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安溪慧日講堂三樓佛堂的藥師佛聖像


下午天際灰暗,或許藥師佛佛誕到了,講堂的上空晴朗,有藍天白雲。


下午灰暗的天空


晨曦


黃昏講堂的上空仍見雲彩


從藥師經的內容,讓我們知道守財奴是有罪的,這個罪當然不是觸犯世間法律的罪過,而是不仁的因果罪過,而且慳吝的罪過極為重大,可能在死後受報,不僅失去人身,而且會墮入地獄受苦。


釋迦牟尼佛告訴文殊師利菩薩:「有諸眾生不識善惡,唯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旁生趣,由昔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即於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惡趣苦,不樂欲樂,好行惠施,讚嘆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份,施來求者,況餘財物。」


從釋迦牟尼佛與文殊菩薩的對話,我們可以深切的了解,一個非常有錢的人,如果吝惜布施,那是有極重的罪過,這個罪過,可能害得他墮入地獄去受種種的刑罰。但是如果他在世時,如聽說過藥師佛的功德無量,好好的憶念藥師佛名號,便可脫離地獄的惡趣,有機會重新為人。而且因為去過地獄,所以來世便曉得慷慨布施,不要說是布施財物,就是布施生命也照樣能捨。


可見不只是一般人應該修行藥師法門,守財奴更應修行藥師法門,那天墮入地獄,才有因緣得度,脫離地獄之苦。


為何很有錢,卻捨不得行善,是一種很大的罪過,因為不論你有金山銀山,只要呼吸停了,財富也沒有了。既然財富帶不走,為何不用多餘的財富來做好事呢?像最近政府公佈有老榮民生前省吃儉用,死後留下幾千萬元的財產,皆收歸國有。如果這個老榮民有智慧,可以預立遺囑,交代將錢捐給公益慈善單位,則不僅留下美名,也為下輩子積了福德。事實上,有財富而又肯行善,是最有智慧的人,因為他的布施,形同將財富帶到下一世,且更為富有。不過,真正能體會這個道理的人,還是不多。


身為一個比丘,我的福報不是很好,所以得到的供養有限,以致無法按照自己的期待來發展弘法利生的事業。這是自己的過去世或許沒有好好的種福田所致。不過,以今生的體驗,我並不盼望自己能得到好的供養,而是我有能力布施供養苦難的眾生,目前我最多只能做法布施的工作,至於財布施則還沒有能力,但願今生能有這樣的能力及福報。


我在新聞界服務時,常遠離有財富或地位的人,就是不喜歡貪得非本份的錢財,因為我深深體會到「受」其實是一種壓力,是一種負擔。古人說,施比受更有福,的確是一種真理。像我接受眾生的供養,其實心情並不輕鬆,因為代表我又多一個責任,多一份關心,我要盡心盡力為人祈福,希望供養我的眾生,改善他的婚姻,改善他的學業,改善他的工作,改善他的健康,正所謂「受人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如果接受眾生的供養,卻不好好對眾生做法供養,未來的果報真是令人擔心,正所謂「地獄門前僧道多」。眾生的供養,來之不易,那是他們省吃儉用的血汗錢,豈能隨便用來享受,卻又不能幫助他們改造命運呢?所以在接受供養的同時,我常希望自己的今生及來世能有更多的能力幫助別人,不管是財施或法施,甚至是無畏施。所以我要奉勸有財富的人,應該妥善運用金錢,多做好事,多種福田。當然,末法時代,我也要提醒大家,布施必須有智慧,謹慎小心,才不致受騙,否則受騙是不可能有功德的。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於 農曆九月廿九日 星期五晚上八時,舉行慶祝藥師佛佛誕法會,歡迎參加,共霑法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