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畫像


講堂上空雲彩淡淡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之一


早晨的斑鳩


天空的雲彩


黃昏避雷針上的斑鳩


    今天接到台北市一位施居士寄來有關素食護生的影印資料,可能是他在九十八年寄給佛教界人士請求開示的資料,同時沒有明確的問題,所以我不打算回信,實際也無從答覆,答覆了,還是會有見仁見智的不同。這份影印資料,其實只要花三點五元印刷品郵件即可,施居士還用掛號寄出,態度好像很慎重,基於這一點,今天我願意再談吃素的問題,但我所要強調的是用歡喜心吃素,不要在吃素的微細方面計較質難,不要被視為異類,這樣身心才能獲得健康,否則天天在討論牛奶是否可以飲用,細菌是植物還是動物,使用蜂蜜、起司片是否殺生,沒完沒了,遠離吃素是基於健康及培養慈悲心的原始本意。


    素食如何吃法才算標準,我想應該沒有標準,而且很多人持不同的禁忌,這是他個人的自由。例如我一樣不吃蛋,但是如果有人供養麵包或餅乾,我只會注意有沒有放魚肉、蔥蒜之類的佐料,不會特意問有沒有蛋。像牛奶我不太喜歡喝,但也不排斥,如果有人不喝牛奶,就尊重他的想法,也不必提倡或反對喝牛奶。如果吃素只是在細節上計較,我覺得不是推廣素食的真正目的。就像佛教界,大乘和小乘吃素、吃葷就不一樣,密宗還允許吃牛等動物,如果吃蜂蜜都在擔心殺生,那麼其他允許肉食的佛教,豈非更受到非議,像小乘佛教是需要化緣進食,所以不拒葷食;西藏等地,植物生長不易,所以允許肉食,有其環境的背景,他們的肉食,與一般的滿足口慾,不可相提並論。所以只顧吃自己的素,莫管他人因環境不同產生不同的飲食習慣,也不用因此嘲笑別人不慈悲,慈悲不是用嘴巴來講,而是用心來呵護。


    吃素的標準,有很多見仁見智的看法,沒有對錯的標準,既然沒有對錯的標準,原則上就是本著身體健康,以及培養慈悲心的用意吃素即可,不需要在細節上計較到底。尤其吃素的人,還需要和周遭吃葷的人做朋友,如果經常在細節上堅持己見,在人和上,恐怕有其缺陷,如果讓自己為了吃素,而看不起吃葷的人,或吃得不夠清淨的人,難免讓自己在人群中失去人緣,這樣的吃素,怎麼可能歡喜自在?連人群都不能相容,慈悲心何在?


    又以養生來說,有人認為蔬菜含有硝酸鹽很高,所以有人建議最好採購下午採收的蔬菜,問題是消費者如何天天注意那些蔬菜是下午採收,即使標榜為有機蔬菜,都未必真正是有機,如果為了吃蔬菜,天天把自己搞得神經兮兮,值得嗎?


    好比吃素的人,要跟吃葷的人做朋友,如果缺乏四攝法中「同事」的觀念,讓他覺得你瞧不起吃葷的人,那麼你要推廣素食就會更加困難,甚至因為嘴裡常說吃葷的人不慈悲,吃葷多麼不健康,恐怕人家不但不能接受素食,同時更會和你保持距離,避免聽到同樣的勸導話題。


    所以講堂共修時,只要求當晚不吃葷,沒有嚴禁大家平日都要素食。其實,素食也有它的因緣法存在,推廣素食必須漸進,因緣反而容易成熟。例如先從吃三淨肉開始,再從吃早齋開始,再從農曆初一、十五吃素做起。再從六齋日做起,再從十齋日做起,直到常態性吃素。如果一個人不修持佛法,吃素很難吃出歡喜心,佛法修持到一定的程度,吃素的歡喜心就容易產生,千萬不要為了積極推廣吃素,而讓人對佛法產生畏懼,或是自卑感,這樣反而產生揠苗助長的反效果。


    身為一個佛教徒,如果覺得自己業障深重,或者身體健康狀況不佳,我建議可以改為吃素,吃素對消除業障有很大的幫助,尤其追求身體早日健康的佛教徒,更應快快下定決心吃素,吃素長養慈悲心,無異從事護生與放生,可以產生功德力,有助乖違命運及違和身體的改善。


    上午 紀錦義 居士來禮佛,彼此談論一些佛法。接著 林永順 居士來訪,接著是 王賜昌 居士與其從美國回來的妹妹 王秀遐 居士來訪,這一次美國的大災害是在美東地區,而 王 居士目前住在美西地區,所以平安無事。接著是安溪里雲香莓行銷公司的吳長興居士來訪,難得在星期一同時間,陸續有人來訪,一般而言,星期日晚上念佛會,星期一的訪客較少。 王秀遐 居士每次從美國回來,都會贊助講堂經費,她對講堂的護持,可以說是無所求的佈施。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謹訂於國曆 十一月十三日 ( 農曆九月三十日 )星期二晚上八時,舉行慶祝藥師琉璃光佛佛誕法會,歡迎參加,同霑法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合法登記的講堂,但講堂只靠蓮友自由的捐獻護持,沒有做法會、經懺等固定的收入,請大家發心護持,金額多寡皆可,如有捐贈,請郵政劃撥22690234帳號,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