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晚又是念佛會,念佛幫助學會放下,做到放下才是真念佛。許多人都在勸人學會放下,但勸人放下的人,自己未必能放下,放下就是放下自己的我執我慢,不是利己時請人放下,利他時自己未必能放下。

 

今晚參加念佛的蓮友有來自台中梧棲區的陳麗美居士、彰化的張敦智居士、嘉義市的陳阿柳居士、陳麗鳳居士、斗六市的林泰利居士、大埤鄉長夫人陳麗華居士、大埤鄉徐新昆、金鳳亭夫婦、觀自在功德會理事長李瑪莉居士、常務理事吳安治居士、理事林義傑居士、監事林士珍居士、王薇焮居士、總幹事王招萍居士、李仁煌居士、王建雄居士、姜永芳居士、丁萬復居士、劉林玉草居士、李林玉燕居士等蓮友。端午連續假期,陳麗美居士、張敦智居士仍能遠自台中、彰化來念佛,精神可喜可嘉。

 

    且看藍綠兩黨都在辦理黨內總統初選,藍綠都有同樣的紛擾,請人放下的未必能放下,放下的也可能另有心機。人民整天被逼選邊站,社會氣氛怎麼可能和諧?

 

    學佛修行就是幫助自己的內心更為清淨自在,念佛修行是其中最為簡易的方法,但因方法簡易,大家反而不容易信受奉行。同樣的道理,勸人放下容易,但自己有沒有放下,也值得深思。

 

    近代高僧印光大師開示:「淨土法門,乃極難極易之法門。說其難,則大徹大悟,深入經藏者,尚不信。說其易,則愚夫愚婦,至誠懇切念,即能臨終現瑞相,往生西方。彼大徹大悟,深通經論者,猶不能望其肩背。良以一則棄佛力以專注自力。一則專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發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也。此法最要在信願。有信願,絕對肯認真修持。肯修持則可得往生之益。」

 

    印光大師又開示:「念佛一法,乃至簡至易,至廣至大之法。必須懇切志誠之極,方能感應道交,即生親獲實益。若懶惰懈怠,毫無敬畏,雖種遠因,而褻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余常謂,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無恭敬而致褻慢,則罪業愈增,而福慧愈減矣。」

 

    學佛修行要有所成就,必須選對法門,也必須專一於一種法門的修行,通宗通派的修行,無法一門深入,成就有限。末法時代,眾生的根器與習性日益惡化,只有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兼收,最能與眾生相契。正如大集經所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今日我輩,如能好好專修念佛法門,在現世可以改善自己的命運,解脫痛苦煩惱;未來則可橫越生死苦海,免受六道輪迴的擺佈,而歸於安樂淨土。

 

簡易的念佛法門,人人都會,差別只在肯不肯力行而已。念佛雖然簡單,但要念到一心不亂,工夫並不容易。即使經常手拿念珠或計數器的人,都未必代表能好好的老實念佛。也就是念佛法門雖然簡易,但要達到殊勝的境界,卻未必容易。

 

念佛法門有四種,觀相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持名念佛,所謂持名念佛,就是持一佛或一菩薩的名號,淨念相繼,直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眾生若要念佛,若沒有特殊的根基與因緣,以持名念佛較容易有成就,也安全可靠。

 

    所以老實念佛說來簡單,行持未必容易。吃飯是否夠簡單,但是為何還是有很多人食不下嚥,吃得煩惱不斷。念佛法門最殊勝之處是,隨時隨地都可行持,所謂行住坐臥,一句佛號不離於口,日久念深,必有所得,小得是在現世生活中,得到清淨安樂;大得是解脫生死煩惱大事。

 

今晚攝影:姜永芳、王招萍

上午王繡美居士送蕃薯葉供養。

今晚念佛會,王建雄居士供養三寶,丁萬復居士供養木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繼續受理108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合法登記的佛寺,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

講堂電話:05-6333622

電子信箱:uxhfmj@yahoo.com.tw

講堂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104-8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的頭像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釋悟耀)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