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泥塑彌勒佛,做人要學彌勒佛,大肚能容,笑口常開,笑盡古今愁。



做人要像貓一樣的聰明靈巧


貓兒多可愛


專注就可以忘掉煩惱


美麗的天空,心跟著開闊


日出

人要像天空中的雲彩,那樣的飄逸洒脫


   


    王賜昌、王良娃夫婦到台大醫院虎尾分院後,回家途中順路到講堂來禮佛,王居士感嘆脾氣很暴躁,又很難改。我還是勸王居士在脾氣要上來時,趕緊念佛,讓自己的火氣息滅。佛法常說修行,知道自己的脾氣不好,這是一種覺知,應該是好事,有了覺知的能力,再來就是如何「修」正言「行」,是名修行,修行絕非光說不練,而是坐而言,也能起而行。


    王賜昌居士如果不是自己承認脾氣不好,他們夫婦外表看起來有涵養,可見經常能自我反省缺點,是一種進步。原來早上到達台大醫院時,王居士小心翼翼的準備停車,未料一部逆向行駛的汽車捷足先登,佔了車位,讓王居士看得很不舒服,想下車跟他理論幾句,但在王良娃居士的勸阻下而作罷。因此,王居士感嘆自己的脾氣為何始終這麼差。


    如果以我是旁觀者來看,王居士肯向我表白脾氣的暴躁,我覺得他正在逐步的改善中。修行的第一步,當然是要覺知自己有何缺點,如果連自己有什麼缺點都不知道,又如何能改進。


    就像有人告訴我,在念佛時,常有雜念出現,修行已經很久了,怎麼還會這樣?我則認為那是正常,當念頭起來時,必須有所覺知,將念頭息掉,這樣就不錯了。如果雜念充滿腦海,仍無法覺知,那就有問題,那代表念佛時,心不夠清淨,以致連雜念叢生時,連覺知的能力都沒有。


    修行就是慢慢將不好的習性,逐漸的修正。如果業障較重,想要精進用功,都會有障礙,尤其越是發了勇猛心,障礙就越多越大。一個修行人必須是經常都在反省,即使孔子都說,每日三省吾身,學佛人更應自我反省,反省也是進步的動力。


    所以當王居士表白自己的脾氣暴躁時,我並不擔心,因為知道自己的脾氣暴躁,必然會有所克制,克制的工夫要做得好,最好能借助修行來幫忙,效果會比較好。例如平日多念佛、誦經、拜佛,懺悔業障,如果每犯一次錯誤,就發願念佛一千聲或誦經一部懺悔,如此久而久之,在脾氣未發作時,就會先有覺知的能力,提醒自己不要再犯錯。如果每次發了脾氣,都輕易的原諒自己,則要改進火爆的脾氣,就會更加困難。


    修行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但要保持不斷的進步而非退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