀受傷請假,我祝福他早日平安健康。另有二位蓮友沒有請假。藉此機會,我也提醒在講堂固定參加共修的蓮友,若有事不能參加,最好事先請假,一者是禮貌,二者若有事,私下我會幫忙祈福。   

 

    人生一切,苦樂禍福,皆乃自作自受,因果如影隨形。所以美好的人生,既要追尋生活的享樂,也不忘心靈的修持。如同現實生活,不能光會消費享受,卻不努力工作來增加收入,這樣享受就不可能維持長久。享樂通常是在造業,所以最後必然轉樂為苦;心靈的修持,好像放棄生活的享受,卻培養更多的福慧,一切苦受樂受,千萬別忘了都是自作自受。

 

    人心追求五欲的享受,顯得積極;卻探詢佛法真理與修持,則顯得畏懼或消極。從雜阿含經佛所分析的道理,可以了解,欲樂的心越熾盛,產生的痛苦、煩惱也會越多越劇烈。只是在沒有覺悟之前,會把虛幻的欲樂假象,當作人生活著本來就是為了享受歡樂,甚至當作是痛苦、煩惱的解脫;然而,就如同喝酒想要澆愁,結果愁更愁。

 

 

    人身難得,這句話,眾生很難領悟。世間有這麼多人,人身怎麼會難得。佛法這麼多,又怎麼會難聞?實際並非如此,如果比起大海中的小魚,人身簡直是太難得了。因而佛做了一個譬喻:凡夫漂流在五趣的生死洪流中,就像大海中的烏龜難以出頭。

 

佛問諸比丘:「譬如大海,有一盲龜壽無量劫,百年一出其頭,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盲龜百年一出其頭,當得遇此孔不?」阿難白言:「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龜若至海東,浮木隨風,或至海西、南、北,四維圍遶亦爾,不必相得。」佛告阿難:「盲龜浮木,雖復相違,或復相得,愚癡凡夫漂流五趣,暫復人身,甚難於彼。」

 

 

    為何再生人身如此困難?佛開示:「彼諸眾生不行其義,不行法,不行善、不行真實,展轉殺害,強者陵弱,造無量惡故。」所以佛勉勵比丘應精進用功,深入了解苦、集、滅、道四聖諦的道理,才不會產生痛苦煩惱的惑業。

 

    追求歡樂享受是一種自然的人性,但會讓自己的人生不斷在消耗,若是沒有學佛修行,就無法累積更多的善福,沒有善福,享樂的福報就不可能維持長久。

 

 

    因而佛在雜阿含經中開示:「以彼愚癡無聞凡夫不了知故,於諸五欲生樂受觸,受五欲樂;受五欲樂故,為貪使所使。苦受觸故,則生瞋恚,生瞋恚故,為恚使所使。於此二受,若集、若滅、若味、若患、若離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生不苦不樂受,為癡使所使。為樂受繫終不離,苦受所繫終不離,不苦不樂受所繫終不離。云何繫?謂為貪、恚、癡所繫,為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所繫。」

 

也就是說,凡夫執著於欲樂享受的追求,有追求就有有貪愛的煩惱產生,有貪的煩惱就會產生瞋恚的心,有瞋心就會產生愚癡無明的習性出來。導致身也苦,心也苦,就好像一個人中了兩支毒箭。如果有學佛修行,面對貪瞋癡的種種誘惑,能夠保持不染的清淨心,即使有痛苦煩惱,最多只是中了一支毒箭,身受苦,但心未必受苦。可是大多數的凡夫眾生不了解這個道理,反而常為解脫痛苦煩惱,而更加執著追求欲樂的享受,使痛苦煩惱不滅反增,最後幾致難以自拔。

 

   佛法對人生的妙用,只有少數有智慧的人,在面臨痛苦煩惱時,還知道去親近體會,大多數人自暴自棄,隨波逐流,不斷延長了痛苦與煩惱的承受。

 

    如果大家都執著於五欲欲樂的享受,佛法的真理,在這個社會就會逐漸的式微,沒有佛法,就像地球少了日月的光明一樣,大家只能生活在痛苦與煩惱的幽暗深淵中。

 

    是故,如果政府、民意代表熱心提倡佛法的慈悲與智慧,是一種功德;如果媒體、網路減少八卦、毒舌,多加宣揚佛法的慈悲與智慧,是一種功德;如果眾生不受名利的迷惑驅使,以清淨心護持推廣佛法,是一種功德。有功德才能擁有善福,有功德才能真正享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有功德才能真正解脫痛苦與煩惱。

 

今日合照攝影:王招萍居士、林泰利居士。

今晚念佛會,陳麗華居士送蝴蝶蘭供佛。

※ 明晚(週一)八時讀經,恭誦藥師經,歡迎參加,消除業障,增長福慧。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繼續受理108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合法登記的佛寺,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

講堂電話:05-6333622

電子信箱:uxhfmj@yahoo.com.tw

講堂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104-8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