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遶佛書法



下午的觀世音菩薩法相莊嚴



日出



日落



即使小鳥也盼望風調雨順的天氣

   


    台北國際書展又開始了,今年有五十九國,八百五十六家出版社參展,並有七百場的文學盛宴,想必場面一定很盛大可觀。想到台北的書展,就聯想到雲林縣還真是文化的沙漠,虎尾鎮居然連一家像樣的書局都沒有。對喜歡閱讀的人而言,少了一項逛書局的樂趣,應該是相當的無奈。


    在俗家時,虎尾開了金石堂書店,我是其中的常客,所以我手頭上,擁有好多張的貴賓卡。可惜因為租金昂貴,生意沒有突破,落得關門大吉。從此如果想逛書店,必須到十三公里以上路程的斗六市,所以減低了逛書店的意願。


    由於講堂的觀世音菩薩是來自台北龍山寺觀世音菩薩的分靈(是自行向觀世音菩薩擲筊決定,並沒有真正的分靈手續),所以為了飲水思源,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以前,我都會到台北龍山寺參拜觀世音菩薩,藉機會便到重慶南路逛書店,滿足了買書的樂趣。


    雖然很想到台北國際書展去逛,但一個出家人擠在人群中,總覺得太容易引起注意,所以也提不起專程前往參觀的興趣。


    書店不好經營,主要是年輕人不太喜歡買書,因為網路足夠滿足他們閱讀的需求,而且就是要買書,網路書店也提供了方便的服務。可是我不太習慣在網路上買書,因為我買書必須翻閱一下內容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不習慣從書名來決定是否購書,因為書名要取得聳動太容易了。民國六十八年,我未考進中國時報擔任記者之前,曾經在一家聯亞出版社暫度歲月,當時轟動國內的「錯誤的第一步」就是我取的書名,後來劉金圳的第二本書「奮鬥的第一步」也是我幫他取名,並修改內容。迄今我印象很深刻,劉金圳(馬沙)還欠我部份的稿費未給。


    這次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王榮文,在大學時代曾和他有幾面之緣,當時我寫了一本書「醜陋的大學生」,與他接洽,可惜後來他沒有採用,改交由楊青矗先生出版。當時的遠景出版社比王榮文主持的遠流更響亮,曾幾何時,遠景沒落,遠流的王榮文成為出版界的翹楚。在卅年前,我這個鄉下小孩勇氣可嘉,自己寫書,自己找出版社,可惜命中註定出家,而非成為作家,所以故鄉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長橋出版社總經銷的「迷你裙惹的禍」、聯亞出版社出版的「落拓書生看社會」、東方出版社出版的「一個國中生的血淚故事」「一個小學生的日記」都沒有機會成為暢銷書,註定我的出生不是要當作家,而是與「出家」有緣。


    擔任中國時報記者時,又改變寫書的方向,出版「一個新聞記者對宗教命理的看法」第一、二集,「從苦海中昇起慧日」「佛入我家」「如是我聞」(佛入我家續集),退休之後,出版「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但有的是募款出書,皆以贈送為主。


    因為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寫書,所以總覺得一本書才賣一、二百元,實在便宜,因而養成了買書的習慣。


    虎尾鎮不是沒有書局,而是書局以賣文具及參考書為主,以賣書為輔,所以選擇性有限,沒有遊逛的價值。雖然已經出家,但還是很盼望虎尾早日再有人來開一家比較有規模的書店,相信我會樂於做一個忠實的顧客。


    上午 紀錦義 居士、 許登揚 居士一家、 王賜昌 居士幾乎同時到達講堂。 許登揚 居士帶其太太及小孩來禮佛,由於其太太被傳染到C肝,正在打干擾素,所以很久沒來。據說打干擾素要痛苦三天,必須打半年,現在已經過四個月。我請她在打干擾素之前,喝個大悲水,多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減輕痛苦。


    王賜昌居士上午來為王柏凱、王虹凱、王貞凱三個小孩點永久光明燈,感謝他對講堂的贊助。他說有位妹妹在美國,一家信佛,如今一位女兒被人拉去信基督教,他的妹妹很難過,希望我祈求佛菩薩幫忙其妹妹的女兒,找回到佛教的信仰。一家人當中,有不同的宗教信仰,的確有礙溝通,因為基督教的教義和佛教有些不同,例如不拜祖先,不吃供養佛菩薩的水果或食品,所以一家人的宗教信仰最好能一樣比較理想,但萬不得已,也只有想開,想開固然難過,但總比發生衝突好。所以各種宗教爭取信徒,以不破壞一家人相同的信仰為原則。 王 居士的妹妹從美國回來時,與我有幾面之緣,所以下午做晚課時,我已經向諸佛菩薩祈求給她一些幫忙,讓她們一家都能和和氣氣信仰佛教。


    下午 張淑錦 居士送來抄寫的心經十多份,這是中國佛教會的版本,抄寫之後,據說要張貼在建國科技大學仁王護國法會的會場,雲林縣佛教會秘書楊宜臻拿數十份給講堂抄寫。

    下午 高銀河 居士由其同修高李秀戀及女婿張家寧送來三箱茂谷柑,這是今年 高 居士第三次送所種最好的水果給講堂供佛,非常感謝他們夫妻的誠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