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以來,甚少外出或遠行,每天最大的生活享受,就是免費欣賞日出日落的美景,並從中領悟人生的真諦,當知日出日落,隱含著人生的諸行無常,悲歡離合,一切緣起性空,隨緣自在。

 

日出日落是最平常的一件事,從來不會有人懷疑明天的太陽是否不再昇起,也不會有人懷疑夕陽會抗拒沈入海中,一切都是這麼自然。只有下雨、多雲的天氣太久了,你才會覺得日出、日落似乎很可愛,很溫暖;夕陽似乎很溫柔,很浪漫。但是每天太陽準時上昇,下沉,許多人可能無視於它的存在。人都是在失去某一種東西的時候,才覺得它是重要的。擁有時覺得它是平凡的,因而不懂得珍惜。

 

普門品中,悟耀最愛的偈語是無盡意菩薩以偈讚頌觀世音菩薩:「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由於經常早起拍攝日出,黃昏拍攝日落,所以對「慧日破諸暗」感受更為深刻。而華嚴經中,善財童子參訪觀自在菩薩時,也如此以偈讚頌:「圓光狀彼流虹遶,外相明如淨月輪,頂相豐起若須彌,端嚴正坐如初日。」可見日月的圓滿與光明,常會用來讚嘆諸佛菩薩的德行圓滿,與光明普照世間。如果常看到太陽升起的一剎那,更能體會人生的許多道理。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佛教導眾生修行十六觀想法,即可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景象,不需要處處依賴佛陀的神通力。十六觀的初觀,很簡單,就是叫你觀想日落的情景。日落的情景很簡單,但是當你心思複雜時,可能你都無法明白的觀想日落的景象。佛如此開示日落的觀想法:「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眾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見日沒。當起想念,正坐西向,諦觀於日欲沒之處,令心堅住,專想不移。見日欲沒,狀如懸鼓。既見日已,閉目開目,皆令明了。是為日想。」

 

佛何以不教導大家觀日出,而是觀日落,悟耀想大概是黃昏到了,一天的活動也將逐漸的止息。人的心也一樣,到了黃昏時刻,心也可逐漸擁有一個寧靜的環境。而早晨的太陽充滿著希望,太陽的光芒四射,就像人的心一樣,難以靜止,所以不適合用日出來觀想。觀想是為了幫助心的寧靜,日落之後,顯示大地休息的時刻到了,人的心也該靜止了,靜止是修觀不可或缺的一環,心越靜止,觀想才能越細,越細心就越澄清,如水如明鏡。

 

是故,悟耀常說,天空會說法,日出日落無不在說法,重要的是您是否有一顆寧靜的心,可以與天空及日月產生共鳴。

 

    日出,只有在天空晴朗時,比較容易看得到。日出時,太陽好像不是從山的凹處,就是從山的頂峰緩緩的升起,在未升起時,就會感覺有一些光束現象,隨著光束越來越明顯,太陽由一個點出現,逐漸擴大,而且擴大的速度很快,不到半分鐘,太陽的輪廓就全部出現,也因而光芒四射。但從照相的角度來看,太陽光芒四射時,景物最為刺眼模糊,眼睛看鏡頭太久,還會產生眼花的毛病。

 

所以楞嚴經中說有人看人生的現象,如同眼花時看天空,誤以為天空有花盛開,等到眼花的毛病好了,天空的花就消失了。這個道理是說,天空原本無花,由於眼睛有毛病所產生的錯覺,才會覺得空中有花。也就是說,眾生對物質等欲望的追求,如空中花,虛而不實,只是幻覺而已,等到覺悟出人生的道理,就知道原來一切都是空,但空並非真空,空中還有妙有,如果沒有妙有,人生便索然無味。

 

    太陽光芒四射時,要拍攝它的輪廓,必須將照相機的光線調暗,這個動作,意味人爬上人生的高峰,其實也是最為危險的處境,只有學會謙卑與知足,才能看清楚人生的危險和陷阱。如同灰暗的天空,出現「慧日破暗」的景象,天空顯得更具神秘的魅力,也意味人生從困苦中,奮鬥而成功,最能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讚嘆。

      

    悲觀的人,常煩惱不能見到明天的太陽;樂觀的人,則覺得只要太陽昇起,就是一天美好的開始,甚至帶來美好的希望。寧靜的人,看到日落,充滿著浪漫,也充滿著感動;不寧靜的人,看到日落,開始煩惱明天日子不知會不會更好過,卻不懂先好好的睡一覺再說。睡一覺起來,也許感覺就變好了。

 

    太陽每天都在昇起,墜落,但有多少眾生會經常去留意日出日落,甚至由觀賞日出日落,連想日出日落給你的人生,能帶來什麼特別的啟示?

 

上午吳安治居士來禮佛。

下午安溪老人會會長林永順居士送茄子供養。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繼續受理108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合法登記的佛寺,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

講堂電話:05-6333622

電子信箱:uxhfmj@yahoo.com.tw

講堂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104-8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