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感嘆眾生心性剛強,難以度化,悟耀出家十一年,深深有感覺眾生難度,所以想到可以讓殞石點頭的道生法師,實在太值得悟耀學習。眾生如頑石,雖然難度,但悟耀已經學會隨緣度眾生,一切隨緣自在。

 

    東晉時,有位道生法師,年方十五便登講座,二十歲受具足戒,曾從鳩摩羅什法師受業,德望不錯,為當時宗門法將。

 

    當時翻譯完成的「大般泥洹經」提到除了「一闡提」(指斷絕一切善根的人)外,皆有佛性。這個見解是當時大家所強調認同的真理。但道生法師深入研究佛經的要義,後來開悟,主張「一闡提皆得成佛」。但舊學大德認為道生的主張是邪說惑眾,違背佛經的原旨,於是決定將道生法師擯出僧眾。

 

    道生因世俗的是非難辨,覺得天下無人可以共同討論佛法,於是聚集許多石頭為聽眾,有一次在宣講「涅盤論」時,又講解到一闡提的經句,道生法師對這些石頭說「一闡提也有佛性」接著道生法師又問石頭,他所主張的是否契合佛心?,說也奇妙,那些石頭居然一顆一顆的點頭,留下一段「生公說法,頑石頂點」的佳話。

 

    後來北涼曇無讖的譯本「涅盤經之後品」完成,其中就說「一闡提人悉有佛性」與道生法師的主張契合。

 

    道生法師面對的是一堆石頭,我們所要度化的眾生,雖然心性難免剛強,但絕非頑石,時機因緣成熟,必有得度的一天。眾生如頑石難以度化,只能觀機逗教,不能強求,否則只會將眾生推離佛教更遠。即使覺行圓滿的佛,都未必能度盡眾生,其中有因緣的問題。如佛無法度的眾生,但佛的兒子羅睺羅卻可以度。

 

    在工商文明的社會,眾生習於追求享受享樂,因而對佛法的修持,除非受到煩惱的逼迫,才可能覺悟親近佛法,否則就會視佛法為畏途。

 

    道生法師連頑石都可以讓它點頭,我想眾生有感情,有思想,應該比頑石更容易度,差別的是得度時機必須看因緣,因緣成熟有快有慢,就像道生法師先被摒除僧眾之外,後來才被尊敬為開悟的高僧,因緣未成熟前,只能向石頭說法。度化眾生,顯然應該多向道生法師學習寂靜自處的耐心與恆心,相信因緣成熟時,眾生受度即指日可度。

 

昨日上午王繡美居士送蕃薯葉供養,王美雲居士送甜玉米供養。

上午參加堂嫂林張金枝老菩薩的告別式,堂嫂八十九歲,有兩子兩女,長子是前雲林縣文化局局長,作家林日揚(古蒙仁)、比我大兩歲,次子是書法家林志祥,和我同齡,中國人論輩不論歲,兩兄弟都要叫我叔叔,虎尾代表會主席林嘉弘是長姪女的小孩,要叫我叔公。告別式並遇到鎮長丁學忠、立委參選人張嘉郡、前縣議員陳瑞雄等民意代表,還有藝文界人士前來致意。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繼續受理108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合法登記的佛寺,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

講堂電話:05-6333622

電子信箱:uxhfmj@yahoo.com.tw

講堂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104-8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